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白山羊保种现状及分析
2023-01-04王瑞锋余敏来显超王有明叶浩
王瑞锋,余敏,来显超,王有明,叶浩
(1.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柞水 711400;2.柞水县曹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柞水 711400;3.柞水县瓦房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柞水 711400)
前言
陕南白山羊全身被毛刚粗洁白,底绒较少,肤色粉红。 按外貌特征分为无角短毛、 无角长毛,有角短毛,其中有角短毛是最优类型;背腰长而平直,腹圆大而紧凑,肋骨开张良好。 肩短宽而略斜,臀部肌肉丰满,体躯是长方形。 四肢粗短、结实,蹄质坚实;尾小上翘,呈锥形。 公羊有雄相,母羊温顺,乳房基部面积较大,乳头整齐明显。 陕南白山羊由于分散, 散户饲养量不大,饲养方式以全年放牧为主;放牧在时间安排上,春季全天放牧,到了清明以后分早、晚2 次进行放牧;放牧方式采用边走边采食的方法,陕南白山羊饲养管理比较粗放, 农户一般采用简陋、狭小、潮湿的圈舍。 大多数散养养殖户饲养规模为3~5 只,少数养殖户饲养达20~30 只。
话说“中国人碗里必须装自己的粮”,当然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也必须掌管在自己手里。 我国前后经过几十年的全面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全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的看到一些具有一定优异性状、 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畜禽品种正在在我们生活中消失, 一些在特定地域形成具备某些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已经成为了一物难求的物种了, 我国畜牧业种质资源正面临巨大挑战, 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经济效益, 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效益,每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良种都是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 进一步做好良种保护、保存良种基因的多样性具有巨大社会经济价值,因此进一步做好良种保护和利用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笔者从事柞水县畜牧生产工作以来,对于陕南白山羊保种工作从实际出发,对陕南白山羊保种历史发展历程、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1 陕南白山羊产业发展历程
陕南白山羊具有性早熟,繁殖快,肉质膻味小,板皮质地致密,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陕南地区进行调查后发现陕南白山羊历经了一系列的变迁,品种的样貌和价值均有一定的改变。
1.1 七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那时陕南地区所有羊的品种均为地方品种,每个公社的大队一般都会安排专人给大队或小队养集体羊, 这些羊只的收益由集体核算盈亏,当时羊皮在我国为紧缺物资、羊肉做为有限滋补品处于“特供”状态。养羊产业处于大队或小队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陕南白山羊的质和量均得到一定的发展。
1.2 八十年代, 随着 “包产到户”的实施,原本属于集体的羊只被分到农户手中, 由农户自行发展。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产业,提供了较多的外地山羊品种,主要以关中奶山羊、布尔山羊等为主;在此期间当地陕南白山羊品种开始出现了杂交现象,陕南白山羊的品相也发生了改变。
1.3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在“兴林抓木”,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大潮中,陕南地区养羊产业发展达到了顶峰。 品种上仍然以当地白山羊为主(由于奶山羊在当地灌木丛较多环境中容易划伤乳房而受伤,奶山羊做为羊群中 “保姆羊”存在),极个别黑山羊(当地认为黑山羊能够辟邪)少有杂毛(黄白或黑点)可能是与当地野山羊杂交形成(没有权威资料证实)。
1.4 2000 年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林业与畜牧业矛盾进一步显现。 随着林业综合管护措施加强、 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等影响, 当地以放牧为主的养羊事业遭到巨大阻碍,养羊数量急剧下降,造成养羊产业逐步降低。 再加上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城乡的结合、易地搬迁等政策的实施,大量山里移居到城市里,造成养羊户大量抛售,养羊数量急剧萎缩。 针对陕南白山羊种群萎缩加剧,陕南白山羊优质遗传资源面临断种情况下,陕西省农业主管部门在陕南地区由当地挑选具有明显特征的陕南白山羊建立陕南白山羊保种场,正式开启了陕南白山羊保种与利用同步进行时。
2 陕南白山羊保种工作现状
2.1 陕南白山羊因生长缓慢和体型较小常被人拒绝饲养
