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馆藏探要
2023-01-04张润梅王育菁
□文/张润梅 王育菁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 地方高校是为地方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力量。高校图书馆系统地收集和存储地方文献,形成馆藏特色,优化馆藏结构,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进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
一、地方文献基本概述
文献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人类从口头交流、结绳记事,到创造文字,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各种文献。宋代朱熹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此处,“典籍”是指有关部门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贤”指博学多识之人才。文献是人类记录、积累、传播、继承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地方文献是以空间标准划分的文献类型。在我国,“地方文献”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国图书馆界地方文献事业的奠基人杜定友先生的著述,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地方文献”概念基本上是在杜先生提出的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1957 年,杜定友先生为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图书馆人员培训班”编写了《地方文献的搜集与使用》讲稿,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
就图书而言,地方文献里最主要的就是地方志、年鉴。地方志简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为“识、记、记述、记载”。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两大类。比如,我校图书馆收藏的省志、直辖市志、市志、县志等是行政区域志;像山志、江(河)志、寺(庙)志等属于非行政区域志。按照志书记述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志书。它所记述的内容是所志时空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美德到陋习,无所不包。省志、县志等即属此类。另一类是单一性志书。单一性志书记述的空间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几个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还可以是国外的某个国家或跨国家的某个区域。这类志书的名称庞杂,如陕西文化志、陕西戏曲志。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属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具有资料翔实、反映及时、连续出版等特点。
二、地方文献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打造品牌特色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地方文献本身就能全面地反映本地的经济情况、政治动态和文化的概貌。笼统地说,它对本地区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文脉传承、文化教育发掘、旅游产业开发、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志书来说,有着历史之延续性,内容广博性,材料真实性。志书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自然科学。它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有时代特点、有借鉴作用、查考作用、教育作用和存史作用。
一部地方志书,是一代一方智慧的结晶,是一世一地盛衰的实录。收藏志书,发挥其资治、教化、存史作用,对于服务社会、传承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志书以其宏富博大的内容,成为一部地方百科全书。它既可以是供历史研究的文献资源,也是裨益外人了解一个地方情况的可靠资料。对于本地人民来说,借助志书更可以了解本地的历史,特别是能使当政者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视域中得到启思,吸取经验教训,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决策,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年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从形式的视角看,它有编年性、连续性和检索性。一年一编,传播事物相对完整和发展变化的信息,并设置有方便读者查找的检索系统。从内容的视角看,它具有科学性、资料性、全面性、权威性和时间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基本保证。它具有资政、鉴戒、窗口、教育和存史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意义
正是因为地方文献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沿革、地缘地貌、风土人情、物资物产等的信息综合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对于本校师生、当地居民、社会发展、文化传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一)地方文献是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地方文献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各地地方文献的总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国家文献。因此,收集地方文献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工作。
(二)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需要。地方特色文献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毋庸置疑,它既是人们了解该地区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重要历史信息源,又是以史为鉴,对照现实的合理参照物。通常地方公共图书馆是其主要建设者,承担着本地区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任务,但是由于资金、人员、制度约束的限制,地方公共馆的特色文献往往在数量上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在收藏体系结构上也不尽合理。相对比而言,作为地方高等学府的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参与到地方文献的建设之中,形成互通共融的地方特色文献体系,这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氛围的活跃,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满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在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和地方的依存度逐步升级,合作日益密切,联系更为紧密。地方高校无论专业设置还是学科研究都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科研立项方面的各种研究课题,也和地方发展密切相关,如配合地方社会发展的规划研究、面向当地经济建设的社会实践、参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由此可见,对于高校的教学活动、科研立项来说,地方文献资源既是参考依据,又是有力支撑。高校图书馆搞好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身教学、科研活动的必然要求。
四、馆藏工作回顾
