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史学习观的三重维度探析

2023-01-04王晓青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王晓青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海淀 100044)

党的历史是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党史学习观,既涉及如何看待党的历史,又关系如何立足现实、擘画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学习党史的重要性。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号召全体党员“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正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史学习观,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任务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学习党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习,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和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使全党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学史明理

领悟明白道理,对提升党史学习成效、增强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2]首先,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学习党史,就是为了明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3]。其次,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照亮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明灯。马克思在谈及自己新哲学的特点时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61对马克思而言,哲学不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思辨,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5]。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正是因为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时代进步提出的新课题,用来回应人类社会迎接的新挑战,才能够永葆其生机活力。再次,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证明,也是历史的结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将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相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探索、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正是凭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及发展优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学史增信

所谓“信”,就是信仰、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7]学习百年党史,不仅要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改造山河的奋斗历程,更要深刻领悟我们党在伟大实践、伟大奋斗中凝聚而成的信仰、信念和信心。首先,崇高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是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回望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上各种未知的风险挑战叠加。要朝着始终不渝的目标阔步前进,必须继续汲取并增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面对并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其次,理想信念是奋斗航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从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时就发出“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庄严誓言,到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到中国梦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最催人奋进的旋律。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核心价值,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习近平看来,“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信念,更好地接续根脉、续写华章。最后,必胜信心是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8]信心是前进的动力,更是领航新时代远大征程的精神风帆。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转化为中华民族集体信仰的根本源头,坚定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三)学史崇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追求高尚的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品质。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优秀道德品质,构成了长久涵养后人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既是一部激昂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崇高品德史。习近平高度重视德性修养,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他指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9]7。具体来说,大德是个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最深沉情感,也是个体对于国家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修好大德,就是学习革命先烈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在是非面前敢于亮剑,在考验面前旗帜鲜明,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的崇高品德。公德是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指向社会约定俗成的公共道德。守公德,既要构筑健康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又要营造诚实友善、见贤思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私德关乎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着重个人品行的操守。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涵养和弘扬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和自律慎独的私德,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中续写荣光,再创辉煌。

(四)学史力行

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最终归宿与落脚点。百年党史积累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党员汲取智慧、获取动力的“力量宝库”。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普通小党到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近代中国数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在世界数千个政党中卓而出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担当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奋斗,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6]学习党史,不仅要铭记党的光辉历史,更要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明晰前行方向,激发奋进力量。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10]。通过党史学习,真正把党史中的知识、经验、道理、方法,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动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学习什么——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生动丰富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等三个方面,要求全党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精神营养,赓续奋斗力量。

(一)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更是一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苦难中铸造辉煌,历经的困难与风险世所罕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开创了土地革命的大好局面;面对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坚持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战场;面对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依靠人民迅速取得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面对九八洪灾、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巨大胜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中国共产党成功控制疫情并恢复经济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6]。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奋斗目标的光辉奋斗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学习党的理论探索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历史,不仅要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更要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理解,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内容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0]

(三)学习党的自身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中国革命的成功归功于“三大法宝”,把党的建设比作是党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把加强党的建设比作是“进京赶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1],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2]48这些论断,既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而复杂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而严峻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因素破坏性、危险性极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党的历史中启迪智慧,寻找答案。学习党的百年自身建设史,通过汲取和运用党的成功经验化解当前的现实问题,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三、怎样学习——坚持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和大历史观

学好党史,要坚持科学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至关重要。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人民史观和大历史观。

(一)坚持唯物史观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有现象、本质之分,而历史现象又有真相、表象和假象之别。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跌宕起伏、复杂曲折。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辉煌的规律所在?怎样把握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对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做出明确回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3]34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重申“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7]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唯物史观与党史学习研究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坚持唯物史观在探究历史真相,科学还原历史真实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用唯物史观学习党史,就是要客观地、全面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党史的实际问题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我们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史实;把握住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伟大成果的史实;把握住我们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史实。把握住这些史实,才能够正确区分我们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才能形成对我们党百年发展壮大的规律性认识。其次,必须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在对待党的历史的问题,当前还存在不少缺乏考证核实的“野史”、胡编乱造的“戏说”,还存在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的倾向。对于这些颠倒历史是非,消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模糊人们思想认识的历史观,习近平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7]。这一重要论述既给我们提出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又从根本上提供了学习党史的科学方法和基本遵循。只有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探究和批判,才能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才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坚持人民史观

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人民史观,是学习党史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史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人民置于历史的主体地位来看待,将人民作为历史主人载入史册。回望百年党史,从毛泽东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4]1031,到习总书记讲到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百年党史是一部人民英雄的史诗,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铸就了解放中国的磅礴力量,伟大胜利的背后是人民的“手推车”和“小木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是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汇聚成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辉煌成就的背后展现的是“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新时代以来脱贫攻坚奇迹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双胜利,靠的也是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15]在中国共产党的新一轮百年历程开启之际,唯有始终如一践行人民立场,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福祉相统一,才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获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力量。

(三)树立大历史观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10]这里,总书记提出“大历史观”的概念,既是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定下的主基调,又是对如何高质量地学习党史提出的新要求。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大历史观是指以系统思维和全面视角认识历史本质,涵育历史思维,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大历史观视角下的历史,是完整的、连续的、立体的,而非孤立的、割裂的、平面的。运用大历史观学习党史,就是要把党史融入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史中进行学习,把党史纳入到中华文明发展史、世界政党史进行考察,联通古今、融会中外。运用大历史观对党的重大事件、重大抉择、重要人物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孤立地进行分析研究,必须要依据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中央有关精神,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的立场和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0]。只有把党史与中外历史结合起来,与古代近代结合起来,与国际国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问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唯有树立纵深而宏阔的大历史观,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党在历史上的成就与失误,更为准确、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党的伟大贡献与根本成就,在全面深刻的理论认识上汲取百年党史中的丰厚营养。

总之,以史鉴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开展党史学习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时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学习观,加强学习、深化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本领,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学史党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