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地区皱皮辣椒主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技术措施
2023-01-04冯海波
冯海波 杨 宁
(1.枣庄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枣庄 277800;2.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枣庄 277800)
2018年以来,作为“中国辣子鸡之乡”的枣庄市大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皱皮辣椒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为提升“枣庄辣子鸡”品牌提供了优质食材。 近年来,全市越冬、早春与秋延迟设施皱皮辣椒(大棚、中棚、小拱棚、日光温室[1]等)栽培面积稳步扩大,面积稳定在0.1 万hm2左右,减肥、减药的栽培技术理念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安全、环保、绿色的农产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但在皱皮辣椒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经营管理、装备减灾、施药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作者以皱皮辣椒生产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为抓手,生态科学应对,以推动枣庄设施皱皮辣椒持续健康发展。
1 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鲁南地区设施皱皮辣椒栽培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烟青虫、白粉虱、蚜虫、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1.1 虫害
1.1.1 烟青虫(Tabacco budworm) 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年发生3~4 代,一年四季均能为害辣椒,以幼虫蛀食花、果为害。 为害皱皮辣椒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
1.1.2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白粉虱[1-2]是设施栽培的主要害虫之一, 多以若虫和成虫为害皱皮辣椒叶片,发病叶片出现褐色、变黄及枯萎,严重时导致死亡。 白粉虱一是在繁殖过程中传播病毒病,二是自身分泌的蜜露能引发煤污病,会污染皱皮辣椒的果实和叶片。
1.1.3 蚜虫(Myzus persicae) 主要以为害皱皮辣椒生长点新叶为主,造成新叶皱缩、卷曲,严重的造成生长点坏死。 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会导致皱皮辣椒畸形,对皱皮辣椒的危害非常巨大。
1.2 病害
1.2.1 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辣椒幼苗期染病,子叶变黄,继而蔓延幼茎,收缩变细折断导致枯死;叶片染病发生腐烂或长出灰色的霉层, 严重时上部叶片会腐烂;成年植株感病初期,茎上病斑呈现水浸状、不规则,继而变成灰色甚至褐色,绕茎1 周,上部的叶枝萎蔫而枯死;花瓣染病,呈现水浸状、褐色,密生灰霉状霉层;果皮感病,呈现灰白色、软腐状,后期受害的花、果和果柄上同样出现霉状物。
1.2.2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p.)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成熟叶片为害重,嫩叶相对较轻,叶片受害病斑呈水浸状, 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边缘呈现褐绿色,中部灰色,不规则同心环,有黑点;果实发病呈现褐色、水渍状,中部略微轻,有凹陷,表皮不会破裂,上面有突出的同心轮纹,密生小黑点。 设施栽培湿度较大时病部呈烫伤状皱缩, 或者流出粘胶物呈淡红色,设施湿度较小时干缩的像羊皮纸,易出现破裂、有轮纹,病斑上出现刺毛。
1.2.3 白粉病 (Oidiopsis spp.) 白粉病主要为害皱皮辣椒叶片,发病后先褪色,边缘不明显,而后呈现黄绿色或淡黄色,最后整个叶片变成黄色,背面有白霜,发病叶片会脱落,仅剩顶端的嫩叶。
1.2.4 病毒病(Cucumber mosaicvirus) 皱皮辣椒病毒病常导致植株矮化、叶片发黄、器官变形、坏死等。坏死症状:发病组织变褐色坏死,表现为条斑、环斑、顶枯、坏死斑等,在果面上面布满坏死斑点,果肉木栓化。 畸形症状:植株矮小,分枝较多、丛枝状,叶片呈线状,引起落叶、落花、落果。 花叶症状:突出表现为叶片黄、花,叶脉微褪绿,叶片变厚,严重时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凸凹不平,生长发育缓慢,果实变小。 黄化症状:叶片变黄,会出现叶片脱落。
2 防治措施
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进行周年统筹谋划,综合采取应对措施。 建立市级层面现代农业智能监测平台, 在种植区域安装现代化智能监测设备,监测采集成虫、孢子,实现薛城、市中、峄城等皱皮辣椒主产区智能化监测, 提高辣椒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与病虫害防控能力。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尤其是日光温室与多膜栽培设施,科学调控辣椒生长环境,提高辣椒病虫害防控手段。 科学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注重液剂与烟剂、防病与防虫、地上喷药防治和地下灌根相结合, 把病虫害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2.1 农业防治
