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早期地方组织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考述
——以西北民主政团的进步活动为例
2023-01-04康家玮
康家玮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西北民主政团是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由甘肃的一些民主人士、进步社团组建的政治团体联盟,掀开了当时甘肃社会民主运动的浪潮,也是甘南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西北民主政团自1941年1月成立,到1946年3月改建为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甘肃支部,虽仅存在五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但其从事的抗日救亡运动、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对甘肃民主运动具有深远影响,使甘肃的民主进步力量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到了洗礼。
一、西北民主政团成立的背景
(一)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带来的示范作用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建立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处于国民党对日妥协势力抬头和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严峻政治环境,其前身是统一建国同志会。从组织结构变化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最初的国民参议会中间派和一些民主人士组成,扩展至由救国会、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乡村建设派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多个团体组成的具有政党联盟性质的组织,集中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的利益诉求,逐步形成致力于抗战救亡、民主宪政的中间党派,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正是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示范带动下,民主进步思想迅速向抗战大后方广泛传播,促使各地民主进步力量通过政治组织联合等方式,加强进步团体之间的团结,特别是一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员在组建地方性民主政团同盟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如西北民主政团创始人之一的史鼎新,于抗战初期加入统一建国同志会。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返回甘肃秘密进行抗日反蒋活动,领导组建西北民主政团。
(二)稳定的政局为民主进步思想及活动提供了宽松环境
甘肃“雷马事变”后,结束了地方军阀在甘肃的政治权力角逐,国民党中央势力逐步掌控甘肃政局。朱绍良、谷正伦先后主政甘肃,分别采取“在安定中求进步”治甘方略和“在进步中求安定”治甘原则[1],整顿吏治,改革行政,改善民生经济,使甘肃社会政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与此同时,抗战西迁的国内大量文教界人士陆续进入甘肃,他们通过考察、执教、宣传等途径带来了民主进步思想。如顾颉刚、史念海、张舜徽、盛彤笙、董爽秋等著名专家在国立兰州大学授课讲学,黎锦熙、袁敦礼、李建勋、孔宪武等知名学者执教于西北师范学院。记者范长江、吴勃,作家萧军、茅舍、茅盾、塞克,美术家朱星南,作曲家王洛宾、罗珊等先后在甘肃考察创作。另外,甘肃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如学生抗战队、王氏兄妹剧团、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妇女后援会、甘肃抗战青年团、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联合剧团等。
(三)沉重的田赋和残酷的兵役是西北民主政团成立的直接原因
尽管国民政府在甘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过度的田赋兵役负担仍旧转嫁到农民身上。1941年下半年起,甘肃对田赋征实,仅1941年的田赋及其附加税折实征收便达到902323.328石粮食[2]15,是实际耕地亩数田赋的数倍之多。时值甘肃局部地区遭到天灾,粮食歉收,粮价暴涨,让大多数农民走投无路。而在1937年至1940年间,甘肃共征兵227565人[2]17,兵役摊派不均,壮丁均来自中农、贫农及无产农户,独子亦不能幸免。所征壮丁受尽虐待折磨,未送到前线补给,多被地方军阀“冻饿疾病鞭打死者,几占百分之三十,跑者约占百分之十”[3]。苛刻的田赋兵役造成民怨沸腾,甘肃一些民主人士、进步团体向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呼吁减轻农民负担,未见实效。鉴于甘肃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建立本省民主力量联合组织即成为甘肃进步团体、民主人士迫切的政治愿望,以期集中表达甘肃各界拯救民生、共赴国难和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
(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导是根本原因
在西北民主政团成立之前,一些主干成员已经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一定联系。例如,史鼎新担任西安行营少将参议时,以民主人士身份多次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与林伯渠、宣侠父、许权中等同志密切交往。又如,肖焕章在1938年5月到访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4]30,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影响,回到原籍靖远县与中共地下党岳秀山同志联系,秘密发展农民武装。再如,任谦调离甘肃师管区主任教官后,往来兰州、西安等地,曾与陕西中共地下党许权中同志计划在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地区打游击[4]26。此外,王仲甲、李和义、肖焕章等先后参加八路军驻甘办事处领导的“甘肃在乡军人抗日联络委员会”,经常与谢觉哉、伍修权等同志会面交谈[4]12。由此,西北民主政团主干成员在与中国共产党接触过程中,逐渐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策主张,政治情感进一步靠近中国共产党。
