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绿色智库实效的有关思考

2023-01-04王恒顾城天

中华环境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库政策绿色

文|王恒 顾城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绿色智库(生态环境智库)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专业智库,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输送大量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化人才,以及提供绿色技术研发的指导和生态管理的创新思维等,是推动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加快一流绿色智库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态环境破坏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影响因子以及应对路径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全面的研究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智库建设是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期盼已由重“温饱”转变为重“环保”,从“求生存”转变到“求生态”,然而环境智库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群众对“绿水青山”的迫切需要。一是基层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效果“背离”。环境政策由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制定,但是其执行、落地的目标群体不仅包括政府和环保部门,还包括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环境政策制定的初衷和实际情况背离时有发生,存在环境政策执行不力或难以执行,无法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符合实际需求、获得公众认可、具备时代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划亟待制定完善。二是基层政策解读与政策落实存在“偏差”。政策的精神和方案通过层层传达,最终要依靠基层去执行落实。目前基层普遍存在主观认识上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精神实质把握不透彻、对政策意图认知不清晰、对政策不会用、用不好等现象。一系列形式多样接地气、深入人心贴民心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亟须开展。三是基层技术服务与地方需求出现“缺口”。目前部分基层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技术支撑乏力、专业团队匮乏的现象,对环保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亟须在政策解读、政策评估、技术培训等领域获得强有力的第三方技术服务。

当前绿色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反馈机制有待完善,单向型、零散型研究特点明显。当前政策研究往往由科研单位根据最新政策、当前热点主动作为筛选提供,基层选择权较少,地位被动,群众最迫切、最紧要的政策研究需求清单缺乏直接渠道向科研单位提供。绿色智库在提供各类技术服务时,缺乏对应的服务跟踪反馈机制。对服务满意度反馈、基层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没有建立正式沟通渠道,在基层技术服务结束后对服务对象缺乏后续跟踪服务,对服务产生的效果、是否达到目的、后期维护与跟进等信息缺乏必要的了解与掌握。

研究方法掌握不足,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强。科研人员在提供技术服务时,有时没有对当地情况开展深入的调研,未全面掌握基层生态环境特点,研究成果时常依赖于个人经验,研究方法路径随意性强,研究视角多局限于静态的现实时间点。某些对基层的指导偏理论层面,部分先进技术、服务的引进不一定匹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尤其对于基层企业而言,管理方式、科技手段、投入成本及智力成果转化后的实际产出都需要综合考虑,否则在投入使用阶段可能会给当地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甚至无法实现。随着政策领域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政策产生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这样的研究现状逐渐不能满足科学决策的需要。

支撑服务持续性不够,智库服务难以持久。基层和企业仍普遍面临着环境治理能力弱、科技人才短缺、决策科学性不强、技术选择困难、治理精准度不高、治理成效不显著等问题。目前,绿色智库研究团队部分人员仍然存在研究学术气息重的现象,在提供政策研究服务时时常发力不精准、跟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在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撑后,基层可能短时间内呈现出较好的成果成效。但在科研人员离开基层、停止技术支撑后,智慧成果没有真正扎根基层的土壤、没有形成真正务实管用的机制,很可能“专家走,技术走”,部分地区和领域技术断层,基层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思考及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需求迫切。智库服务需要聚焦影响宏观决策、引领创新方向、创新研究方法、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其主要的产出产品和发挥作用的路径为:以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与服务,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服务向基层一线提供技术指导,以有影响力的“智库发声”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与信息,以科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向学术界和决策界提供创新的工具和视角,以暖心有温度的人文制度加强优秀科研人员的培育培养,为生态环境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慧成果。

善于借力凝聚各方智慧,促进政策研究从单向型向互动型转变。一是线上听取群众心声。开通网上留言渠道,多关注微信、微博等其他网络平台百姓心声,并立足专业视角、全面掌握情况,将舆情反馈纳入智库服务链条之中。二是完善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各项服务开展跟踪评估,对部分满意度不高、后期效果不佳的服务追踪整改;主动收集基层意见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按季度总结研判,为基层反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意见建议,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科学有效。三是丰富基层选择权。提前面向基层对服务种类、研究成果、科研人才进行详细宣讲介绍,沟通服务需求及期望目标,经协商一致后约定服务事项,开展订单式服务。四是深入研究群众关心领域。采取走街串户的方式深入群众生活,切切实实研究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急切解决的问题。例如,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城市噪声、餐饮油烟、垃圾分类问题,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态度真正为群众发声,为群众建言献策。

注重研究方法运用创新,促进政策研究从零散型向系统性转变。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科研人员多下基层多调研,切实把握基层实际情况,打造“千城千策”技术服务方案。二是做好数据分析。利用新媒体挖掘和拼接碎片化信息,建设共享流动的信息库、知识库、案例库等特色数据库,精准掌握各类数据动态,科学评估政策执行成效。三是智媒融合发展。推动绿色智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平台终端、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通过媒体多渠道、多维度积极行使智库话语权,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高质量的专业信息,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提升智库队伍能力水平,促进智库服务从学术型向实践型转变。一是加强智库内部学习交流。绿色智库应面向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围绕水生态环境治理、碳达峰碳减排、生态环境法治化和标准化等特色主题按月开展内部学术交流,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参会职工对学术交流报告的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进行现场评议评分。二是开展业务能力建设。围绕综合业务、理论政策、科技研究、规划技术、数据信息、综合文稿6个类别分别提升、锤炼职工的综合分析能力、政策解读与风险评估能力、热点问题分析及关键技术运用能力、规划文本撰写能力、数据分析与软件工具运用能力、语言组织与文稿撰写能力。三是开展定向结对攻坚。委派业务骨干、专家深入污染防治结对攻坚的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工作,大力开展业务“传帮带”,在工作上支持、在人员上指导,助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智库政策绿色
政策
绿色低碳
政策
民居智库
助企政策
政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