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2023-01-04宋献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孢菌玉米田玉米螟

宋献云

(成武县南鲁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成武 274207)

0 引言

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且病原菌生命力强,能附着在各类物质上进行传播,同时有一定的潜伏性,一旦发病往往导致其他继发病的产生。我国对玉米穗腐病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玉米穗腐病无法根治,仍然需要农业科研人员不断钻研,需要农民提高警惕,加强防治。

1 玉米穗腐病的危害

1.1 玉米穗腐病病原种类

引起玉米发生穗腐病的病原种类约有30种,在我国,主要致病菌有串珠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青霉菌、木霉菌、蠕孢菌和曲霉菌也属于常见的导致玉米发生穗腐病的病原菌。经调查,山东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玉米穗腐病病原菌为串珠镰孢菌。在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中,串珠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接近40%,是明显的优势菌,其次则是禾谷镰孢菌[1]。串珠镰孢菌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病菌侵袭使玉米发生根部腐烂、茎部腐烂等症状,玉米穗生长后灌浆不够饱满;玉米秆发育不良,整片田地中玉米植株长势不均匀,成熟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玉米植株更易倒伏,且花梗脆弱易折,导致难以结穗。感染玉米穗腐病的农田往往减产10%左右,在发病严重、控制效果不佳的农田中,甚至会造成颗粒无收。穗腐病的病原菌不仅危害一季玉米,常常导致下年度的玉米以及其他农作物的继续受到病菌的危害。严重时,会缺苗、断垄,甚至不得不采取毁掉全部玉米植株来救治发病农田。

1.2 玉米穗腐病发病症状

穗腐病与其他病害相比危害更大,对玉米植株的危害在玉米生长的各个环节都有明显体现。在刚种植玉米或还未种植的种子上,如若附着穗腐病的病原菌则会导致种子腐烂、发霉、坏死,玉米种子不能顺利发芽,导致玉米田缺苗或是断垄。而在出苗期,玉米幼苗一旦感染玉米穗腐病则会使幼苗不能吸收营养,幼苗生长发育渐渐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导致玉米田中幼苗长势不一。在开花期感染穗腐病的玉米,茎部逐渐开始腐烂,茎部与花枝都无法继续生长,大大降低玉米的抽穗率。若在抽穗期感染病原菌,玉米无法结果实。通常来讲,病菌初始侵入玉米植株时,会使植株根部生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病斑,通常为棕褐色,由玉米茎皮逐渐向内部侵蚀,最终导致茎基腐烂。茎基部第一节被彻底侵蚀后,病菌会逐渐向上发展,此时病斑扩散为红褐色圆形病斑,也常见长条形病斑,到了发病后期,则逐渐转为暗紫色或淡红色的病菌腐块。此时,发病的茎部表面覆盖薄薄一层白色的粉状霉物质,而染病茎部的内部已经呈现出完全腐烂的状态。根部、茎基部的腐烂与病变,会导致玉米不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叶片会发黄、枯萎,玉米穗也渐渐失去光泽。到了发病后期,病菌扩散至果穗,病穗暗淡,籽粒发霉、腐烂,苞叶也常常受到严重侵蚀,腐烂组织将苞叶粘附在果穗上,使苞叶难以被剥离。具体呈现的颜色中,棕褐色与红棕色都是较为常见的,黄绿色、紫黑色较为少见。贮藏在仓库里的玉米也常常难以幸免,这是由于玉米仓内的温度较高,菌丝能够顺利生长,大面积扩散后将会感染全部玉米,这时会散发出明显的霉腐味。

1.3 玉米穗腐病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菌具有越冬性质,能够通过分生孢子或将菌丝留驻在种子上的方式越冬,若染病的玉米植株没有处理干净,病残体上的菌丝也会继续生长扩散,这都将成为下年度种植玉米时染病的重要原因。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风、降水进行传播,其生命力旺盛,甚至能够附着在机械设备上进行传播,此外,也常常寄生在各类昆虫身上进行传播。而我国常发的串珠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则主要是由于在存贮的种子上带有菌丝或病残体,或堆放在过冬农田中的染病玉米秸秆所导致的。病菌侵入玉米的时间不同以及侵入渠道不同,会导致玉米植株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从根部开始感染即为根腐,从茎部感染即为茎腐,在抽穗期感染的即为穗腐。一旦种子携带病菌,即便当年没有发病,下年度种植玉米时若遇到合适的温度与空气湿度,菌丝将会再次生长而导致玉米感染。一般来讲,影响穗腐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是玉米田的温度与湿度,在玉米吐丝期到成熟期这段时间内,若降水多、阴雨天气多、缺乏光照、环境温度与湿度显著提升,则更容易发生穗腐病。因此,光照充足、排水条件好的山地发病率较低,平地次之,低洼的玉米田最易发病。从土壤条件方面来看,沙土与黏土的玉米田容易发病,而壤土地块的发病率则有明显下降。虫害发生严重时玉米穗腐病则更容易发生,这也是玉米穗腐病发病的一个明显规律。