二、西北民主政团进步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成立西北民主政团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西北民主政团的政治方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指导和帮助了西北民主政团的进步活动。西北民主政团筹备之初,王新潮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副官赵芝瑞同志联络,安排政团主要领导人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负责同志会见。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负责同志向政团领导人阐释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就西北民主政团的政治纲领、斗争策略等方针的制定给予建议。经过积极准备,史鼎新、王教五、王新潮、杨可显、许青琪、刘余生、杨景州等于1942年1月14日到兰州市横巷子七号杨可显家中秘密聚会[5],宣布成立西北民主政团。会上,史鼎新被推举为西北民主政团的主任委员,其他委员分配相应职责。如刘余生、王新潮负责政治和联络,杨景州负责经济筹措,杨可显负责宣传工作,许青琪负责组织工作,王教五为秘书,等等。西北民主政团成立后,主要参加成员为高级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退职高级军官、地方开明士绅等,有效联合了一批民主进步力量,政团成员数量不断增加。
(二)确立《西北民主政团十大纲领》
西北民主政团在制定政治纲领时,“公推王新潮草拟政纲。王即转托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驻甘办事处陈先生(赵芝瑞同志化名)起草”[6]145,经数日修改,制定出《西北民主政团十大纲领》,得到了政团委员的认可赞同,“略事修正,即一致通过”[6]146。《西北民主政团十大纲领》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坚持长期抗战活动,既对国民政府片面抗战政策和民生政策提出了具有原则性的合理要求,又从甘肃具体历史条件出发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旨在增进甘肃各族人民的福祉。《西北民主政团十大纲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团结抗日,改革兵役制度和优抚抗日军属。如“团结西北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又如“加强人民抗日自卫军武装的组织与训练”,“加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工作……务使一切抗属得到物资上的保障与精神上的安慰”[7]94;等等。二是保障民权和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切实还政于民”政治主张,采取“经过民主运动来确定人民为国家真正主人”和“保障一切抗日人员的人权、政权、财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居住迁移的自由”;提倡“厉行廉洁政治”,通过“调节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推行消除文盲政策,推广民众教育”,“提升民众素质”[7]94;等等。三是倡导男女平等和主张各民族平等。倡导“保护女工、产妇、儿童,坚持自愿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提出“实行回、蒙、藏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尊重回蒙藏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7]95;等等。
(三)领导和策划甘南农民起义
为防止日军入侵甘肃和反抗国民政府苛政,西北民主政团借助民间组织影响,在一些县建立了敬老会、在乡军人联络会、农民互助会等组织,准备在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中心、洮河流域为范围的地区秘密发动武装起义。史鼎新为武装起义拟定“西北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到底!”“铲除虐待壮丁的兵役机关,抗粮抗丁!”[8]等八项口号,成为发动起义的行动纲领,得到起义军的遵守和贯彻。西北民主政团的其他成员也为武装起义准备工作秘密奔走,巧妙利用各自合法身份为起义筹集资金、物资和武器等。如刘余生以甘肃师管区的军法官身份,前往兰州水磨沟军械弹药库领取二十余支枪和数千发子弹,秘密运送到临洮县衙下集镇刘鸣手中[3],为武装起义积攒枪支弹药。
1942年8月,西北民主政团代表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负责同志就武装起义准备交换了意见[4]40,随后,史鼎新、王仲甲、肖焕章等召开西北民主政团第二次会议,部署武装起义计划。同时,王新潮介绍王仲甲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副官赵芝瑞同志会见,商讨甘肃政治军事形势及起义时机等问题。之后,王仲甲联络肖焕章、马福善、马继祖、安华雄等计划于1943年2月19日策动各县起义,实际上临洮县边家湾的回、汉农民已在1943年1月10日率先发动起义[9]。西北民主政团成员孙寿名、高月波也在平凉等地区动员保安团的褚子明、李生福、刘进才等人,率保安团部分人员携带武器发动起义。到1943年4月中旬,此次武装起义范围波及甘肃省20多个县,主要有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民族农民参加,起义军规模最多时达10万余人[10],史称“甘南农民起义”。
(四)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总部、中共中央建立联系
随着甘南农民起义态势的快速变化,西北民主政团在领导过程中暴露出组织能力欠缺、斗争策略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亟须用正确的方法策略指引起义工作。1943年4月19日,西北民主政团派任谦赴重庆,联络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总部的章伯钧、杨子恒等,汇报起义进展,听取指导意见。同时,任谦又与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会见,汇报甘南农民起义情况。周恩来同志深入剖析时事形势,认为“甘南民变动手早了,有可能失败,应分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3],建议把甘南农民起义口号改为“改善役政,改善粮政,打倒贪官污吏,拥护抗战到底”[3],并资助西北民主政团活动经费数千元,任谦只收下一千元[2]72。返回兰州后,任谦将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转达给西北民主政团王教五等主要负责人,再派专人转达给起义军领导人王德一、马福善等。
