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3-01-04刘慧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刘慧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金融与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渗透式、陶冶式、体验式的隐性教育方法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

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之奋斗,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关乎着社会未来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个人的成长。

1.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强则国家强,而高等教育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价值观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我国有独特的文化和国情,高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其中以“德”为重点,不仅是关于思想道德的教育,还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这些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人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所谓价值观,其包含政治和道德两个层面。“政治意义上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政治道路的总的态度,后者主要包括对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对人生道路的总的态度。”[2]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教育内容来看,包含了政治和道德双重内容;从教育对象来看,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群体。因此,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依据大学生培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通过高校系统进行,实施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显性与隐性、课堂与课外等多种形式。

2.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学生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人群之一,并且用“扣子观”比喻价值观的培育,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逻辑上讲,价值观教育要优于其他素质教育的培养;从时间上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完成,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将个人成长方向融入祖国发展的需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状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世界政治格局变幻莫测、国内经济深度转型、文化观念繁杂多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使得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也冲击着“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及其所处的教育环境,是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现实基点,也是落实大学生隐性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要求。

1.多元化、开放性、虚拟性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互动整合、渗透交汇,资源的全球化趋势也愈加凸显。在全球化带来的跨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中,不同地区文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碰撞,一些西方国家借此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鼓吹自由、平等、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甚至还有一些西方政客为了阻止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国际舆论中大肆污蔑、抹黑中国,混淆视听。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危机,我们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将“培养什么人”贯穿到科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此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捍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人才安全。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改变了媒体和舆论的格局。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传播力受到削弱,而自媒体创作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当下以开放性、虚拟性等为主要特点的网络信息空间,大学生依靠网络获得了解世界的渠道,同时也在网络平台上自由表达观点。当代大学生作为“Z世代”,从小的成长环境便是网络信息时代,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工具的使用时常占据了他们很多的时间,他们在这里接收信息,传播内容,获得主体意识。但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其信息开放性和自由度也远远超越了传统传媒,主流媒体“把关人”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四面八方、鱼龙混杂的信息和思想观念充斥在网络世界之中,而青年大学生还不能完全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蒙蔽。

2.以“00后”为主要群体的教育受众

2018年,“00后”开始成为全国高校新生的主要群体,他们出生于21世纪的智能时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社会重要转型期成长,其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发展、多元文化、互联网技术、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以下特征:

(1)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2000年之后,中国加入WTO,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多样性发展,各种思潮交织激荡,个体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进行不同的人生选择,在此背景下“00后”显现出更加关注自我和多元化追求的趋势。同时,由于“00后”大多为“4+2+1”的家庭独生子女,成长的物质条件较为丰富,且从小被家长溺爱,导致他们过度强调个人意志,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

(2)“躺平”文化兴盛。一方面,高房价、低就业是目前大学生进入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毕业即失业”“厕所都买不起”……这些自嘲的话语暴露出青年人的“躺平”心态,无力感;不是不想奋斗,而是奋斗亦无望,学校以及社会所出现的种种高竞争现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缺少奋斗的勇气,选择逃避或用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消极面对。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相比较父辈,大多数“0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时代,在基本的温饱需求能够满足时,胆怯于社会竞争,缺乏奋斗的目标和进取心,容易出现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心态。

(3)网络化的思维模式。“00后”的成长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网生代”。从早期论坛、贴吧、博客的兴起,到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兴盛,“00后”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已经处处离不开互联网。“网络这一技术实体所发挥的作用已远远突破了物质的范畴,成为承载人类语言、知识甚至思想的载体,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形成了特有的语言体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3]“00后”借助互联网进行社会交往、情感沟通、表达情绪,并且在互联网产品的快速更迭时代,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关注度和喜好变化也较快。

三、以隐性教育创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需要,开展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易于被他们接受的价值观教育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正是从思政创新的角度强调隐性教育的重要性,不断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政治道德规范的灌输,在方法上通常采用直接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问答等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5]而隐性教育则是相对显性教育更具有渗透式、生活化、体验感的一种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势渗透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的一种教育形式” 。[6]新时代隐性教育相对显性教育而言,以更平等的方式、更隐蔽的目的、更愉悦的过程更适用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当前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效果来看,榜样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隐性教育形式可以成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培育路径。

