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特色乡村游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1-04陈嘉怡
陈嘉怡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重要路径,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色乡村游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也日益增长[1]。但目前乡村游发展仍存在人才不足、缺乏龙头品牌、乡村文化建设特征不明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乡村游产品整合度低等问题,无法形成区域发展的有效合力。笔者针对新会区睦州镇石板沙村、会城镇茶坑村、会城镇天马村、古井镇霞路村、崖门镇京梅村及双水镇小冈村开展乡村游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特色村开展乡村游的现状
1.1 睦州镇石板沙村
近年来,睦州镇石板沙村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以乡村旅游为手段,依靠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游。区政府累计投资2 500 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在挖掘乡村文化的同时,建设疍家文化创作基地和疍家文化中心,引进壁画文化及壁画艺术,推动石板沙村旅游产业实体升级,努力使其成为农业、旅游、文化和生态相结合的美丽村庄[2]。
1.2 会城镇茶坑村
会城镇茶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集“梁启超故居—陈皮村—新会葵艺”三位一体的旅游“金三角”。2019年,茶坑村旅游“金三角”集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实现经济总收入8 923 万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且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茶坑村投资,陈皮村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目前,茶坑村的新会柑种植面积近667 hm2,初级产品的产量约1 000 t,预计该项目将提供约3 800个就业岗位,年产柑橘近9 000 t,产值约1.5亿元。
1.3 会城镇天马村
会城镇天马村以其著名的景点——小鸟天堂而闻名,曾被新会区评为“广东省最美生态村”“广东省首届古村落”。天马村规划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落景观体系,以小鸟天堂为切入点,重点打造水乡风情、老街情怀、滨江新貌3 大核心景观区域,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了解天马村。天马村通过举行龙舟比赛、爱鸟周活动等,与周边陈皮村、梁启超故居、古兜温泉小镇及宋元崖门古战场等景点联合,覆盖了整个新会区的乡村旅游资源。
1.4 古井镇霞路村
古井镇霞路村中,90%以上村民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因此霞路村又被称为“皇族村”,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井烧鹅作为五邑地区著名的特色食品,屡获殊荣。天成圩汇聚了多家烧鹅酒楼和饭店,被人们誉为“烧鹅美食一条街”。古井镇政府一直致力于以美食带动经济。霞路村还通过举办古井烧鹅美食节和乡村文化旅游节,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游客可以玩仿古游戏,体验烧鹅技艺,观看烧鹅比赛,到古戏台听戏,探索附近村庄。
1.5 崖门镇京梅村
崖门镇京梅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村内有康王庙、洪圣始祖馆、明代碉楼及陈享故居等历史建筑。京梅村升级改造蔡李佛文化广场中心舞台及蔡李佛始祖馆,陈公祠被改造成蔡李佛青少年培训中心,专注于青少年对蔡李佛武术的教学和体验。在2020 年4 月公布的重大投资项目公示表中,江门市联合新会区政府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拟在未来的2年内落地岭南蔡李佛文化综合项目,以乡村特色资源为契机,实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1.6 双水镇小冈村
小冈香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小冈村开始广泛使用机械制香,但仍有不少村民家中保留着传统搓香工具,制香者每天都在小冈村产业城的大厅里擦香,向人们展示手工制香的文化和魅力。小冈香产业集聚显著,产业优势相对突出。制香到晒香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可推广的旅游资源,因此,可规划作为一个特色旅游线路,尤其是参与手搓香和晒香的震撼场面,可作为小冈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该产业与当地村民紧密结合,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3]。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缺口大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端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基础工作的人才。但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人口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各村很多适龄人员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建设人口劳动力不足。虽然乡村游的发展能够为乡村地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解决适龄就业人员就业、人口回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客观上可以解决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村落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的问题,还能减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但目前新会区缺乏建设性人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未达到预期水平,同时缺乏吸引大量适龄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的契机。
2.2 宣传方式单一,管理规划不到位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较短,各地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方式仅限于线下张贴海报、旅行社推广等传统模式,没有提前做好品牌规划和营销策略,不会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进行线上业务的推广拓展,宣传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而农民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缺乏品牌规划和营销策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针对目标客户的锁定、目标市场的细分和对旅游产品的定位都存在问题,导致各地区旅游项目出现单调重复,无法吸引顾客的状况。由于各村没有形成全面一体的发展态势,造成了各景点地区联动效果差、发展格局小,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甚至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前期营销策划,就开始盲目投资建设,导致侨乡文化特色彰显不足[4]。
2.3 交通设施不完善,配套产业不合理
