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尼县雏鸡死亡原因及雏鸡低温应激反应试验

2023-01-04侯燕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土鸡养鸡雏鸡

侯燕霞

(甘肃省卓尼县畜牧工作站,甘肃 卓尼 747600)

1 卓尼县养鸡产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卓尼县鸡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养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整合,养鸡产业优势规划布局逐渐形成,养鸡产业能力竞争明显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县养鸡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市场竞争力不强,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少,饲养成本高,农户散养多,因饲养期间管理不善导致雏鸡病死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卓尼县现有蛋鸡养殖合作社1家,散养土鸡合作社1家,其中蛋鸡合作社在卓尼县木耳镇秋古村,合作社占地面积2000m2,现有养殖鸡舍2座300m2,现存栏蛋鸡5000只,年产鸡蛋130万枚,约7万kg,主要销往县城各超市,属养殖比较专业的合作社;散养土鸡合作社在木耳镇麻地湾村,合作社占地面积40亩,建设养殖圈舍5座600m2,现存栏放养土鸡1000只,每期养殖时间为3个月,每年养殖3茬,主要销往卓尼县各农家乐,该合作社因在山上通过围栏圈地放养,土鸡受老鹰、黄鼠狼等天敌捕食及疾病的影响,死损率较高。县城鸡肉鸡蛋供应主要来自外地,本地鸡产品占有市场率可忽略不计。农户散养鸡主要以自食为主,养殖的雏鸡来源于市场购买,死损率更是高达50%以上,其主要原因为农户养殖技术缺乏、养殖温度控制不好、管理不善及疾病传染所导致。

1.1 育雏期间的湿度与温度不平稳卓尼县的合作社及农户饲养雏鸡,基本没有专业的育雏室。多采用泡沫箱、土炕、农户甚至于不采取任何措施育雏。对温度掌握难,有的保温性能差,育雏设备温度低,低温时间长而冻死雏鸡,或导致雏鸡消化、感冒或呼吸疾病发生,发病和死亡率增高,或因温度低雏鸡扎堆挤压取暖导致底层鸡压死。当温度过高时,雏鸡的体温调解受到严重影响,体内水分散发过快易引起雏鸡脱水死亡,鸡舍或育雏设备通风换气时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感冒,导致生长缓慢,死亡增多。如麻地湾土鸡养殖合作社在2018年3月第一次购进雏鸡时,因温度过高及管理不善,导致雏鸡脱水死亡121只,占购进雏鸡总数的7.9%,其中有75%的雏鸡死于第1周;因温度低而患感冒死亡185只,占购进雏鸡总数的12.1%,其中有62%的雏鸡死于第1周。群众散养土鸡有的用土炕加热,因温度过高而死亡的,也有因煤炉加热,CO中毒死亡的,还有因育雏鸡设备空间封闭,空气不流畅使雏鸡窒息而死的。因此可见,雏鸡养殖期所需条件较为复杂,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为严苛。

1.2 合作社及农户养鸡饲料单一、营养配比不全

卓尼县的合作社及农户养鸡,多半以喂饱为主,对科学配备饲料研究不多,其中农户多以自产的小麦、青稞、玉米粉、以及麦麸、剩饭、及农村产的野菜等喂鸡,合作社放养土鸡以鸡自行采食和集中饲喂相结合为主,缺乏蛋白质、无机盐、发育所需维生素等营养,雏鸡容易得营养缺乏症而死亡率升高。雏鸡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主要有:

1.2.1 生长期维生素的缺乏。雏鸡生长所需最多的维生素是VA、VB1、VB2、VD和VE,一般情况在14~21d时出现对应的维生素缺乏症状,(1)缺乏VA时,雏鸡表现出羽毛稀疏干枯、缺乏光泽、羽毛变脆。眼睛结膜与角膜亦发生病变,轻者畏光、夜盲,重者眼睛混浊,形成溃疡最后穿孔而失明,生长发育迟缓、衰弱和鼻炎等。(2)缺乏VB1时,多发病迅速,表现为厌食、肌肉酸胀、肌力下降、运动感觉障碍。重者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比如意识丧失昏迷,定向障碍、共济失调。脚弱、步态不稳,鸡头后仰严重,呈望天姿态;(3)缺乏VB2时,表现为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如眼睛不适,有畏光或眼睛流泪症状,还会视物不清,精神不振、翅膀不收下垂、雏鸡皮肤粗糙干燥,雏鸡休息或走路脚趾呈向内卷曲的不正常表现。(4)缺乏VD时,表现为钙吸收不良而导致发育不好、雏鸡骨软并弯曲、腿脚软弱变形和行走无力;(5)缺乏VE时,表现出贫血、免疫力下降、早衰、行动吃力、白肌病、运动不稳失调、翅膀和腿不完全麻痹、皮下水肿等症状。