陕西省为了大力发展陕南白山羊的品种优势, 先后在陕南地区建立陕南白山羊保种场,保种场的实施有效地保留了种羊的一定规模和品相特征,但由于陕南白山羊的生长缓慢和体型较小,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经济价值,常常被人拒绝饲养。当前许多陕南白山羊保种场已经含布尔山羊血统在一半以上,陕南白山羊保种经常以失败告终,随后转为饲养其他品种使用。
2.2 当前陕南白山羊保种场设备落后和人员缺失
保种场虽然具有较为完善的养殖舍、 兽医室、草料库等。 但在具体设备主要是人员配备上没有专职驻场技术人员, 保种方案没有逐项落实。 养殖以人工为主,各种设备设施落后,依靠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饲养, 生产效益得不到保证。
2.3 保种场技术力量基本空白
由于没有专职驻场技术人员, 缺少专项经费投入。 保种工作各项计划难以真正落实,饲养人员一般文化素质较低,经过调查保种场存在养殖档案、规章制度不全等。 通过查看饲养环境发现,种羊主要以放养为主,养殖户不愿花费金额购买精料、维生素等进行饲喂,导致保种场母羊体型瘦小、产仔率低。
2.4 保种核心资料缺乏
在没有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保种工作实施中,保种核心资料没有专业性、不能提供科学正确的数据支撑。 种畜资料不全、未按照严格要求进行配种,导致羊群父本不清的现象。
3 加强和改进陕南白山羊保种工作设想
陕南白山羊是陕西省2009 年公布的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收录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从当前看优质羊肉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而陕南白山羊不仅完全满足优级羊肉品质需求,而且还具有适宜于舍饲、适应零星放牧、耐粗饲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不可或缺的优质地方良种。 为进一步保护好陕南白山羊这一良种资源,保存优良遗传资源,特做以下工作设想。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保种落实到位
良种是几百年才形成的, 它的消亡往往只需短短的几年时间。当前我国不少地方良种资源已经消亡,这些损失往往是无法单纯用金钱多少去评价的,我们不要等到一个地方品种彻底消亡的时候, 才去回想这些优质良种具有的无价性质。 为此保护良种也应当纳入到“菜篮子”工程保障措施之中,应当确立“省长”负责制之中。 采取省市县长官负总责,局站长各负其职的联动机制。树立“十年树林、百年树种”的长期概念,克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将良种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3.2 加大财政投入,保护地方品种资源
当前保种工作只投入了少数保种经费,没有满足的人力物力支撑。必须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专业保种机构,明确机构工作人员,落实保种经费。具体设想是参考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机制,在省良种场下设置不同畜禽种类的专职保种站所,利用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采用胚胎保存或冻精与卵子分别保存技术,将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提升到较高水平。
3.3 继续培育良种,确保实现收益
保护当地优良品种的最大目的仍然是经济利用。为此我们要在国内当前著名肉羊品种中挑选三四个品种组合,根据不同目的对其后代进行综合测试, 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异肉羊品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结束语
当前国内优良地方良种保种工作总体处于萎缩状况。 做为国内优良地方品种,陕南白山羊也同样面临着逐渐减少再减少的过程中,加强种质保护,增加保种投入刻不容缓。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优良畜禽品种上与世界大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和平时期这种制约情况不太容易表现出来,但当在特定时期,这种种源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杀手锏”一旦像“芯片”一样禁止供货,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在大多数畜禽良种世界化流通过程中,只有占据种源这个制高点,才能应对各种挑战,也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也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后代人留下值得永远骄傲不会贬值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文献
[1]程开平.陕南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发展利用[J].畜牧兽医杂志,2020,39(3):29-31.
[2]何世顺.陕南白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2):131.
[3]周黎明,刘绵刚,雷博.陕南白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规范[J].畜牧兽医杂志,2017,36(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