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古浪县产业发展现状和后续保障措施

2023-01-04李晓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地养殖发展

李晓敏

(中共古浪县委党校,甘肃古浪 733100)

1 古浪县产业现状

近年来,古浪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8+N”(羊、牛、菜、菌、草、禽、猪、果、马铃薯、中药材、古浪香瓜)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2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6万hm2,重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96万hm2,饲草面积1.09万hm2。全县畜禽存栏495.62万头只,出栏604.97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10.99万t。2020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4.91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121元,同比增长7.4%。牛产业方面,引进甘肃顶乐农牧有限公司、培育丰达凯莱、西靖镇扶贫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建成万只肉牛养殖基地2处。

2020年与金宇浩睿公司及宁夏中卫、青铜峡奶牛养殖合作社合作建设6万头古浪县生态奶牛养殖园区,入园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9 200多头;依托乡镇扶贫公司建成大靖镇万头母牛繁育基地,在古浪、黑松驿等乡镇布局建设千头牛场7个,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化牛场35个,牛存栏量达到8.4万头。羊产业方面,古浪县成立国有扶贫产业开发公司,建成甘肃省优质种羊繁育基地,采取羊银行贷母还羔模式,累计产羔7.4万只,向贫困户投放4万多只。

2020年,依托乡镇扶贫公司,利用村集体资金,新建万只羊场15个;支持农户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4个8 542座,全县规模化羊场累计达到572个,养殖暖棚累计达到18.84万座1 130.65万m2,羊存栏量达到224.61万只。禽产业方面,建成北京古浪德青源金鸡百万只蛋鸡规模养殖基地、八步沙溜达鸡、芙蓉凰长寿鸡养殖基地;新建西靖镇10万羽海兰蛋鸡养殖基地、横梁乡3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2个规模化养鸡场。全县规模养鸡场累计达到25个,鸡存栏量达到228.1万羽。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依托苍松山鸽品牌,在十八里堡、古丰、西靖等乡镇新建扩建种鸽、肉鸽繁育基地7个,鸽存栏达到15.87万羽。蔬菜产业方面,全县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5万座0.2万hm2,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0.8万hm2,年蔬菜产量达到60万t以上;移民区五道沟、六道沟万亩日光温室示范基地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特色林果方面,打造了紫钰、杞漠红等林果品牌,制定林果类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标准技术规程,认证林果类绿色标志2个;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建成以民权为中心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全县特色林果面积累计达到0.397万hm2。食用菌方面,打造南部山区食用菌产业带和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食用菌产业集群,全县完成食用菌投袋1 006.1万袋、畦栽7.08万m2,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达到8家。马铃薯方面,完成马铃薯种植0.53万hm2,其中建成千亩示范点2个,3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4个。中药材方面,种植以芍药、板蓝根、黄芪为主的中药材1 333.33 hm2。优质饲草方面,在沿川区发展青贮玉米,在南部沿山区种植小黑麦、燕麦等优质饲草,带动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09万hm2。发展观光农业666.67 hm2,带动新增农家乐28家,累计达到237家。

2 古浪县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古浪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8+N”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和产业基地建设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突出“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加快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

2.1 羊产业

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创品牌、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推动肉羊产业扩规提质。南部沿山区、中部沿川区重点发展基础母羊养殖;北部沿沙区,依托甘肃省优质种羊繁育基地、陇沁种羊场,开展杜湖、澳湖、萨湖F1代种羊生产,同时不断扩大基础母羊、商品肉羊养殖规模。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按照肉羊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程序化和粪污无害化标准要求,持续提升建成的718个规模化肉羊养殖场(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羊产业提质增效。

2.2 牛产业

南部沿山区,利用冷凉气候特点,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肉牛、牦牛适度规模养殖;中部沿川区,培育一批以家庭农场为主的专业养牛户,重点发展能繁育母牛养殖,打造犊牛供应区;北部沿沙区,持续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殖。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推动实现适度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经营有机统一。改造提升县域内肉牛养殖场(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对以大进大出养殖育肥羊为主的经营主体,积极宣传动员调整养殖结构,逐步转型发展养殖风险较低的肉牛产业。对有养殖肉牛意愿的个体农户,通过奖补政策扶持,由零星养殖逐步向适度规模发展。努力把古浪建成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和甘肃乳都。加大良种繁育及品牌培育,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莱等国内外肉牛品种,西门塔尔、海福特能繁母牛品种,荷斯坦奶牛品种;加强基层人工授精点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肉牛冻配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奶牛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全面提升牛良种化水平,良种化率达到92%。

2.3 蔬菜产业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建设地域特色鲜明的精细蔬菜、绿色高原夏菜、露地蔬菜优势产区,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进蔬菜产业园区化发展,多措并举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在黄羊川、十八里堡等南部山区乡镇,永丰滩、海子滩等川灌区乡镇,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高原夏菜和露地蔬菜,打造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加大良种繁育及品牌培育,依托已建成的蔬菜育苗基地,年筛选确定适宜种植蔬菜新品种10个以上,繁育蔬菜种苗达到5 000万株以上,不断扩大甘蓝、娃娃菜、莴笋、辣椒、番茄等露地蔬菜种苗的统供率;加快建设海升集团育苗基地和富民新村育苗基地,推进串收番茄、彩椒、水果胡萝卜等高端果蔬品种培育,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效益。积极培育“八步沙”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激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甘味”农产品品牌认证。