1.2.2 矿物质及无机盐缺乏。(1)钙缺乏与VD缺乏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雏鸡饲料中含量不足或不平衡所致,缺乏症状与VD缺乏症状类似。(2)缺锰一般会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身材矮小或者骨质疏松的症状,而且身体内如果有伤口,严重时会出现脱腱症,还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速度。硒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3)缺硒会影响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以及皮肤,内分泌系统等。出现消化吸收不良、厌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气短,烦躁,及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免疫力减退等,卓尼县土壤中严重缺硒,在养殖鸡时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含硒的易吸收类无机盐,如亚硒酸钠等。维鸡的消化能力弱,消化道器官容积不大。因此,要求雏鸡饲料营养丰富而易吸收,日常饲养中多多以精料为主进行配制。

1.2.3 必须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缺乏会导致生长缓慢、体质瘦弱、采食量减少。如饲料中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中比较缺缺蛋氨酸(C5H11O2NS),以小麦、豆粕等为主的饲料中缺赖氨酸(C6H15ClN2O2)、精氨酸(C6H14N4O2)和蛋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严重缺乏时表现为消瘦、色素沉着减弱、羽毛蓬乱、精神不振而最终死亡。

1.3 养殖环境卫生差与消毒不规范合作社及农户的育雏室、育雏设备及养殖用各种用具等存在消毒不严问题,存在大量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感染方式一般为雏鸡脐孔发育闭合不好侵入卵黄囊,造成雏鸡卵黄囊发炎感染,症状为脐部肿胀、腹部膨大,气味难闻。病死雏鸡剖检可见卵黄囊扩大和未吸收完全的卵黄,卵黄呈棕色水样。据调查,柳林镇一农户散养雏鸡发生细菌感染死亡的占死亡总数的28.6%,有60%的雏鸡死于育雏前3d,90%死于前10d。如果合作社及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对育雏室、育雏设备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饲养人员进出育雏室及饲喂前作严格消毒处理,对鸡舍及养殖场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严禁其他非养殖人员出入,则可减少感染,降低雏鸡因病感染死损率。

2 低温应激反应的试验设计和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低温对雏鸡的影响,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掌握雏鸡对低温的耐受性,而且在实际规模化养鸡生产中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通过这次试验,了解雏鸡在非人为停电、或极端气候条件的作用下的雏鸡存活度,为日常养鸡产业提供参考。

本次试验在卓尼县大扎村福宝养殖合作社进行,自2021年3月12日开始,到5月2日结束,历时52d。其中低温组试验时间2d(48h),恢复期50d,1、2两个试验组低温处置时间分别为12h、48h。

在试验中随机抽取20日龄蛋鸡雏鸡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进行试验,三组分别放置于专门定制的3个体积面积相同的木箱中进行试验。木箱内铺设相同厚度的干麦草,木箱面积0.45m2,饲养密度为88只/m2。

对三组试验雏鸡进行称重测量体温后,将1、2组放置于室外低温环境,第三组放置于合作社鸡舍内正常环境,在试验期每隔6h观察各族鸡的生长表现,1、2两个试验组低温处置时间分别达到12h、48h后,分别移入圈舍正常环境饲养,并记录每组雏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组试验雏鸡按同一营养标准饲喂(见表1),间隔13d进行称重记录。

表1 雏鸡日粮营养配合表

3 试验结果

试验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的对比(见表2)。

表2 试验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的对比表

由表2可见,试验期环境因素差异较大。

3.1 从行为上看低温对雏鸡的影响1、2组从舍内23.2℃的室内环境温度中移到室外低温环境中,有非常明显的异常活动行为:采食量、饮水量明显减少,由于温度低雏鸡拥挤扎堆,鸣叫不停,表现极度不适。

雏鸡在室外低温环境中10h以后,雏鸡对低温表现出一定的低温适应,雏鸡采食量、饮水量逐渐增多,拥挤现象有所减缓。

当1、2两组试验雏鸡从室外低温环境移入鸡舍内后,其行为表现出一个渐进适应过程,拥挤的鸡群逐渐散开,开始正常采食、饮水。

上述行为表现的主要机制在于:有机体在突如其来的低温应激状态下,经中枢调节,必须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减少体热的散放,增加体热的产生,以维持体温恒定,因而出现上述异常行为表现,但由于雏鸡本身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故仍不能保持体温恒定的生理要求,在低温环境中体温有所下降。

3.2 从雏鸡体温恢复时间看低温影响1、2两个试验组在低温处置时间分别为12h、48h。1组鸡从室外低温环境12h后移入鸡舍内正常环境,经过8h恢复正常体温,而2组鸡在移入鸡舍内前体温已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移入鸡舍3h后恢复正常体温。

