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控策略探讨
2023-01-04尹长年
尹长年
(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山东临朐 262600)
0 引言
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能力高、适应能力强、扩散速度快等特点。自草地贪夜蛾进入我国以来,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威胁。草地贪夜蛾的寄宿物种比较丰富,玉米、水稻、棉花以及高粱等都是草地贪夜蛾喜爱的农作物。目前,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寄宿在玉米作物上。加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与监测,能够有效地减少我国玉米产业的损失。本文结合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对草地贪夜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
1 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又称为伪黏虫与秋行军虫,是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是一种害虫,对农业生产毫无益处。草地贪夜蛾产于美洲热带地区,逐渐迁徙至美国及加拿大,具有很强迁徙能力。在2016年,草地贪夜蛾迁徙至非洲与亚洲,时隔3年,草地贪夜蛾迁徙到我国,给我国多个省份造成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
草地贪夜蛾的属于昆虫纲,具有四种生长形态,分别是虫卵、幼虫、茧蛹与成虫。在幼虫时,草地贪夜蛾的卵呈现出半球形,半径在2 mm左右,高度在3 mm左右,卵块当中大约会聚集200粒卵。刚产下的卵呈现出灰绿色,在12 h之后,由灰绿色逐渐转变为棕色,经过4天左右,开始慢慢孵化,卵孵化前的颜色又会从棕色转变为黑色。雌虫一般会在叶片下表面进行产卵,来达到保护卵块的作用,但种群稠密时,雌虫为了顺利生产,会在植物的任何部位进行产卵。夏季的温度较高,虫卵的孵化时间也会慢慢缩短,从4天转变为2~3天。
幼虫时,草地贪夜蛾有16天左右的幼虫期,头顶上有一条“Y”字形的白色缝线是草地贪夜蛾处于幼虫的标志。幼虫有6个龄期,在一龄期时,幼虫的头部宽度大约是0.3 mm,长度大约在1.5 mm,且身体颜色呈现出绿色,头部颜色呈黑色。在第二龄期和第三龄期时,幼虫身体的背面颜色由绿色转变为褐色,并且在身体侧面开始出现白线。在第四到第六龄期时,幼虫身体背面逐渐出现一些深色、带刺的斑点,除了头顶上有“Y”字形的标志,在面部也逐渐出现该标志。幼虫的生长时期和温度息息相关,夏季温度比较高时,幼虫生长期大约在15天,在温度不高,天气比较凉爽的季节,幼虫的生长期可达到30天。
草地贪夜蛾会在土壤深处演变成茧蛹,而且茧蛹期会受到土壤温度、湿度以及营养物质浓度的影响,一般茧蛹的生长期限大约维持在7~37天。茧通常呈现出椭圆形,长度大约在1.5 cm,宽度在5 cm。蛹的颜色一般呈现出红棕色,蛹的表面具有光泽。温度过低,会对茧蛹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寒冷地区茧蛹存活率比较低。茧蛹慢慢蜕变之后,草地贪夜蛾具有灰棕色的翅膀,根据翅膀颜色的不同,可以区分出雌性与雄性。一般来说,雄性的草地贪夜蛾前翅有灰色和棕色的阴影,而雌性的草地贪夜蛾前翅没有阴影,但具有一些小斑点。雄性草地贪夜蛾后翅是棕色的,而雌性的草地贪夜蛾后翅是银白色的。成虫喜欢潮湿地区,具有夜行性的特点。通常来说,成虫的生命期限大约是15天左右,生命期限较短。
2 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
2.1 虫害蔓延速度逐渐减缓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害虫,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监测以及防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举措。自从草地贪夜蛾入侵以来,我国各个省份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以及信息共享,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监测以及防控,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的入侵范围逐渐缩小,入侵数量不断减少,蔓延速度逐渐减缓。
2.2 贪夜蛾以入侵 “玉米型”田地为主
草地贪夜蛾的寄宿主比较多,棉花、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寄宿对象,但目前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以“玉米型”田地为主,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损失较大。夏季玉米与秋季玉米遭受的侵蚀程度不同,夏季玉米遭受侵蚀的范围较广,但整体经济损失较小。秋季玉米与夏季玉米的情况相反,秋季玉米遭受侵蚀的范围较小,但整体经济损失较大,损失是夏季玉米的2倍。
2.3 危害时间较长
草地贪夜蛾主要有6个生长龄期,不同龄期对农业经济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但由于雌虫产卵时间的不同,导致不同龄期的草地贪夜蛾会出现同时存在的现象。当草地贪夜蛾处于幼虫时,会不断吸取农作物根系的营养,为发育成成虫做好准备,这时,农作物根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些农作物根系营养不足,或者根系出现死亡,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当幼虫演变成成虫时,成虫会侵蚀农作物的叶片,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2.4 耐温性较强
草地贪夜蛾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5℃左右,在这个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的繁衍速度比较快,飞行距离比较远,受天气的影响较小。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耐温性较强,无论是温度过高还是温度过低,草地贪夜蛾都能够继续保持生长及繁衍。在夏季,各省份的温度均有所上升,但一些地区还是遭受到草地贪夜蛾的侵蚀,但不同地区受损情况不一样,有些地区的受损程度较轻,有些地区的受损程度较重。当温度较低时,一些草地贪夜蛾幼虫仍可以钻入土壤中,保持正常生长,取食农作物的根系。草地贪夜蛾具有明显地喜食作物幼嫩组织的特性,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喜欢侵蚀农作物的心叶、果穗。
