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探索
——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2023-01-04董彦非李继广屈高敏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飞行器应用型航空

董彦非,李继广,屈高敏

(西安航空学院 飞行器学院,西安 710077)

0 引言

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工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从事航空工程技术领域人才的复合型需求与“一专多能”特征逐步显现。如何更好地对航空工程技术人才教育、培养与管理,成为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航空产业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多元化发展,意味着需要突破专业与领域限制,实现资源的全域共享。

目前,在航空工程人才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用人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学生知识面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2],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目标不相适应,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学校实践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建设经费难以支撑所有航空类专业高质量均衡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育人质量成为航空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把转型高校的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3]。为了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2016年教育部开始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4]。

2016年,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一流专业”申报工作。“一流专业”实行动态管理,教育厅定期开展方案审核、中期检查、反馈预警、结项验收、绩效考核,根据建设实效差异化支持。

结合国家发展航空战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我校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开展以航空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设为引领,多专业全方位渗透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是提高航空工程人才质量,满足航空领域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1 西安航空学院航空类专业基础

西安航空学院航空类专业相对集中,在专业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好的基础。

1.1 独特的多专业一体化优势

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学院拥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专业领域涵盖了飞行器和动力装置从设计、实验、制造、试飞、使用、维修的全寿命范围,具有独特的航空相关专业一体化发展优势[5-6]。目前,国内航空类院校的二级学院中,仅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学院具有如此全面的航空类专业。

1.2 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成果丰硕

从2012年开始,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学院探索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以一体化发展为原则,强化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从培养方案制定到实习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从飞行器学院多专业一体化优势入手,在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建设和运行效率,探索航空类多专业大类培养模式,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航空工程类教学研究成果已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西安航空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先后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结构分析与拆卸虚拟仿真实验”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航空航天概论》和《飞机装配工艺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航空航天概论》入选省级本科教育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目前,飞行器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2 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探索

2.1 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思路

西安航空学院飞行器学院针对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设定的目标为:以一体化发展为原则,强化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从培养方案制定到实习实践的全过程参与,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机衔接;从西安航空学院多专业一体化优势入手,在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建设和运行效率,探索航空类多专业大类培养模式,实现航空工程人才培养中理念、结构、模式和体系的全面突破,并为航空特色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基于设定目标,确定了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整体建设思路:紧密围绕航空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多专业聚合优势,树立基于学生复合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优化结构布局,构建以“一专多能”的“宽口径、分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一体化、创一流”建设模式为基础和保障,实现面向航空工程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和新体系的突破与发展。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整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整体建设思路

2.2 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2.2.1 基本原则

(1)针对航空工程和技术领域发展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航空工程人才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要求建立更加多样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要以服务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准确掌握航空工程领域对人才能力素质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处理好人才培养多样性和满足行业需求、满足当前需求和引领未来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工程教育新理念,探索实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航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面向航空工程和技术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2)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确定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差异导致的对毕业生宽口径和专业细分的双向要求,以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从培养方案入手,在各专业开设航空类通识课,在实验和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相应内容;针对企业对专业细分的需求,根据各专业实际和航空工程的特点,打通基础课环节,并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开设相应的航空类专业课和通识课。结合专业分方向培养与专业出口细分,形成专业内的“大类培养”。探索实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航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要积极推进提高教师“一专多能”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航空类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融合渗透,呈现“一专多能”的特点,显著提升复合型特点。

(3)构建协调高效的航空类专业“一体化、创一流”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飞行器学院自身小而全的独特优势,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提高飞行器学院整体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探索航空类多专业大类培养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地分阶段实施。首先针对各专业实际和航空工程的特点,打通基础课环节,并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开设相应的航空类通识课;同时,将专业分方向培养与专业出口的细分结合,形成专业内的“大类培养”;再通过3届学生专业内的“大类培养”实践,为全面航空大类培养积累经验。实验室建设注重通用化和使用效率,避免了各专业分头建设重复性高和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专业间的协作能力。

2.2.2 主要措施

西安航空学院在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以专业内分方向培养为起点,稳步推进航空大类培养。针对企业对毕业生宽口径和专业细分的双向要求,首先对各专业实际和航空工程的特点,打通基础课环节,并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开设相应的航空类通识课以及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航空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将专业分方向培养与专业出口的细分结合,形成专业内的“大类培养”,满足企业的精细化需求;通过3届学生专业内的“大类培养”实践,形成了毕业生“一专多能”的特色,为全面实施航空大类培养积累经验。

