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寄蝇科二个新记录种
2023-01-04高新章陈金良曹荣军田风雷彭洪林
高新章 陈金良 陈 显 谭 艳 曹荣军 田风雷 彭洪林
(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宜昌 443000)
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0°51′8″~111°0′26″,北纬30°52′35″~31°7′24″,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在自然地理区系上,它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区域,是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地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温暖的气候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典型地区。项目组在本保护区用马氏网法采集寄蝇科昆虫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罗佛寄蝇属2个湖北新记录种。
罗佛寄蝇属LophosiaMeigen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有瓣蝇类Calyptratae狂蝇总科Oestroidea寄蝇科Tachinidae突颜寄蝇亚科Phasiinae筒腹寄蝇族Cylindromyiini[1],其卵或幼虫主要寄生于半翅目若虫[2]。因此,突颜寄蝇亚科昆虫成为半翅目蝽类、膜翅目蚂蚁和鞘翅目步甲等害虫的重要天敌和许多虫媒花的传粉媒介,经济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 1 采集时间和地点
2017年6月7日~10月23日和2018年7月3日~10月4日,分制在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寄蝇科物种的采集(图1)。
图1 3个不同海拔的布网地点
1.2 采集方法
马氏网酒精诱捕法。
1.3 分类鉴定
使用体视解剖镜,观察标本外部形态特征,参照赵建铭等[3,4]、O’Haraetal.[5,6]、Tschorsnig & Richter和孙雪逵等[7,8]文献,进行分类、鉴定。
2 种类记述
2.1 狭尾罗佛寄蝇
EupalpocypteraangusticaudaTownsend, 1927: 286. Holotype female (DEI). Type locality: Taiwan, Kaohsiung Hsien, Chiahsien Hsiang [as “Sokutsu”].Lophosiaangusticauda(Townsend, 1927).
鉴别特征:外侧额鬃和内侧额鬃着生处各具一块光亮黑斑;触角芒基部 1/5 加粗,加粗部分黄色;侧额后部有 2个黑色光亮的斑点; 下额须黄色;额鬃 4 对;外侧额鬃 1 对,内侧额鬃 1 对;后头上方在眼后鬃之后有明显的裸区;眼后鬃在复眼下方1/3处中断;触角第三节长是宽的3.0~3.1倍,为第二节的3.0~3.1倍;小盾片黑色,中央处裸;中鬃 3+3,背中鬃 3+3,翅内鬃 0+2;第2翅上鬃明显小于后方的翅内鬃; 小盾基鬃缺失;腹侧片鬃 2 根,上前方的腹侧片鬃缺, 为 1+1;前缘脉第3段为第2段的3倍;r4+5室端部闭合,具一短柄;足除胫节端部 2/3为黄色外, 其余均为黑色; 腹部第五背板无粉被(图2)。
图2 狭尾罗佛寄蝇背面观和侧面观
检视标本:1♂,1 260 m,2018.Ⅸ.11-Ⅹ.4。
分布: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台湾、贵州、四川、云南;泰国。
2.2 条纹罗佛寄蝇
LophosiafasciataMeigen, 1824:216. Lectotype male(MNHN), by fixation of Townsend (1931:390).Type locality:Germany,Neuwied or Stolberg.
鉴别特征: 头部侧额每侧有1~2根外侧额鬃,♂触角呈斧形,第三节外边缘和下边缘黑色,其余黄色;侧颜宽度约为触角第三节最宽处的0.1倍,颊高约为复眼高的 0.25倍;触角芒基部1/2加粗;中鬃0~1+2~3,背中鬃3+3,翅内鬃0+2;小盾基鬃1对; 腹侧片鬃2根,后方的腹侧片鬃总是缺;翅具棕色翅斑,翅端常有深色横带;下腋瓣发达,呈叶状,白色透明;前足胫节腹面端部2/3、中胫和后胫端部2/3黄色;中足胫节前背鬃1根,后鬃1根,腹鬃1根;腹部第2、3背板有侧心鬃,第2背板腹面被浅色毛(图3)。
图3 条纹罗佛寄蝇背面观和侧面观
检视标本:1♂,1 790 m,2017.Ⅵ.30-Ⅶ.11;1♂,1 690 m,2018.Ⅷ.4-16。
分布:山西、湖北*、四川、云南;俄罗斯、日本、外高加索、欧洲。
3 讨论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湖北新记录种L.angusticauda和 L.fasciata,该属主要寄主为半翅目蝽科和同蝽科幼虫。该属是高度拟态的类群, 主要是收缩腹部第 1、2节模拟膜翅目昆虫的外部形态, 飞行较迟缓。新记录种是区系特征的标志,这主要由于该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造成昆虫的栖息环境复杂多样,表现出特有的区系性质特点,也表明大老岭保护区寄蝇科区系组成复杂,种类丰富。所以,研究本地区寄蝇科昆虫区系的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也是揭示以昆虫为代表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物种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