以上试验可见,短暂的低温对维鸡体温作用明显,1组雏鸡由低温环境转至正常环境后恢复体温所需时间较长,雏鸡在低温环境生活时间变长后,对低温有了适应性,因此2组试验雏鸡从低温环境移入鸡舍恢复体温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这从行为表现上也可以看出。

3.3 从雏鸡体重增加的结果看低温的影响在2021年3月12日试验开始,到5月2日结束,累计称重4次,每次间隔13d,结果(见表3)。

表3 雏鸡试验期称重结果(单位:Kg.只)

1、2、3(对照组)之间,试验期平均每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组试验结束后雏鸡的平均体重差异也不显著(P>0.05)。

4 试验结论

整个试验期,雏鸡在8℃左右的低温环境中没有1只死亡。

雏鸡在20日龄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温调节机能,雏鸡本身对低温已有了一定的抵抗力。试验组的两组雏鸡分别饲养在同一木箱内,在低温条件下雏鸡挤成一团,抱团取暖,故不会冻死。试验组雏鸡养在木箱内,受风速的影响微小,雏鸡体温流失较少。雏鸡体重较轻,当气温降低雏鸡挤在一起时,不会压死。

(1)根据试验,短期的不可控低温环境,对20日龄雏鸡体温影响较大,在正常活动行为上异常活动表现明显,随着低温环境时间延长时,雏鸡表现出对低温的逐渐适应性。

(2)根据试验,短期的低温对雏鸡日后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试验期结束时,1、2、3(对照组)鸡的平均体重分别为0.772kg/只、0.769kg/只,0.781kg/只,差异不显著(P>0.05)。在日常鸡的规模化生产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雏鸡养殖期注意事项

5.1 防止雏鸡饥饿和脱水雏鸡在初期表现出的脱水与饥饿症状为体重较平均值轻,雏鸡精神不振,眼眶下陷,羽毛杂乱、鸡爪、鸡喙干缩等。原因有:(1)雏鸡出壳后不能及时饮水和开食,或长途拉运导致雏鸡饮水与开食延后至48h后;(2)雏鸡在育雏室内通风多、温度高及湿度低的地方停留时间较长二导致脱水表现出体弱症状,多于1周内死亡;(3)雏鸡饲养密度过大大,导致体弱的部分雏鸡无法正常饮水与采食;(4)育雏室内光照时间不足或光线太暗,雏鸡无法找到水槽和食槽。

5.2 防止雏鸡挤压死亡因温度低或运输期间雏鸡挤压死亡的占比不低。(1)饲养密度大,或饲养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导致雏鸡扎堆取暖挤压而死。(2)在雏鸡运输或搬运雏鸡导致不平稳而挤压,或喂水、喂料间隔时间长,再喂水喂料时发生抢食拥挤致死:(3)雏鸡舍内闯入天敌或其他原因导致雏鸡因惊吓而引起乱跑乱叫等。

5.3 防止啄羽等异食癖雏鸡在出壳60d后,因缺乏营养会发生啄肛、啄羽等行为。(1)雏鸡饲养密度大,无充足的活动场地;(2)雏鸡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如钙、维生素、氨基酸等;(3)鸡舍照明时间过过强;(4)饲料中缺乏碳酸钙或食盐;(5)饲养途中放进新鸡。

5.4 防止天敌危害合作社散养土鸡和农户养鸡,最大的天敌危害是黄鼠狼、鹰类、猫以及鼠等。育雏室及养殖圈舍门窗密闭性要强,并及时堵塞养殖舍内舍内的洞孔,出进育雏室和鸡舍时随手关闭门、窗。

5.5 严防食物及药物中毒合作社散养土鸡和农户养鸡,在预防雏鸡疾病和药物治疗时,有时会因计量错误,用药量不准,造成雏鸡中毒死亡。大群预防疾病或治疗时,检疫饲料与药物必须拌和均匀。治疗期间要及时观察病鸡反应,如有中毒现象发生,应立即停止治疗。雏鸡急性中毒一般发病较快,初期表现出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鸣叫不止、停止采食饮水,随后出现行走不稳、翅腿僵硬、偏转行走,最后倒地、痉挛抽搐死亡。此外,在饲料中确定盐分配比时要计算鱼粉中的实际含盐量,还要做好其他药物的使用及存放,坚决不用污染及变质发霉的饲料。

由于各类营养不均及缺乏而死的,多发于14~21d,因温度、湿度掌握不好,多死于前7d;其他原因多数死于30d以内。因此可见,育维初期温度湿度掌握良好,饲喂营养平衡而全面的饲料,采用严格环境卫生制度和防疫与疾病防治措施,是养鸡的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土鸡养鸡雏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土鸡的十大生活习性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