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01-04都明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种子

都明霞,尹 涛

(1.寿光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山东寿光 262700;2.寿光市农圣种业有限公司,山东寿光 262700)

0 引言

山东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适合小麦生长。作为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加工的大省,总产量已经连续6年在500亿kg以上,小麦总产量更是达到256 885万kg,约占全国总小麦产量的19.5%,稳居全国第二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小麦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积极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是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课题。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小麦的生产来说十分重要,全面掌握小麦种植技术,学习精细选种、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小麦的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的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应该根据实际的病虫害情况,结合不同的防治方法,合理且针对性进行病虫害防治,以防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造成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使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1 精细选种

种植小麦前,对小麦品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选择适合的种子会对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在1982年山东省就实行了品种审核制度,经过40年的发展,良种的覆盖率更是超过了97%,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了45%以上。现在山东主要种植的是“济麦22、鲁原502、山农28号、山农20、山农29号”这5个品种,覆盖率超过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优质品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精细选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为了节约部分成本,保证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在种植前应该精细化处理种子。在播种的一周之前,可以对种子进行一定时间的光照,选择晴朗的天气来对种子进行晾晒,一般时间控制在1~2 天即可,晾晒时还需要翻动种子。经过晾晒不仅可以增加种子的活性,增加种子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除掉一些附着于种子表皮的病虫害,紫外线可以有效地杀死小麦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小麦生长过程是的发病率,增加发芽率。使用饱和食盐水选种法,对小麦种子进行选种处理,去除小麦种子中出现的瘪粒、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能保证播种的种子发芽率。用包衣和药剂拌种的方式,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小麦根腐病和病虫害的发病率,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的全蚀病、纹枯病等土传疾病,还可以预防地下害虫的侵蚀。

2.2 整地

研究表明,小麦的生长环境与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通过整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生存环境水平。在整地前先要保证深度符合要求,旱田的深耕需要深度达到20~25 cm,确保小麦田耕透不留埂,土层要上虚下实,保证能储存水土中的养分并且保持较好的透气性。将深耕技术与麦秸还田技术结合,提高麦秆的利用率,避免焚烧麦秆对环境造成污染。能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为小麦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并且也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能节约成本。在翻耕之后,应该科学地进行土地镇压。镇压可以有效地紧实土壤,让种子与土壤更好地接触,保证种子的生长发育。

2.3 播种

在播种时期,应该考虑当地的天气变化,因为温度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是巨大的。播种时间不适宜,就会错过小麦发育的最佳时机,影响小麦的生长。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小麦种子发芽时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养分,旺盛生长,出苗密度过高,养分不足,再加上寒冷天气突然到来,麦苗不能抗衡极寒天气,便会让小麦减产。而播种的时间过晚,就会导致小麦适合生长的时间过短,影响小麦的出苗率,群体密度过低,同时冬季还容易形成冻害,直接降低小麦的产量。科学地管理种植密度,也是播种时期重要的一环。播种量过小,种植密度过低,会降低土地的利用率,单位面积的耕地产能会下降,影响整体的产能;而播种量过大,超出了土地的承载极限,种子不能在土地中获取到足够水分和养分,就会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导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减产的情况发生。种植期到来时,对土壤含水量要进行测量,保证水资源的充足。水资源充沛的年份可以选择在10月的中下旬播种,而水资源稀缺的年份可以选择10月上旬播种。

2.4 灌溉

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灌溉足够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所需。在干旱年份要提前做好水资源储备,以防小麦灌溉不及时,影响生长。小麦生长的播种期、冬旱期、春旱期、生育后期这四个时期尤其需要补充水分、加强灌溉。要建立好完整、完善的灌溉排水体系,既要满足小麦灌溉所需,也要保证灌溉后田间没有大量积水留存。及时应对受气候影响出现的水涝与干旱,合理应用多种不同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管道渗灌等,以便更好地提高灌溉效率。

在麦苗生长到一定时期之后,田间水层管理应该保持着深浅交替的原则,采用“两保两控”的灌溉方法,在分蘖期保浅水,形成保护层抵御晚间的低温侵袭,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穗发育期保浅水,足够的水分有利于小麦植株壮、穗大,也可防止冷害,遇到低温更是要加深水层来保护麦苗;在分蘖停滞期适当的晒田,控制灌水,控制无效分蘖和节间生长,促进根部向下生长,集中营养;在灌浆期要做到干湿结合,防止土地过于松软,导致小麦歪倒,加强根部活力,使籽粒生长得更加饱满[2]。

2.5 施肥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让土壤具备充足的养分,满足小麦的生长营养所需,进行精细化的肥料配比也至关重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总结出了三条经验:第一,有机肥的成本低、养分全、肥力持续长,可以促进小麦增长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保证连年增产,但是因为肥效较慢,所以需要结合无机肥来补充不足的养分,取长补短,达到养地又增产的双赢。第二,根据总结出的高产经验,充足的基肥可以促进幼苗早发。对分蘖率和壮秆促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要适时地进行追肥,满足小麦在特定生长时期一些化学元素的补充。第三,在施基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小麦在苗期的养分,而且可以满足小麦后期的营养需要。小麦田应施有机肥2 000~3 000 kg/667m2,氮肥7~8 kg/667m2,五氧化二磷7~8 kg/667m2还有氧化钾5~6 kg/667m2作为基肥。其中化肥的挥发性很强,所以要深施化肥,以5~10 cm为好,防止肥力挥发和流失。在土壤中有效的磷含量过低的时候要及时追加磷肥,保证小麦生长对磷元素的需求[3]。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常见小麦虫害