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江门市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但与广佛、莞深两大珠三角核心地区直接连通的线路较少,无法有效利用其区位优势。近年来,江门站的投入使用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不便的现状,但在交通网络密度较低的地区仍缺乏机场、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没有形成高度通达的交通网络。此外,新会区内旅游专用道路较少,存在景区停车场、引导系统、标识系统不完善,导致游客出现“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的情况。景区之间联系松散,且各景点的吃、住、行、娱、购产业未能进行有机联动,配套设施跟不上,制约了乡村游的快速发展。
2.4 产业特色不明显,缺少龙头品牌
特色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历史人文、特色文化、滨海度假、休闲农业及陈皮香业等特色资源,但这些特色文化产业并没有得到合理规划。目前景点多以点状局部开发,各村落间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乡村间联系较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利用率低,导致众多特色产业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乡村游项目及产品,无法形成全域发展合力,难以凸显其整体优势。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足,特色文化产业没有得到创新应用。此外,新会区缺乏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大型优质龙头品牌旅游项目,无法为解决发展模式同质、产品服务雷同等问题和满足乡村游游客的实质需求助力。当前新会区乡村游产业以分散的家庭式经营为主,桎梏了乡村游的进一步发展,无法达到使来旅游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要求。部分地区的乡村游发展存在产品雷同、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品牌营销观念落后、促销手段单一及忽视地方文化需求等问题,因此更不利于乡村旅游龙头品牌的建成。
3 对策
3.1 做好规划设计,注重人才引流
根据当地经济需要,明确招聘办法和管理政策,建立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文旅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为人才打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各行人才重视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建立村民培训机制,减少乡村人才流失。相关部门应清晰乡村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打造重点项目,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村民提高收入,缓解农村“空心化”、城乡发展双重不平衡等现状。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良性循环培养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乡村工作。
3.2 优化宣传手段,加强线上宣传
优化传统的宣传手段,大力发展互联网线上宣传与推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官网及公众号,配合微博、小红书、抖音及快手等网络宣传平台,吸引年轻互联网用户到特色乡村旅游。此外,各村与线下各地旅行社紧密合作,通过多样化旅游团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制定合适的旅游方案。各村还可推出近年来新兴的虚拟旅游,通过虚拟旅游将店铺里的商品通过图文解说、语音讲解等方式展示出来,让游客不再因空间和时间问题而错过乡村特色,还可引起游客的好奇心,吸引对乡村游有兴趣的旅客到乡村去走访探索、感受乡土情怀。
3.3 完善景区布局,升级配套设施
要打造景区六路通,即村路通、乡镇高速路通、旅客到目的地铁路通、特色景区间水路通、各村电路稳定通畅及网路通。加大乡村班车覆盖率,完善运输枢纽及乡村内部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保证乡村各个景点的通达,提升游客满意度。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升级乡村环卫设施,建设特色乡村游配套的旅游厕所,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此外,各村需建成标识系统、解说系统、智慧旅游等旅游公共体系,缩小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间的差距。各村还需发展对应配套的娱乐项目,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宿,丰富住宿类型,内部装饰应体现乡俗文化,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打造大型美食街、美食城和集中展示名优特产的购物场所,满足各地游客不同的消费需求[5]。
3.4 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龙头品牌
乡村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以旅促农,以农促旅,坚持农旅合一,依托特色村庄和文旅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保护、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作用,重点开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及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项目,加强产品创新及规模化发展,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力推进龙头品牌建设,提高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此外,各村可划分旅游淡旺季,在淡季进一步延伸发展研学旅行,以江门市及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中小学生为受众,依托乡村游特色文化,整合周边景观、历史人文资源,建设以“科普、科学、研学、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乡村研学旅游,建设国家研学型旅游示范基地。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多个村落联合形成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旅游片区,共享当地经济及资源红利,打造成为风格鲜明、具备现代化服务功能的特色乡村游示范基地。
4 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村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既是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也是国家在新时代下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可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研究新会区特色乡村游,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贡献出“新会样本”,打造“江门特色”,发掘以“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共性和特性,为江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对于优化区域旅游格局,建设特色乡村游示范片区,打造“广东旅游标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休闲驿站和微度假目的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