APP下载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启示

2023-01-05包其木格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资本主义马克思

■ 包其木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如期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困阻,面临的风雨坎坷,尤其是绝对贫困问题,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得以顺利解决,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重温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贫困的现象、本质、解决方法进行科学解释的学说。这一理论的实践与发展,为实现人类自由、民族解放等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多次强调:历史社会都是基于过去统治与压迫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过为了能够实现对无产阶级的统治与压制,这个阶级的生存制度首先要成熟,要全面。但是站在现代化角度而言,当代劳动者与之正好相对立,也就是说现代劳动群体并非在工业发展的同时而进步,反而是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而存在。

第一,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当中,对于贫困的诱因做出了全方位的剖析与阐述。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成为赤贫者,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大肆压迫和统治。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背后,一方面,让社会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在这两个极端中,一方面是资本实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将自身定义为资本阶级生产的阶级,是贫困、无知、劳力的总和[1]。所以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当中,才会得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引发无产阶级贫困这一观点。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生产过程中人和物分离,无产阶级因缺乏生产资料而导致不可避免、不可掩盖、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成为“单独存在、脱离物的条件能力的化身和承担者”的贫民。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家总是会要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压榨工人的剩余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拥有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这导致工人随着资本积累而逐渐贫困,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难以解决的矛盾。资本家为了缓和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会采取增加工资,增加社会福利等手段,但提高工资是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导致资本的积累。简而言之,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指出,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导致的。

第二,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认为,反贫困工作艰难而险阻,因为这条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制度予以消除。当贫困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说明资产阶级依旧存在,对于赤贫者依旧存在剥削。所以只有消除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情况,才能够将贫困难题有效解决。资本家通过操纵经济,进一步实现了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掌握。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彻底瓦解,才能够改善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由于资本主义问题逐渐凸显,资本主义之间的危机将会爆发,此时距离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将会越来越近。

第三,马克思反贫困理论认为,反贫困是为了让贫困问题予以消除,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基于公有制实践的前提下,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资本主义的存在不能够对劳动力成果大肆占有和剥削。所以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够让社会生产力得以聚集,才能够摆脱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制与统治,才能够实现全人类自由和共同富裕[2]。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为每个人的第一需要,自由时间和发展得到最大扩展,统治无产阶级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贫困问题也从根本上得到了消除。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

二、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关注民生,始终重视解决贫困问题。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制定了许多关于脱贫的相关政策。而且习近平陆续走访了多个贫困乡村和地区,积极掌握和倾听人民意见和诉求。在实际操作时,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为前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脱贫攻坚战中,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结合党的建设,着力解决反贫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刻抵制和杜绝官僚主义等负面机制,严格落实反腐制度,做好反腐败、反贫困的整治与督察,要将党中央制定的一切部署高效落地,确保真正贫困群众得到相应的帮助。制定评估机制、群众满意度机制等制度方法,提高反贫困工作的透明度、参与度和治理效果。重点围绕基层党组织结构,大力培训基层干部,肃清基层的不正当作风,建立基层干部的晋升通道和对应机制,并将其示范带头作用予以凸出。

(二)坚持群众路线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是以人民为视角而建立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现状和无产阶级进行了深刻探讨。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依靠无产阶级争取反贫困胜利的思想,提出农民群众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把农民群众组织成为劳动主力军、中国共产党最可靠的同盟军。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斗争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3]。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三)坚持发展中解决贫困问题

在执政兴国的道路上,发展是最主要的一个任务,这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而在执政兴国过程中,发展经济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我国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无产阶级发挥了不容小觑的生产力作用。生产力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为我国消除贫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扶贫工作提出更多的创新性工作内容,从而带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带动各产业的活力,真正实现未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可持续长效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倡导和强化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当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福利不断增进,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各方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高,贫困地区越来越少,农村建设也不断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都是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写照。

三、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当代价值

对于中国而言,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农村摆脱了贫困,已经慢慢向共同富裕之路靠近。从调查结果看,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基本上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这对于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也从更高层次说明,我国坚持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为指导是完全正确的选择,这在实际解决我国贫困农村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结合,对于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世界想要摆脱贫困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充分揭示了引发贫困的具体原因,并且把消除贫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反贫困是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好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理想的最有效方式。现如今,在马克思推出的反贫困理论的助推下,我国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优异、显著的成绩,这也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发挥的最大化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将从伟大的脱贫攻坚中汲取力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二)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消除贫困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是共同的愿景。目前全球约有7 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障,甚至最基本的生存都得到了威胁。联合国发布的《2021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增加1.2 亿左右,极端贫困率自1998 年以来首次上升。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人类摆脱贫困的步伐遭到严重阻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经历了时间和人民的考验,形成了独特的体制机制,激发了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事实证明,在我国的反贫困道路当中,充分体现出了要全力帮助人民摆脱贫困,快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在扶贫减困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国的扶贫方案。这些方案为全世界想摆脱贫困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具有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资本主义马克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