3 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农户的防控意识不强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比较多,这给开展农业防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种植时间、农作物的品种、病虫害、种植密度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等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一旦考虑不周,疏于对某一因素的管理,都会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户需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要及时进行防控,将异常情况上报给地方政府部门,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降低各种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害虫,它的入侵会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许多农户对草地贪夜蛾的了解不深、认识不足,认为它和其它无害的飞蛾一样,不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不足,没有及时将草地贪夜蛾入侵情况上报给相关政府部门,造成草地贪夜蛾进一步繁衍。
3.2 防控指导不足
由于农户的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方法了解较少,致使防控力度较小,防控效果不理想。另一原因是政府的防控指导不力。伴随着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政府部门忽视了对农户的防控指导,导致农户不能及时开展防护工作。
4 草地贪夜蛾动态监测与防控策略
4.1 应用多种防控技术
要想提高防控效率,提升防控效果,需要积极创新防控技术,根据草地贪夜蛾的侵害程度的不同,合理选择防控技术与方法。目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技术主要有三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在这里重点介绍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深受农户的青睐,应用广泛。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以破坏草地贪夜蛾的生长环境来达到防治目的。第一,加强田间管理。农户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将潜藏在土壤里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挖掘出来,并进行清除,以减少草地贪夜蛾的数量及存活率。第二,调整种植时间。农户需要了解农作物的最佳生长时间和病虫害常发时间,避开农作物生长的敏感期与病虫害常发时间,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1]。
化学防治是草地贪夜蛾防治的主要方式,防治效果好。主要的化学药剂有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以及杀菌素等。农户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来处理大豆的种子,这样可以使大豆的种子免受草地贪夜蛾的侵蚀。由于草地贪夜蛾在幼虫阶段的抵抗性较差。因此,农户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化学试剂,对土地进行喷洒,以达到清除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目的[2]。如果长期使用一种化学药品,可能会使草地贪夜蛾产生抗性,给以后防治草地贪夜蛾带来困难。因此,农户需要循环使用或者是交叉使用化学药剂,提升防治效果[3]。
4.2 加大监测与防控投入力度
有效的防控方式能够提高防控效率,保障防控质量,减少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农户,采取的防控方式比较单一,导致防控效果不佳,防控力度不足。政府与一些农户为了尽快消除掉草地贪夜蛾,随意采取一些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控,不仅影响土壤环境,还会影响水质环境,造成水质污染。不利于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农户的土地比较分散,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想对种植基地进行全面的防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4]。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监测与防控力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为农户提供指导。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政府部门需要及时与农业部门、相关企业取得联系,扩宽经济来源渠道。对于一些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为农户节省防治成本;对于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户给予支持,为农户提供防治设备与防治资金,降低农户经济负担,扩大防治范围。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监测力度。政府部门需要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政府部门可以设立有奖监测[5]。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外来的害虫,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草地贪夜蛾侵蚀案例。起初,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后来,草地贪夜蛾逐渐出现在非洲、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2018年,草地贪夜蛾入侵到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等国家。不同地区的地理情况与环境条件不同,草地贪夜蛾会根据自我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6]。
由此可见,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距离远,传播速度快,我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为防治草地贪夜蛾做好准备。一方面,需要开展联合监测。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发现草地贪夜蛾,需要及时向其他国家提供草地贪夜蛾的相关信息。除要加强国际合作外,全国各地加强合作更加重要。应在各个地域设置必要的监测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另一方面,在加强监测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个部门以及农户的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