(2)建立协同育人平台,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条件。2016年以来,教育部设立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飞行器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专业获批4个项目,有效改善了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与环境,有力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了航空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条件,形成了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航空工程类专业建设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航空工程类专业建设体系

(3)秉承一体化建设思路,高效率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各专业的需求,注重通用化和使用效率,80%以上实验室可以服务于两个及两个以上专业,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发挥学校地处航空城优势,加强与各类航空企业联系,拓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主要包括联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毕业设计来源于企业实践等,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4)推进学科竞赛贯穿实践教学,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结合学校“3+3+6”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为依托,以“团队+平台+项目”为抓手,由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等六部分组成的教育工作体系),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贯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课堂、课外活动等多种教育方式,建立“金字塔式”的创新育人教学新模式,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和西安航空学院科研平台,建立面向工程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平台,把分散的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

(5)以无人机研发为牵引,多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协同提升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首先,以“西航一号”无人机研发为牵引,研发团队整合各专业教师和资源,结合无人机企业对市场应用的研判和需求,从无人机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控制、任务载荷、机载导航到无人机制造、试飞全过程自主实施,让各位教师和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全面提升理论应用和实践水平。同时,也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新型号无人机产品,增强了校企合作力度和实效。

(6)实施“一专多能”和“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师资建设注重宽口径,为了提升教师的知识面和协作能力,积极推进教师“一专多能”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使“一专多能”和“双师双能”型成为教师主力。飞行器学院90%以上教师可以独立承担三门以上专业课程,院内不同专业间教师相互融合渗透。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已达到专任教师的68.3%,“一专多能”和应用型特点显著。

飞行器学院大力推进师资建设,先后有50余名专职教师参加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研究和教学法培训,新教师分批次参加企业实践,建立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学研究型专业教师队伍。

3 实施效果

通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西安航空学院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一专多能”的“宽口径、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差异导致的对毕业生宽口径和专业细分的双向要求。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从培养方案入手,在各专业开设航空类通识课,扩大学生的航空知识面,同时,在实验和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相应内容。针对企业对专业细分的需求,根据各专业实际和航空工程的特点,打通基础课环节,并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开设相应的航空类专业课和通识课。结合专业分方向培养与专业出口细分,形成专业内的“大类培养”。同时做好航空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相应提升,从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和提高,为全面实施航空大类培养奠定了基础。

(2)构建了协调高效的航空类专业“一体化、创一流”建设方式。充分发挥航空类专业集中以及自身小而全的独特优势,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提高了飞行器学院整体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探索航空类多专业大类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飞行器学院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注重通用化和使用效率,避免了各专业分头建设重复性高和利用率低的问题,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增强了专业间的协作能力。

(3)面向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搭建了深度协同育人平台。邀请航空企业技术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联合制定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与航空企业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如置换课程、企业奖学金设置等,构建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构建了校企合作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将校企合作从传统的实习教学延伸到其它教学领域,如企业技术人员通过讲座、授课、毕业设计指导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环节。同时,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实现了校企合作深度协同育人。

(4)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竞赛成绩显著。学生竞赛成绩显著提高,受益面显著扩大。自2012年以来,该成果累计受益学生超过2500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30余项,34人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获得授权,29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自2015 年以来,在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SAMPE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智胜空天无人机挑战赛、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纬杯”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位居参赛高校前列。

(5)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取得较好社会效应。航空工程教学团队承担各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质量工程项目10余项,近五年,相关专业教师共建成省级和校级精品课6门,立项编写教材15部,其中已经出版8部,完成编写讲义16部。建成了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新宇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实践基地,成为与优秀企业合作、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渠道。飞行器设计教研室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省内外10多所高校分享了《航空航天概论》线上课程,受到师生高度评价,有力推动了航空知识的传播。

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多所国内高校来飞行器学院参观交流,航空类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得到高度评价。专业建设经验和做法得到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关注度增强。飞行器学院与西安势加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连续5年共进行了近100人的联合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经过西安日报的报道和推广,对其他高校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对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院校专业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用人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小而全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一体化建设和一流专业发展,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针对航空工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学校实践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常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复合型航空工程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飞行器应用型航空
高超声速飞行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神秘的飞行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