2.4 食用菌产业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托黄花滩移民区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和沿山区冷凉气候条件,突出“两区+多点”产业布局,着力打造南部山区和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食用菌产业带,加快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充分发挥县内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作用,进一步完善“抓两头、带中间”生产模式,跟进做好菌袋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回购等生产服务,努力形成企业、合作社、大户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育种力度及品牌培育,充分发挥县食用菌技术研究院作用,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技术支撑,以菌种生产成本低、播种后萌发力强、萌发率高、栽培高产等指标为方向,建立适合古浪县推广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体系。引导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意识,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持续提升“八步沙”“祁连山珍”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用菌品牌知名度。

2.5 饲草产业

培育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饲草种植基地,沿山区种植燕麦、黑麦、箭舌豌豆、红豆草为主;沿川区种植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为主;沿沙区种植青贮玉米、苜蓿为主。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发展青贮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管理,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同时,加强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等环节技术服务,推广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和全株青贮、苜蓿裹包青贮等优质饲草加工技术,青贮玉米单产达4.5 t/667 m2,苜蓿产达800 kg/667 m2以上。2021年,发展优质饲草2万hm2以上,饲草总产量达90万t以上。

2.6 禽产业

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持续加大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以德青源金鸡产业园为依托,在沿川区,重点发展蛋鸡规模化养殖,辐射带动银凤、诚和、兴财、远大、金凤源、绿海、汉漠等县域内规模蛋鸡养殖场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和标准化生产。以横梁乡3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为依托,在沿沙区,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收购、技术员驻场指导等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肉鸡产业。以十八里堡、古丰、西靖、民权等乡镇规模化肉鸽养殖基地为依托,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模式,持续扩大肉鸽养殖规模。2021年底,禽存栏达220万只,其中鸽存栏达20万只。

2.7 生猪产业

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生猪贷款贴息项目等,落实奖补政策,扶持规模养猪场(户)引进大白、长白、皮特兰、杜洛克等国内外生猪优良品种,改造提升养殖设施设备,全面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持续扩大生猪保险覆盖面,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春秋季动物防疫免疫工作,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全县改造提升规模养猪场40家,生猪存栏稳定在18万头以上,其中,能繁育母猪2万头以上,出栏32万头以上。

2.8 果产业

持续推进经济林果提质增效,确保现有基地持续发展、产量产值倍增,今年开始每年完成提质增效1万亩以上,针对古浪县设施葡萄品种老化、效益低的问题,计划利用3年时间逐步淘汰“红提”品种,引进高端市场需求的“紫甜无核”设施葡萄新品种示范推广,完成设施葡萄更新换代,有效保障全县设施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以村集体经济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做好现有枸杞田间管护,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树立品牌发展战略,在做大做强现有的枸杞品牌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有机、沙漠绿色、健康养生”为特色的“古浪生态枸杞”品牌。

2.9 马铃薯产业

因地制宜优化马铃薯产业布局,在南部山区发展高淀粉及菜用型品种,在川区乡镇发展订单马铃薯,在沿沙区乡镇发展全粉、薯条薯片加工型马铃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发展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管理,不断扩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充分发挥甘肃正阳、高原薯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生产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依托企业建成马铃薯精深加工生产线,加快推进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提升附加值,实现产值倍增。

2.10 中药材产业

持续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以外引内培方式,支持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企一基地,一村一基地,以订单形式创建稳定的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在南部山区发展芍药、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中药材,在川灌区推广黄芪、甘防风、甘草、白芍、板蓝根等特色中药材。充分利用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南药北储、东药西储天然药仓等优势条件,做大做强古浪黄芪产品品牌,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发展梭梭嫁接肉苁蓉、锁阳等沙生药材。

2.11 古浪香瓜

以黄花滩移民区生产基地为主,以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新型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以及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为抓手,积极推广三茬瓜种植模式,保证香瓜四季供应。2021年古浪香瓜发展规模达到13.33 hm2。充分用好古浪香瓜地理标志,进一步挖掘产品品质特性,持续提升古浪香瓜品牌,发挥品牌优势,提高古浪香瓜知名度。

3 古浪县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3.1 坚持党建引领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推进“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振兴。建立县级领导包产业、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示范点的“8+N”产业推进机制,以及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各类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落实机制,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一个产业配备一个团队、一套政策、一批企业、一个品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3.2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围绕产业集群、园区建设、品种培育、农产品加工、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和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产业、园区与专家及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机制,牛、羊、蔬菜3个省级产业集群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培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技术队伍。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政策措施,支持返乡人员创办经营实体,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

3.3 强化政策扶持

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和甘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计划实施,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汇聚政策、项目、资金等,优先支持产业集群、种养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用于设施改造、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品种范围,将农产品、生猪、牲畜、奶牛、肉鸽等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范围,逐步实现“8+N”产业全覆盖。

3.4 加强宣传督导

开展“8+N”产业专题培训和宣传,广泛宣传产业政策、发展模式、扶持措施、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

猜你喜欢

基地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的基地我的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