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然观确立的三个维度
——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023-01-04卢一丹宋婷婷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界人类

卢一丹 宋婷婷

(1.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以往人们对于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更多停留在历史领域,而对于自然问题是否沿用这样一种思维传统,有过许多争论。不论马克思是否在其著作中具体论证过有关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而辩证唯物主义逻辑能否被自然科学所接纳、解决自然科学太过具体而导致的局限,能够使人们在认识向度中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传统进行延续,才是解释一种思想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阅读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通过系统梳理其中的自然观可以发现,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逻辑,对树立科学合理的自然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然观的合目的性内涵

对于自然是如何产生的,近代的德国哲学始终围绕着一种精神性的活动进行着。康德提出了“星云说”,这是近代以来,继哥白尼以后对自然历史问题的另外一种解释,但是康德在研究的开始就把牛顿的太阳系稳定态和第一推动力贯彻成为了一种历史状态,这一完美模型的永恒性构成了太阳系的永恒存在和运动,数学家拉普帕斯用数学数据支撑了这一模型,这样的观念最终在黑格尔的体系里画上了句号。黑格尔把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世界的一切自然存在化作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始终在剖析这一过程的原因,至此,对于自然的起源已经变得很清晰,自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不再是杂乱无序的、思辨的、单一的,而是历史的、过程的、变化的,有方向的。但是黑格尔由于客观时代的限制,他的思想仍是旧的观念体系,整个自然存在的本质在第一性上被主观上倒置了。自然及一切存在被当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这一认识纵然推动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巨大进步,用科学的认识逻辑证明了的客观自然过程论,但是这样一种思想本身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即绝对精神的绝对主动引领自然的认识,最终走近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困境。所以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生物生存的内部斗争性被提出的时候,立即遭到了不同声音的审判。进化论就是在生物学意义上证明了自然界没有高尚培育者的自由意图,这种合目的性体现在自由生物体进化的漫长过程中,这样一种物竞而择、优适而生的目的性选择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矛盾运动,这样一种目的性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历史问题中的唯一表达,在整个自然界的斗争目的中同样很明显。杜林引用马尔萨斯牧师的观点,他始终坚持历史问题的合目的性似乎先于甚至优于自然视阈,然而恩格斯的观点则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达尔文阐明了进化论的真实逻辑语境。“其实达尔文根本没有想到要说生存斗争观念的起源应当到马尔萨斯那里去寻找。他只是说:他的生存斗争理论是应用于整个动物界和植物界的马尔萨斯理论。不论达尔文由于天真地盲目地接受马尔萨斯学说而犯了多大的错误,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人们不需要戴上马尔萨斯的眼镜就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生存斗争,看到自然界白白地产生的无数胚胎同能够达到成熟程度的少量胚胎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事实上绝大部分是在生存斗争中,而且有时是在极端残酷的生存斗争中解决的。……此外,自然界中的有机体也有自己的人口规律,不过这种规律迄今几乎完全没有被研究过,而证实这种规律,一定会对物种进化的理论有决定性的意义。是谁也在这方面给了决定性的推动呢?不是别人,正是达尔文。”[1]73所以即便意识与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甚至影响着自然,但自然仍具有自身逻辑的主体性,这种逻辑必然遵循于自身变化的目的指向,恩格斯进一步批判了杜林的狭隘观点,更为《自然辩证法》人化语境进行了清场。“恩格斯认为辩证自然观的合目的性,是不以精神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主体性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自然的产物。”[2]不论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人的意识,其本质仍都是自然的客体的某种主动表现,人化自然的一种特殊现象。所以即使对自然进行主观的人化意志改造,但自然的根本逻辑仍是自然内部的原因,任何意志与精神的外在作用力不过是不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表现而已。