1.榜样文化:看得见的力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崇尚英雄、重视榜样的力量。从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到现代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的凝练,通过各行各业的榜样、英雄的生动事迹传递出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朋辈之间的榜样人物,更具有生命力和共鸣感,能引导他们自我审视,激发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成长成才动力。

2006开始,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年度人物”活动,每年评选10位能够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先进典型,并组织入选者在全国高校巡讲,但由于时间和人员的限制,巡讲的效果有限。因此从2019年开始,中央宣传部联合教育部从历届“大学生年度人物”中评选10位“最美大学生”,并在CCTV和网络平台播出评选的发布仪式,同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全国大学生参与评选、发表感悟。“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西藏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在2021年的发布仪式上,每一位“最美大学生”作为讲述人,讲述了他们在科研探索、科技创业、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方面的故事,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以及奋斗精神。近年来,各地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评选和宣传活动,如自2017年开始,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出彩河南人之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对河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地域的亲近性。还有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自2017年开始,为树立典型、鼓励先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每年在全校范围开展“十大优秀学生标兵”“十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九项校级学生专项奖和“百名学业之星”评选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秀学子事迹,对本校学生具有更强的朋辈感染力。

2.网路文化:仪式感的参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10.29亿,20-29岁网民占比为17.3%,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重要且活跃群体,上网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手机成为他们的“外挂器官”。因此,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阵地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了解他们的网络文化,懂得他们的网络心理和网络语言,在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中赢得先机。[7]

网络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和虚拟互动的特性,虽然带来了生态环境监管的难度,但同时也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方式,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全覆盖传播和全程参与的仪式感体验。近年来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家公祭日”等,各级网络平台会发布相关活动,各地高校组织学生通过“云祭扫”“云献花”等形式参与线上祭拜活动,这些网络活动借助声音、影像、VR等技术创造了虚拟化的“网络仪式”,通过活动的仪式感和参与感,引导大学生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2021年暑假期间,河南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为此在2021年秋季开学之际,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大中小学校师生集体收看“守初心、担使命,上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主题思政大课”和“感党恩、跟党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的“开学思政第一课”,通过互联网实现高达652.6万人次的播放量,10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通过“云课堂”的形式,挖掘防汛抗疫中的思政元素,把灾难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为全省高校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集体思政课。

3.影视文化:主旋律的引导

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影视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恰是在影视文化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追剧”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影视内容直观生动、轻松愉悦,具有较强感召力和吸引力,容易使大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去模仿剧中的人物或情节。这种模仿有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的模仿,也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的模仿,比如电视剧《士兵突击》打造的“许三多精神”成为许多年轻人入伍的动力。因此,影视文化在实现最基本的娱乐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传统美德,规范自我行为,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不仅在艺术创作、审美情趣、叙事表达上是成功的,还应该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正确引导,将作品的主题思想渗透到每位观众的心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作用于整个社会价值理念的建构。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播放平台播出了一批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引发了观众的追剧热潮,特别是《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觉醒年代》在播出1个月后,便在网络平台突破3亿播放量,相关话题讨论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当看到100年前的同龄人从一本杂志起步,在反抗与牺牲中探索中国道路,用实际行动唤起一个时代的觉醒,年轻的观众们也会审视自己当下的价值选择。“《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这是评论区网友的回答,也代表了广大网友感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心声。此外,剧中艺术化的视听语言也俘获了年轻观众。比如剧中第3集青年毛泽东的出场画面,镜头展现了他在风雨中走过喧闹的市集,看到百姓的苦难,阶级的贫富差距,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了他从群众中走出,怀揣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还有剧中第39集陈独秀送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赴法勤工俭学的片段,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二人之后牺牲的一组镜头。伤痕累累的双脚踏过血泊,意气风发的脚步走向远方;阳光下回眸与父亲告别,阴雨天在刑场慷慨就义,在这些时空交错的镜头中,令观众看到他们一步步走向真理,走向以身救国的革命道路,画面令人动容。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使得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坚持不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抓好显性教育,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通过思政课程进行公开、直接的理论灌输;另一方面基于社会环境、受众群体、信息途径等多方面的变化,要积极构建隐性教育路径,在学校内部以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环境中贯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有机统一,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