3.1.1 麦蚜。麦蚜又称油虫、腻虫、烟蚜,是最常见的一种小麦虫害,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长。麦蚜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在发病初期植株表面会形成小黄点,并且逐渐扩散开来,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麦蚜集中在穗部不断地吸取营养,导致麦穗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此外,麦蚜在吸食小麦营养的同时,分泌的蜜露还有可能诱发霉污病,同时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的危害最大。我国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麦蚜虫害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而麦二叉蚜喜干怕湿。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就早,繁殖快,为害重。

3.1.2 小麦红蜘蛛。小麦红蜘蛛虫灾一般是在4~5月出现,它适宜生存在干旱的环境里,所以常在春旱时发生。小麦红蜘蛛会在小麦苗期吸食叶片的汁液,叶片先出现小白斑,后逐渐变黄。受害的小麦植株体型矮小,产量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3.1.3 小麦麦叶蜂。小麦麦叶蜂主要危害期在5月,它适宜生长在气温温暖、湿度高的土壤之中。麦叶蜂在幼虫时期就会啃食小麦的叶片。其危害形式是从小麦叶边缘向内咬食,严重时甚至会将叶尖全部吃光,影响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这种麦叶蜂还有假死的习性,很难彻底根除。

3.1.4 小麦粘虫。小麦粘虫又被称作粟夜盗虫、剃枝虫。幼虫聚集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处,主要在傍晚后或阴天时爬到植株上为害,使叶片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可将茎叶全部吃光,咬断穗部。成虫多为昼伏夜出,常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使叶片成纵卷。对小麦植株的危害非常大。老熟后在表土的1~3 cm处化蛹。

3.2 常见小麦病害

3.2.1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发病面积大,造成损失严重的常发性病害。病原体是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转化型真菌,致病菌依靠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流动传播到小麦叶片上,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侵入小麦的表皮细胞,成熟后产生孢子,进行多次感染。当小麦发育不彻底,抵抗力低时,容易感染此病,水肥不足时也会导致发生此病害。一般发病时,小麦的叶片会出现白色的霉点,到了后期演化成灰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可影响小麦的生长,随着小麦的生长、温度的升高、雨季的到来危害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严重时导致小麦的死亡。在2018—2020年间,山东省冠县小麦就受到过小麦白粉病的侵扰,发病面积超1.4万hm2,防治面积约1.8万hm2。小麦白粉病在近些年呈现出流行态势,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3.2.2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分为小麦叶锈病、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在3种锈病中分布最广,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小麦秆锈病发生更为普遍,主要侵害茎秆、叶鞘和叶片基部。小麦条锈病的损害最为严重,以侵害小麦叶片为主,有时也侵害叶鞘、茎秆和麦穗。3种锈病的主要区别在“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有大红斑”。一旦田间出现锈病,就会极大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往往在夏季雨季来临时,病害达到最高峰,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并且让植株的水分大量流失[4]。

3.2.3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镰刀菌,主要发生在潮湿地区,和种子类型、温度、降雨、气候、小麦抗性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初期会让小麦产生褐色的斑点,随后呈红褐色胶状腐烂,病情较轻时会导致麦苗瘦弱,病情严重会蔓延整个植株导致干枯死亡。若没有及时处理,会生成孢子团,成为新的传染源,甚至对下一年的小麦种植产生危害。随着近年来4、5月份降雨的增多,发病情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提高重视程度,针对性防治。

3.3 防治技术分析

3.3.1 农业手段防治。一般来说预防小麦锈病主要是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施用磷肥、钾肥;预防小麦白粉病则要注意小麦植株的密度,并且进行药剂拌种来播种;预防小麦赤霉病主要是选择相应的品种,降低农田湿度,不为病菌繁殖传播创造条件。

3.3.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在田间进行人工诱捕的方式来防治病虫害。比如大部分的害虫都有趋光性,那么就可以在夜晚安置灭虫灯来进行诱杀;有些害虫对特定的颜色比较敏感,那么可以设置相应颜色的捕虫装置在田间;此外及时处理田间杂草,保持农田整洁,也有助于阻碍病虫害的传播。

3.3.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预防控制病虫害。在小麦播种前将种子喷上农药可有效防治虫卵寄生。在观测到有病虫害发生后,可在田间组织农药喷洒。不过这种方法会对生态环境进行影响,而且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病虫害会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谨慎使用。

3.3.4 生物防治。如今生物防治技术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办法,是利用生物链中害虫和病菌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就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持续时间长,对小麦的影响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态污染。例如瓢虫、食蚜蝇等均是蚜虫的天敌,在田间适当种植花生、玉米等适宜天敌生存的作物,为害虫天敌创造一定的条件来使麦田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确保粮食安全。但是生物防治面对大面积的严重灾害防治效果并不好,应结合化学防治,合理使用[5]。

4 结语

小麦是全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种植者要有足够的重视,积极发展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加快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粮食的稳定生产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小麦病虫害种子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桃种子
新季小麦市场运行的变与不变
可怜的种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