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分析

2023-01-04靳瑞莲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民绿色生态

靳瑞莲

(山西省吕梁生态环境局孝义分局 山西孝义 032300)

引言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指导,改进和优化顶层设计,实现农村生态的统筹规划发展,明确该工作目标,科学规范地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加大乡村各资源循环利用力度,不断完善乡村法治制度和生态环保监管、治理制度,提高环保工作效果。

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 年被首次提出,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内容,并指出乡村振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产业振兴、经济振兴。因此相关部门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必须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与城镇化和信息化改革步伐不相适应,因此在产业振兴的同时,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比如在工业制造、工业改革过程中部分农村环卫意识较差、生态环境污染加大、难以建设生态文明村等。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还存在一些突出性矛盾问题,我国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要求,除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应该一鼓作气,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高效、高质,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乡村振兴的实施原则就是指应该坚持全面振兴,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管农村,并且遵循农村地区现实环境和发展要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坚持产业兴旺的同时,保证生态宜居。各部门各组织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改善生活品质,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想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基础生活,应该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设,从生态、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建设现代化农村,以此实现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协调各方,总揽全局,打造宜居环境。

2 农村生态文明治理意义

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做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各种资源的节约,注重绿色环保发展,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推进农村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健康卫生的食品[1]。但是,我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农业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各项资源进行滥用,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我国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足够重视,需要对农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减少各项资源浪费现象。

3 农村生态环境特点

3.1 农业污染较为严重

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种植农作物缺乏先进知识和技术,盲目使用农药和化肥,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但是耕地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农业种植中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管理技术,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产生严重污染。并且,农村中普遍存在焚烧秸秆、地膜残留等问题,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水体和土壤中残留多种有害物质,在雨水冲刷过程中对农产品安全质量、自然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农业污染来源广泛,增加防治工作难度。

3.2 生活污染治理缺乏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但是生活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繁杂,包含废弃物、厨房垃圾、纸质和玻璃制品、塑料垃圾等。农村存在严重的随意丢垃圾现象,没有针对性及时处理,造成垃圾长时间堆积在路边、池塘边,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农村生态美观,为多种疾病滋生和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2]。生活垃圾受到雨水、大风天气的影响,大范围的转移,不断增加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另外,农村生活污水是人们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普遍缺乏统一集中处理机构和体系,造成生活污水大多流入到乡村河流和土壤中,大大增加污染治理难度。

3.3 工业污染有所加重

现代化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土地数量减少,增加用地成本,更多企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统一处理直接排入乡村河流、土地中,大面积增加乡村污染范围,造成农村污染幅度增加。

3.4 外源污染增加

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如上游地区排出的多种污染物会流到下游地区,产生较大污染影响。城市污水工业企业直接排出的污水直接进行农田灌溉等,会对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土壤结块现象。多种废水、废弃物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乡村生态景观,增加生态环境治理难度。

4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措施

4.1 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增强了自然生态文明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高度认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提升乡村公众的生态意识,帮助农民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集中农民力量,发挥农民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当地政府可以对生态文化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采用广播、开展培训、微信公众号、录制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促进农民对生态文化进一步了解,正确对待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工作活动[3]。另外,相关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对乡村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加强生态建设,实行垃圾分类、污水集中处理等措施,创造积极的环境保护氛围,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

4.2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要想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创新治理,相关部门还应该注意到,应该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农民个体多样性,当前无论针对哪一种农业类型产业,都应该提高农民培训管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将技能培训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职业农民更加了解种植、养殖管理工作。在必要时可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4]。“引进来”就是指为了提高新型农民团队的素养,可以从高校引进教育骨干和在校大学生,或者鼓励在校大学生回村返乡,扎根基层,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带到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创新栽培手段,确保高效新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将高校教育资源和农民创业培训相结合,扩充培训内容。“走出去”就是指相关种养大户产业基地负责人,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绿色植保技术、高效生产和养殖技术,开阔农民视野,在培训和在外学习中,将新型种养技术带到农村,与农业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结合本村本乡镇实际情况,举办会议、讲座,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从而推进现代化农机具、现代化绿色植保技术、现代化种养技术的应用,以此培育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掌握更多专业种植技术和知识,增强农业活动的科学合理性,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正确认识到生态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形成健康、绿色环保生活和生产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工作中,约束自身日常行为。农民正确认识到自身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辅助和支持开展绿色农业改革发展活动,积极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合理规范处理农业垃圾,有效改善污染物排放,解决农村水环境不断恶化问题。