由于农民起义军自身存在缺乏统一指挥领导、内部组织较为涣散等问题,在国民政府重重围剿下不断受到重挫,王仲甲率领部分起义军南下开辟陇南根据地。至1943年8月底,甘南农民起义终告失败。史鼎新自临洮县返回兰州,与王教五、王新潮、魏自愚等人商议保存起义火种事宜。1943年11月,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撤销[11],西北民主政团暂时失去与中国共产党联系的渠道,只能委派王新潮前往西安,直接向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西北地区负责人杨明轩汇报情况。甘南农民起义失败后,西北民主政团的进步活动日渐减少,进入低潮期。
(五)改建为中国民主同盟甘肃支部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2月4日,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成立[12],开始着手统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民盟工作。根据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建议,把西北民主政团改建为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支部,此项提议得到了西北民主政团各委员的一致同意。1946年3月,西北民主政团正式改建为中国民主同盟甘肃省支部,由吴鸿宾、任谦、史鼎新、王教五、魏自愚、陈伯鸿、许青琪、王新潮等担任支部委员,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作主要范围和对象是地方开明士绅、在乡军人、自由职业者、国民党军政人员等。
三、西北民主政团的历史评价及影响
西北民主政团是抗战时期甘肃一些民主人士、进步团体的组织联合,是抱着民主进步思想的各党派、团体的初步结合。正如《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所述:“同人因是不敢以无补时局,自息存肩。爰自为结合,以作团结全国之始,将以奉勉国人者,先互勉于彼此之间。以言结合动机,端要如是。”[13]后来,中共甘肃省委也对西北民主政团主要成员在甘南农民起义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史鼎新、刘余生同志在起义前曾参与策划,农民起义临近失败时,又冒着很大危险,向王仲甲、肖焕章、吴建威亲送重要情报。任谦同志在起义失败后积极做掩护工作,并资送起义军骨干向陕甘宁边区转移。”[14]西北民主政团的建立与当时甘肃抗日文化活动氛围浓厚密不可分,是甘肃民主进步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其从事的进步活动历史影响深远。
(一)广泛争取了甘肃社会各界的团结抗日
西北民主政团推动了民主运动在甘肃的蓬勃发展,维护了甘肃社会各界团结抗日的信心与决心,具体表现之一是政团成员结构多元化。既有加入中共并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员,如王新潮、吴鸿宾等;又有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交往、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反对国民党独裁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成员,如史鼎新、任谦、刘余生等;还有国民党中具有进步思想人士,他们长期从事一些民主进步、抗日救亡活动,如孙寿名担任甘肃省庆阳保安副司令、保安二团团长期间,与部下建立“西北抗日联军”,后来与部分进步青年成立了“西北青年抗日民族促进会”等。
(二)西北民主政团大多数成员参加了武装起义工作
在西北民主政团组织架构下,政团成员各有分工,许多政团成员参加了武装起义工作。例如,刘鸣负责军事,任谦、杨景周等为武装起义工作秘密捐款,筹集枪支弹药。又如,史鼎新等与临洮地区在乡军人联络委员会负责人王仲甲、宁定地区(大致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域范围)回族农民领袖马福善和马继祖父子、以及卓尼县水磨川寺活佛肋巴佛取得联系,共同约定举行武装起义事宜。再如,王新潮、许青琪等积极联络甘肃社会各界人士,为武装起义积极进行策应准备。
(三)为当时甘肃民主运动进程和后来民盟组织在甘肃发展奠定了基础
受到当时国内民主宪政运动的影响,西北民主政团在甘肃积极宣传民主进步思想,以坚持实践民主精神团结抗日,为甘肃民主化进程积极努力。根据当时甘肃及周边政治环境,西北民主政团提出“政治上紧靠延安、军事上密结四川(地方实力派邓锡侯等)”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密切了与民主人士、进步团体、地方实力派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帮助下制定出的《西北民主政团十大纲领》,有力指导了西北民主政团组织发展。组织建设以西北民主政团主干成员为核心,借助民间组织力量,重点在兰州及洮河流域建立基层组织和发展政团成员,也为之后民盟组织在甘肃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西北民主政团培养和发展了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政团成员,大部分政团成员直接或间接参加了甘南农民起义,经历了残酷的武装斗争并久经政治淬炼。后来这些成员有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从事陇右革命斗争,有的成为民盟甘肃支部建立初期的骨干成员,他们都为支援和配合解放甘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虽然西北民主政团的进步活动对抗战时期甘肃民主运动进程具有积极助推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首先,西北民主政团并非一个政党组织,而是由甘肃一些民主人士、进步团体组成的政治联盟。其次,西北民主政团的组织能力不足,需要一定的政治引导。西北民主政团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中并未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政治思想,加之西北民主政团组织松散,缺乏对起义军指挥的组织协调能力。当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撤销后,中共的政治指引中断,致使西北民主政团活动暂时停滞。再次,西北民主政团的武装斗争经验不足。如孙寿名等建立的“西北抗日联军”在实施武装起义前,因疏于防范,组织内部混入奸细,致使起义行动未开始就遭到破坏。
总之,抗战时期西北民主政团在甘肃播撒了民主进步思想的种子,团结和联合了一大批民主进步人士,为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维护全民抗战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西北民主政团在政治上向中国共产党逐渐靠拢,在组织建设、武装斗争等方面接受政治洗礼,给后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提供了一个地方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