1.4 玉米穗腐病发病原因

1.4.1 土壤条件差异。在地势平缓、土壤肥力较好,但透气与排水条件较差的土壤,玉米穗腐病更容易发生。这是由于这样的地块在降水后局部气温容易升高,局部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地势平缓的地块中排水条件相对较差,也是诱发玉米穗腐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4.2 田地气候条件。从山东地区的玉米种植来看,玉米生长至孕穗与抽雄期时,往往恰逢雨季,这一季节降水量增多,日照时间减少,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大,病菌发育获得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若种植的玉米品种恰好是晚熟品种,收获期时的空气湿度仍然没有明显下降,将会导致玉米脱水速度变缓,玉米籽粒上更容易滋生病菌丝[2]。

1.4.3 玉米品种差异。受玉米种植品种差异的影响,玉米植株叶片的展开形式有一定差异,这也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中间型叶片和平展型叶片的玉米由于叶片生长较为分散、张开,玉米植株的脱水性能更好,菌丝不能得到适宜的湿度条件,也就难以扎根发病。而叶片生长紧凑的玉米品种,则因脱水性能较差更容易发病,若种植时没有控制好植株密度,过渡密植会使玉米田中的湿度升高,也会增加发病率。若遇季节性高温,果穗甚至会直接发生霉变。

1.4.4 施肥不合理。玉米田混施复合肥,肥料比例的控制是重中之重,部分农民在肥料中加入过多的氮肥,这将导致植株徒长,使植株抵抗力下降,更易受病菌侵袭。部分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而越区种植,这时施肥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玉米生长后期感染穗腐病的概率增高。

2 虫害对穗腐病的影响

发生棉铃虫与玉米螟危害时,可直接导致玉米穗腐病的病害范围扩大、玉米田中的病情加重。据实验研究显示,在同等温度、同等降水量的环境中,玉米螟往往比棉铃虫更加旺盛,棉铃虫对环境温度与湿度的要求明显高于玉米螟,使玉米受玉米螟危害的同时,更容易发生穗腐病。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正是山东地区的雨季,玉米螟加速繁殖,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加强虫害的防治,避免虫害催生玉米穗腐病[3]。

3 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轮作套作。在玉米田中与蔬菜、薯类或豆类进行轮作、套作,能够使田间植株携带的病原菌数量下降,病原菌难以长期存活,从而降低病原菌感染玉米的可能性,降低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4]。

3.1.2 清理病残体。对于当年染病的玉米植株要连根清理干净,并将病残体带离玉米田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残留的菌丝与分生的病原孢子在秸秆中越冬。玉米收获后,要对玉米田进行深耕,让田地接受阳光暴晒,杀死仍可能残留在田地中的病原菌。秸秆还田之前要对秸秆进行高温处理或使用消毒剂消毒,力求将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清除。

3.1.3 合理施肥。磷肥、钾肥以及各类复合肥料应当搭配使用,避免肥料结构单一或施用氮肥过多。大量试验研究表明,锌肥对玉米穗腐病以及其他病害有较为突出的预防效果,可以在施肥时加入适当比例的锌肥来提高玉米的抗病性。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释放益虫消灭害虫来防止害虫携带的病菌感染玉米。例如,适时释放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可在降低玉米螟危害的同时降低玉米穗腐病的发病概率。也可以使用白僵菌杀死秸秆中可能存在的越冬玉米螟幼虫。生物防治是当前大力推行的防治措施,其优势在于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符合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5]。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改变土壤结构的方式来防治玉米穗腐病。经大量实验与研究发现,农用稀土可以促进植物更快生根发芽,同时增强植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植株内部多种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此举的防治意义在于,通过提高玉米幼苗中的叶绿素含量使叶片的失水速率降低,进而使玉米幼苗的生理生化活性得到提高。农用稀土中含有的木霉物质能够促进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更好地被玉米吸收利用。且木霉物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抵抗力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对玉米穗腐病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3.3 化学防治

在各类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无疑是见效最快、使用最广的防治措施,也是及时抑制玉米穗腐病扩散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生态环境容易造成破坏,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制剂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使药物失效。目前,对穗腐病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有,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植前使用药剂拌种以及在田间喷洒对玉米穗腐病有防治效果的农药等。甲基托布津或苯醚甲环唑对防治玉米穗腐病效果不错。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混合配比好的药剂喷洒在染病植株上。

3.4 选择抗病品种

在玉米种植时,可以选择具有高抗病性的自交品种,如2010Q17,也可选择农大108等,对玉米穗腐病有明显抗病效果。在种植方面,避免多年连续种植同一品种,采用多个不同品种交替种植的方式,也能够对防治玉米穗腐病起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可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对玉米植株的各个部分都有较为严重的危害,防治玉米穗腐病是提高玉米产量、保证农民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同时能够避免周边农田受到病害影响。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要从多方面进行,从选种至种植的各个阶段,要加强管控,其中越冬秸秆与病残体的处理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孢菌玉米田玉米螟
251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及多种镰孢菌的抗性评价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500克/升氟噻草胺悬浮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