2.1.1 选择抗病品种并做好消毒 选择具有耐低温、弱光、优质、丰产、抗病等优点的品种,如皱皮109、皱皮绿优、皱皮之星、大果皱皱皮、皱皮大黑王、皱皮螺丝椒、皱皮黑水晶等。 进行种子消毒时,先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浸泡30 min, 然后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晒干后进行播种。 或者把种子放在冷水中浸泡 10~12 h,接着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种 l h,或采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 通过种子消毒杀死虫卵、病原菌和孢子。 此外,还要进行温室与基质消毒。 在种植管理前,采用药剂熏蒸和日光高温消毒,杀灭设施内残存的虫卵、孢子等。 播种或栽培前,采用熏蒸、喷淋、浇灌等方法对基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压低病虫为害基数。
2.1.2 创新栽培技术模式 近些年,枣庄在皱皮辣椒种植模式上进行了集成创新,形成早春马铃薯—夏菜豆—秋延迟辣椒、早春辣椒—夏玉米—秋延迟番茄等栽培模式,早春、越冬、越夏、秋延迟等模式占枣庄辣椒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在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成为主推技术模式。
2.1.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采用基质栽培, 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水肥利用效率,降低设施内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采用覆膜栽培,进一步降低设施内湿度;采用多层覆盖,创新形成四膜覆盖结构,增温防冻促生长;采用张挂反光幕,补光增温,增加光合作用;及时去除老叶残枝和病株并进行消毒; 在定植前10 d 左右、缓苗后、坐果期和盛果期, 分别喷施1 次0.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溶液, 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其功能;喷施芸薹素内酯, 提高辣椒酶的活性,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2.1.4 合理降低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 加强气、光、温、肥、水的调控,优化生长环境,培创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虫能力。 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5℃,高温高湿环境易引发真菌性病害, 高温低湿环境易引发病毒病。 辣椒结果期,白天最高温度能升至32℃,夜间保持在14℃以上, 以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抑制病害的发生。 病害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高于85%,故可以采用通风把设施内的湿度降到70%。 通风方式:晴天将草毡揭开,温度偏低时开小口通风,时间控制在15 min, 温度高时加大风口并延长通风时间至0.5 h,然后再关闭出口。
2.2 物理防治
2.2.1 黑光灯和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 在斜纹夜蛾、 菜蛾等蛾类成虫羽化期, 在设施内安装1~2 台诱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 充分利用黄色的诱集作用, 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杀成虫。
2.2.2 使用防虫网进行隔绝 采用防虫网覆盖[4],能有效阻止蚜虫、烟青虫、斑潜蝇、白粉虱等多种害虫进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网格颜色。 防虫网要覆盖在进出口和通风口,定期检查防虫网是否有损毁,发现损坏要及时修补。 单独使用时选择银灰色或黑色,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要选择白色,一般为22~25 目。
2.3 生物防治
2.3.1 释放天敌进行捕杀 充分利用丽蚜小蜂的寄生特性来降低白粉虱的数量, 受到寄生的白粉虱若虫7~10 d 会变黑、死亡,而后寄生蜂继续寄生其他的白粉虱若虫,如此不断地实现良性循环。
2.3.2 采用昆虫激素进行干扰 昆虫激素类农药经体液能运送至全身各处,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起调控作用,具有活性高、用量少、专一性强等优点,且无公害。 如性引诱剂可以实现诱捕和交配干扰。
2.3.3 采用植物源与微生物源农药防治 烟青虫、潜叶蝇等造成为害时,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1 000 倍液、0.5%除虫菊 700 倍液、0.3%苦参碱800 倍液喷雾防治。 利用微生物源杀虫剂[4-5]进行喷雾防治,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安全性高、毒性低。如1.8%阿维菌素乳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5%除虫菊素水剂防治烟青虫具有很好的效果, 药后持效期较长。 推荐用药量300~600 mL/hm2,叶面均匀喷雾,用药间隔期15 d。
2.4 化学防治
2.4.1 虫害防治 采用蚜虫清烟剂每亩200 g 烟熏,或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喷施防治白粉虱、蚜虫。 也可采用20%阿里卡3 000 倍液喷雾和异丙威烟剂每亩1 袋(500 g/袋)交叉使用防治,或用25 g/L 溴氰菊酯乳油或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1 8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
2.4.2 病害防治 喷施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防治灰霉病; 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防治炭疽病; 40%氟硅唑乳油1 000 倍液和25%醚菊酯悬乳剂1 000~1 500 倍液对白粉病有特效。 防治病毒病,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感染病株, 在缓苗后到现蕾期连续喷施2~3 次0.3%的磷酸二氢钾+0.l%的硫酸锌+5%菌毒清水剂500~600 倍液或1.5%植病灵水剂800~1 000 倍液混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