最早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的是公共图书馆,鉴于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及收藏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更多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2013 年底,我馆根据馆藏基础和本校的教学科研需求,提出设立陕西地方文献专题室的构想,并定位为特色馆藏开始筹建。收集原则及方式主要考虑如下问题:本馆已有哪些地方文献;应收集的资料类型有哪些;哪些地方文献是本馆的收藏重点。在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制定收集原则,并采取适当的收集方式。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校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时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地域性原则。重点收集陕西省辖10 个地级市、30 个市辖区、4 个县级市、73 个县的地方文献。二是针对性原则。根据陕西的历史文化状况、产业结构等,有的放矢收集本地正式的出版物。三是系统性原则。我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收藏了陕西地方志、陕西地方年鉴等。收集这类文献时,力求全面、连续和完整,主要是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四是效益性原则。依据地方文献阅览群体、人数、次数、目的和地方文献价值,合理支配收集地方文献的费用,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目前,我校图书馆基本收藏齐全陕西107 个区县的地方志,共有各类地方文献近3,000 册。按照内容主要分为陕西地方志、陕西地方年鉴、陕西地方名家作品,以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类别的地方文献,还有部分大型丛书,如《中国西北宗教文献》《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等。在县(区)志方面,按照陕西行政区划基本收全,但按照完备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81 年开始了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后来又启动了第二轮的修志工作,现在只有部分区县是两轮出版的都入藏,所以说仅仅就方志而言这项工作还任重道远。
总体来说,我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方面优势是门类基本齐全,馆藏资源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省级文献、市级文献、辖属县(市、区)级文献、特色文献等资源品种还比较丰富;劣势是载体不够丰富多样,因为除了传统的书籍和刊物以外,还包括缩微报纸、音像资料、舆图、照片、书画作品、数字资源等,载体丰富多样。我们目前只是纸质图书和陕西地方志自建数据库,两者的体系也不同,数据库主要收录了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较全的各地史志,其中老方志1,526 册,新方志191 册。
五、馆藏地方文献建设思考
(一)加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在这方面可能更多的依赖书商渠道,不像省、市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较为稳定的地方文献联络员队伍、聘请一批专家作为地方文献工作顾问,也可以促成政府部门印发文献征集通知文件等,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拓宽收集渠道。
(二)认真做好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工作。征集、收藏地方文献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呈现给读者,从而为师生研究陕西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地方建设提供文献支持。所以,也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数字化建设,以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依托,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地方文献数字化工程,建成书目型、全文型、图片型等多层次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和内容。读者通过查阅文献书目信息,除了到馆实地查阅外,还可以通过网站、手机查阅。以此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
(三)隐形文献征集。隐形文献是指地方人士的口述史料、民间的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等尚未物质化的地方史料,如英国的利兹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藏有6,000 份娱乐广告,包括影剧院、俱乐部散发的广告以及选举海报、政治漫画等单页的资料。这类资料在我们国内的图书馆是很少被人注意的,但是它又确实是当地人民生活情趣、风土人情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佐证。这类文献也是一个收藏思路。
(四)地方文献建设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地方文献工作因受人员、经费、精力等限制,各馆都不可能将本区域内的所有地方文献尽收囊中。笔者认为应有所侧重,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建设的重点。学校特色以及专业设置情况是确立地方文献收藏结构的基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定位决定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因此,要从师生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角度,确定收藏的对象与重点,调整收藏的比例和结构,避免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地方文献的征集虽然要提倡有博爱精神,但还是要坚持适当的专一,做到有所偏爱,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建立符合校情馆情、独特的地方文献体系。
(五)人才培养是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关键。高校图书馆馆员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天独厚,但是地方文献工作不仅是一项学术性工作,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情况。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地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要掌握图情学、文献学相关知识。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业务学习、培训,提升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同时,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等相关知识也会助推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
陕西历史悠久,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地方文献,构成了陕西人民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以陕西地方文献作为特色馆藏,对于保留历史记忆、传承传统文化、宣传文化特色、提升软实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应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收集、整理和服务,积浅入深,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和地方文献工作体系。通过地方文献工作,搭建与当地社会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广泛征集地方文献,汲取地域文化资源养分,并把它们保存下来,形成馆藏特色体系,为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地域文化资源保障,使之成为陕西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