二、自然观的历史性趋势

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人类,并且自然开始进入到人类的视野中,自然便开始成为了人类认识的客体。“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也就成为了人类追求自然的社会历史性的必然过程。”[3]最早的哲学家更多的是自然科学家,泰勒斯不仅定义水对于整个世界本质性的归纳,他还是一个几何学家,有传言他确定了365天的时间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日食,后续的数学家继续延续这种思辨的传统,认识了自然,归纳了自然。阿那克西曼德制造了日晷和各种各样的天文仪器,毕大哥斯拉被我们熟知也更多是其在数学上的成就。表面上古希腊哲学家始终在坚持这纯粹思辨、不掺杂社会历史性目的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界,然而对于自然界成为人的客体对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却与自然本身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现象,即自然科学似乎在沿着一条历史化、实用化、人化的方向来迎合人们对它的探究和解谜。自然本身的变化是复杂且神秘的,然而自然通过某一方式成为人的一种认识客体的过程却是确定的,比如在古代自然科学产生过程中的各个学科发展过程有这种明显的表现。“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数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在农业的某一阶段上和在某些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型建筑物的出现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力学。”[1]427在自然科学众多的分支和不同的研究对象中,自然科学本身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比如天文学是比较早出现的,早期的游牧民族为了生产的发展抑或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必须很大程度上依赖这样的特定认识,抑或人类的这种历史局限或者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恰恰就限定了自然成为人类认识客体的过程。人类不断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追求自然历史的全面认识或者对自然进行历史性改造的过程。这种原始的自发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这种目的性其本质上就是对于社会历史的天然向往和追求。这种朴素的初衷最终聚合成为了整个自然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力,所以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进行数学的解秘,只有借助数学的发展天文学才能有进行下去的可能,而数学的起步必然依赖于天文学上宏观的整体的科学经验,因此,数学在天文学之后开始了这一领域的自然研究,成为解释自然界的另一个视角。再比如到了农业社会的后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城市文明开始出现,便有了力学的快速产生发展,而力学又不断促进了建筑、航海、战争的需要,所以科学在一开始就是在这种目的性的催使之下不断进行的。整个古代社会中人类认识自然有三个典型的视角,而整个古代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围绕着这三个视角。“人们从宏观视阈把握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这背后的根源不仅仅因为这一时期人类认识的水平没有达到更深层的逻辑体系之上,更多的还是由于生产的局限和分工粗略。”[4]这种局限也促使人的思维本能的加速追求特定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认识,而古代自然科学、自然观正是在这样粗略的、宏观的、局限的科学视阈下发展起来的,也奠定了整个古代人类文明的认识基础。

三、自然观的实践性本质

如果说在古代社会关于自然产生的科学知识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那么近代以来的整个哲学界、科学界都是在将这种零散的进行归纳,朴素的进行抽象,自发的进行推理,不论他们的最终去向,这一过程恰恰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理性化过程,使自然和人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像看待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一般,看待自然的发展过程需要始终保持这种客观理性的必要,自然作为一种认识的对象,一种可及的、真实的、变化的、复杂的客体,它存在于实践中而不是单纯地存在于人的思维中,这种形而上的抽象认识必然要通过某种手段和载体来实现,这种手段和载体也不自觉地受到了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而被打上了特定的时代印记。”[5]如果说现代科学萌发于中世纪,直到近代,科学才开始真正呈现出了许多具体的形态,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必须归功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正是由于生产所引发的一系列效应,使自然融进了人类的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使自然与人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也使科学有了分门别类的必要性,更使自然界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的认识对象,为自然学科成为科学认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种过程也正是近代自然科学成为一个系统体系的过程。跨越了黑暗的中世纪,人类的思想更新得到了延续。以工业的近代化为先导,由基础学科的发展引发了整个应用学科的进步,力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促进了人类整个生产环节的跨越式发展,纺织、冶金制造、钟表、眼镜制造、酿酒、食品加工、印刷等行业快速发展,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研究互为依赖,这一时期产生了系统的实验科学。不同领域的自然观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在各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建构时期,而这一认识梳理的过程其实质上是由于一种内部大量的积累而导致的根本性变化,各个学科的分化过程本身更像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整个人类在军事、地理、生产等一系列空间上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这样一种改变根本不可能实现。而恰恰是这样一种不再被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主观意愿左右的人类普遍交往的本质,开始力推整个宏观自然界与人的深入融合。而哲学家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对原始问题的天才式萌发,这一思维传统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被一种机械的理性力量悄悄的取替,“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所谓化学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而不会损失任何力。这样,他就用物理学的方法补充证明了笛卡儿的原理: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各种特殊的物理力,也可以说是物理学上的各个不变的‘种’,就变成形形色色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转化的物质运动形式。”[1]416这种方式是十分客观而且必须存在的,所以这种实践的客体性原则就在自然世界中彻底确立下来,成为认识自然界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

19世纪中叶,经验自然科学的辉煌成果引领着整个科学界的进步,这一阶段哲学研究不断剔除了传统的经验思维,而自然科学的内部由于学科体系的建构,也不断证实了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不同研究领域,由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始的深入研究,使整个科学界从经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而经验的转化如果没有实践维度的深入推进,很难把不同成果加以归纳,并转化成唯物主义的自然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使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更加生动,整个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达到了理性的整体化认识阶段。从经典力学开始,再到化学、生物学,从有机到无机,整个自然通过一种方式被连接起来,而这种方式不断延续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进入人的视野,构成了整个自然的规模运动。所以,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于整个自然界研究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的三大自然发现的观点,对于后来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进步及人类文明、思维的革新进行了系统的颠覆。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自然界人类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自然界的一秒钟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于光远论自然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