4.3 整合资源,推广农技,发展绿色产业

(1)在乡村振兴的现发展阶段,部分地区农民缺乏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意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生产资源、农业资源、地质情况、灾害情况各有不同,如果农户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可能出现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比如:部分山区通过过度采石、过度采矿来加大经济收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但是在过度开发的现实背景下,大量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该种产业振兴不具有可持续性,对自然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可能加大自然灾害爆发率,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因此在今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引导当地村民和种植户树立生态文明发展意识,促进自然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合理开采,建设生态经济产业,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乡村进行战略的有效落地。

(2)相关农业部门、当地政府还应该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倡导绿色农业生产理念,扭转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作用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和推广,不断加强现代化农机具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尤其应该引导当地村民学会科学种养方式,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乡村自然生态平衡,确保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向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比如:A 乡村在农技推广工作会议上,积极响应当地农业农村局对现代化农产品和农机具的推广政策,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在满足当地农作物实际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建立绿色环保生产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全面发挥推广人员自身优势,对新成果进行展示和共享,满足新时期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通过该种“以点带面”的方式,极大程度上激发全体农民学习先进种养技术,有效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性矛盾,推广成效较为显著。

(3)畜牧业绿色发展。政府要极大对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投入,出台相应的普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行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加强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的建设,同时对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积极调动社会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积极性,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6]。另外,畜牧业养殖基地要加强良种的繁育,相关的动物防疫基地、饲草料等基地,加大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投入,促进养殖更加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全面提升畜牧业的养殖水平,促进养殖户理性的发展生产,保证生产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增强对市场存在相关风险的抵御能力,为畜牧业绿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B 乡村发展绿色畜牧业的过程中树立绿色畜产品品牌,不断挖掘特色,创新品牌,深入挖掘原产地优势,充分发挥相关优势,推动地理标志性的畜产品品牌开发,采用不同渠道加大推广和宣传当地相关的畜产品,树立地方优质特色畜产品。畜牧业控制畜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加强对养殖品质的监督管理,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畜产品的安全质量。畜牧业的绿色发展要加强基地的标准化管理,进行良种繁育、加强饲草料生产、产品精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实现畜牧业的升级发展。

(4)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作为指导,通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产业发展情况,结合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需要生态参与,需要运用生态学理念和经济学原理指导现代农业,实现对现代农业的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地方生态,积极发展符合地方的绿色生态农业。在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上协调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应在符合发展战略目标的背景下使用先进理念指导生产,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生产模式,保证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农业资源内容丰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整合农业资源情况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整理、再分配等手段,让农业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途径。整合农业资源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资源包含用地、地下水、种子、肥料这些要素,需要从耕地、水源等农业种植材料方面入手,制定不同的策略。开发土地资源要根据地方种植情况,积极响应退耕还林等政策,在不损害农业用地的情况下以可持续理念为指导开展积极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中杜绝胡乱种植、破坏等现象;积极开发地下水,做好农村水资源管理;优化灌溉技术扶持现代的灌溉方式,推广喷灌和滴灌减少农业破坏;严格监管地方污水排放情况,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喷洒模式与使用方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村大量使用塑料膜的现象存在,因统一规划、回收,让其在允许范围内存在。例如:C 乡村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利用多种现代化先进技术,为智慧产业链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和保障,促进乡村电子商务、农产品新零售等发展方式创新,进而构建成互联网和云平台新型农业新业态,创建合理完善的农产品产业和价值链,同时借助相关网络平台,或者技术咨询推广部门等多种途径,正确掌握农作物种植先进技术,积极转变传统种植理念和方式,避免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融入专业知识和技术,保证农作物种植效果,同时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对土壤和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先进设备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变化,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4.4 增强生态文化建设力度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对乡村生态环保知识进行定期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推广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对绿色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内容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全面了解生态文化内容。另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化通信的重要作用,建立乡村生态文化网站,在网站上发布生态建设的成果,获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文化宣传和建设中。乡村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组织绿色、生态等文化教育活动,对农民进行专业指导,帮助村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正确认知,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和谐发展。政府可以结合乡村的实际特点和资源,开发建设文化景观。如,乡村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欣赏性和体验性的原则,掌握动静结合,创造新型的景观,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进而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采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乡村文化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创造新型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满足广大游客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对乡村旅游业的产业链进行有效延长。当地农户应该积极学习现代化农机具设备利用方法,学习科学农业种植技术,正确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生态种养意识,在生产生活中做好垃圾和污水处理,尤其是应该做好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解决当前自然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减少种养模式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设农村新风,营造农村新面貌,使得传统农耕技术不断适应现代化文明发展程度。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利用村规民约,实现文化环境的保护,打造生态宜居村落,加强农村生态法治建设,通过立法完善,提高乡村环境治理水平,有效将德治、法治、礼治相结合,提高村民守法懂法意识,将环境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此实现农村环境和产业振兴之间的协调统一,最终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的创新发展,以此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地。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反映出当地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过程中要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加大新型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并且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效果。

猜你喜欢

农民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