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互作用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023-01-04杨诗雨王艺金艳斐刘露沈健通信作者
杨诗雨 王艺 金艳斐 刘露 沈健(通信作者),2
310051 杭州医学院1,浙江杭州
310051 浙江省人民医院2,浙江杭州
轻度认知障碍与抑郁的定义
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定义:MCI 被认为是认知障碍症候群,是一种介于痴呆和正常认知衰老之间的中间状态,属于痴呆的早期阶段。MCI 最后大致呈现三种结局,一是病情转变为痴呆症,二是保持持续认知障碍状态,三是可能恢复正常,这三类中MCI 转化为痴呆的可能性最大,约占60%~65%[1]。MCI 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等。比如吸烟便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高等教育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素[2],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因此提前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MCI 的发生以及延缓MCI 的病程具有重大意义。MCI 的主要表现为记忆及认知功能衰退和精神行为症状(BPS)。记忆及认知功能衰退中,最先是言语性情节记忆受到损害,再是视觉性情节记忆受损,当病程进展至临床发病前后,才会出现其他认知部位以及总体的认知功能衰退;精神行为症状最早出自于痴呆症,患者表现为经常在思维、感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如妄想、幻觉、淡漠、抑郁、焦虑,饮食习惯改变等症状[3]。
抑郁的定义: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动作减少且迟缓等为临床症状[4],严重的抑郁患者甚至会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快,人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老年抑郁的人数逐年增加[5],如那些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抑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抑郁是MCI患者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且MCI的发病群体大多为老年人群,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大多老年抑郁患者因缺乏与他人倾诉,故很难发现老年人患有抑郁,因此应该重视老年抑郁患者。抑郁的治疗通常为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等,而老年抑郁症的MCI 亚型在功能损害的模式上会有所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6]。
抑郁与MCI关系的概述
MCI是老年痴呆患者脑老化向痴呆的一个过渡阶段。近年来,MCI 成为老年痴呆疾病研究的重点,且抑郁等精神卫生疾病与MCI 向老年痴呆转化关系密切。
抑郁对MCI 发病的影响:①抑郁与MCI 发病的关系:首先,MCI 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因此抑郁时而被称为假性痴呆或抑郁性痴呆。2016年Kohler 等[7]的综述提及,伴有精神状态症状的MCI 患者占12.8%~66.0%。同时发现MCI 患者中淡漠、抑郁的发病率为56%[8],而痴呆患者中淡漠、抑郁的发病率高达70%[9]。其次,MCI患者常常会伴随精神问题。张贵丽等[10]在针对MCI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作分析时发现,抑郁、淡漠及焦虑在MCI 的精神行为疾病发病中分别占比59.3%、56.9%及50%。马佳等[11]发现在社区1 587 名老年人中,患MCI 者342 例,其中133 例(38.9%)存在抑郁状况。最后,MCI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的占34.2%。②抑郁对MCI进展为老年痴呆的影响:在MCI 向痴呆进展方面,患有抑郁的MCI 患者发展为痴呆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国外研究者Teng 对美国51 位MCI 患者的随访过程中发现,转化为痴呆的患者中,伴有精神症状的占比100%[12],由此可见,精神症状可逐渐降低MCI 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向痴呆转化。另外,有人对多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的MCI 患者)相比,试验组(有抑郁症状的MCI患者)痴呆的相对风险为1.28,95%可信区间为1.09~1.52(P=0.00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抑郁是MCI 向痴呆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13]。
MCI 对抑郁发作的影响:⑴MCI 患者的抑郁表现:抑郁是MCI 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Monastero 等[14]对27 项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发现,MCI 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介于正常中老年人与痴呆之间。伍文彬等[15]随访研究发现,抑郁症状是预示着MCI 可能会逐渐发展为痴呆的指标,抑郁情绪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自责、厌世、不语甚至自杀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其家人带来压力。⑵综合分析中老年人MCI 导致抑郁表现的原因:①自信心缺乏,MCI 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较正常人老化严重,影响其复杂性正常生活能力,如购物、理财等,故而逐渐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生活圈日益狭窄。②在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情况下,社会角色同时改变,同样会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失落等情绪,影响老人的健康状态。
影响MCI合并抑郁转归的因素及干预措施
关于MCI 向痴呆或AD的转化的研究很多,目前主流研究证实MCI 有4 种不同结局,即保持MCI 状态、恢复健康、进展为痴呆或死亡。经马佳等[11]研究可知,老年MCI 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与慢性病种数、认知功能、经济状况、饮酒、睡眠等多个因素有关,需要多方面加强和重视。
从MCI 角度分析:临床发现,以下几方面干预对改善MCI 无效:①药物干预,在MCI 向痴呆进展的进程中,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抗氧化剂(维生素E)、消炎药(罗非考昔)和促智药(砒乙酰胺)都不能发挥很好的阻碍作用;②营养干预:在一些干预试验中发现,补充叶酸等维生素对认知功能的维护或改善无效[16]。但认知干预和运动干预在延缓MCI 向痴呆的进展中有一定效果。具体表现:①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MIC 的危害,同时给予信心。②预防其他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③记忆力训练:MIC 患者每天应进行有规律的记忆力锻炼,形式包括背诵课文、诗歌等。④运动训练:MCI 患者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⑤鼓励患者融入社会,增加与人交流,培养爱好。⑥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17]。此外,在中医干预与针灸推拿方面,对改善MCI 具有一定效果,在此不多赘述。
从抑郁角度分析:有学者以抑郁和疾病知晓度交互作用的视角探索MCI 人群认知管理及依从性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对轻度抑郁者,适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缓解其压力;②针对中度抑郁者,应充分利用其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度,加强疾病知识宣教;③对于重度抑郁者,在患者参与认知管理的同时,加强抑郁症的专业性治疗。
结论与展望
抑郁与MCI 的关系互为交叉。老年抑郁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向认知障碍类疾病转化,同样,已有认知障碍的群体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日后在临床上干预、治疗两类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帮助。同时也要看到,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重视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同时,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