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探讨*
2023-01-04李均兴
李均兴
(天祝藏族自治县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甘肃 武威 733299)
随着农业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广大农机工作人员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1 农机专业合作社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新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业成为重要战略发展趋势。在整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农机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农机合作社不是一个单一的、片面的组织,而是一个科学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系统。站在农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多种机械化作业服务。并通过科学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实质性优化农业机械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
2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明显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处于较低的层次,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生产形势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化程度较低
现阶段,很多农机合作社还处于非常松散和自发的状态,制定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一条龙服务意识[3]。并且使用的农机老化问题严重,无法按照农业作业标准完成相关工作,这导致作业开展质量较差,无法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更无法满足农艺发展需求,不能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2.2 操作人员水平低
大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为农民,他们受到学历、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操作中缺乏规范性,无法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农机,这不仅阻碍了农机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发展水平。同时,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差,没有认识到正确操作农机的重要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
2.3 运营管理质量低
在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既懂经营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质量低,无法从根本上提升经济效益,更无法向更多地区辐射。
2.4 操作核查问题多
由于操作手登录的终端与管理者登录的终端系统显示的界面不一致,导致核查中的很多困难。如:操作手登录的系统看不到具体作业地块的亩数、经纬度与行驶轨迹,系统以一天作业面积的亩数累加显示,作业轨迹的回放不能以核查的单地块进行回放,只能以一整天进行回放甄别。
2.5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链条不完备
据了解,目前各地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链条均存在一定缺陷,加上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失,基层并不重视完善社会化服务链条。此外,在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时,存在一些风险,操作难度偏大,而且这个风险是贯穿整个服务过程的,很有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农业服务工作的品质。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措施
3.1 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机构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科学的议事规则,完善利益分配、服务合作等制度,报大会通过后实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秩序、权力运行、工作职能等方面有法可依,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股份制经营管理体系。
3.2 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将相关法律、政策制成手册,分发给合作社和农机经营者,让他们更加自觉、全面地了解和学习相关政策。其次,利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农机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力争家喻户晓,进而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再次,在适当时间组织合作社成员参与短期培训,使他们在培训中掌握农机专业合作社实际的运行与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与法规政策水平。最后,通过参观考察、短期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着重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业务骨干,全面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水平和能力。
3.3 有效拓展社会化服务
首先,积极实施机械跨区作业。农机主管部门应适时广泛地收集粮食产区信息,及时反馈给本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应根据情况进行合理调度安排,在保证不耽误农时的基础上,组织技术含量高、性能好的农机具开展跨区域经营,有效拓展市场,增加经济收入。其次,积极开展订单运营服务[5]。当前,订单工作是农机合作社适应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方向。农机合作社要提前考察就业市场,与农机用户签订相关协议,并按照相关协议开展机械运营服务,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收集信息的问题,还可以提前安排计划,降低成本,帮助构建稳定的区域运营市场。最后,适当进行规模化经营。农机合作社必须与区域农民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对承包服务对象的土地和农作物统一安排多个生产环节,实现价格、运输、加工、养殖、经营、收获的统一,全面发展农机服务,实现农机服务社会化,这不仅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而且有利于集中分散的地块,真正实现社会化服务耕、种、防、收的统一。
3.4 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措施
首先,农机合作社要协助地方政府发行招商引资的激励政策,将农村土地开发、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发展有效结合。将招商引资、农民回乡发展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衔接,引导农户强化合作,真正做大做强,为其发展增添活力。其次,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免收通行费,对农机维修等项目免征所得税[6]。最后,需要获得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鼓励购置高新技术、新型农机,切实落实叠加补贴。多渠道获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强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从根本上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7-8]。
3.5 强化作业质量面积确认
为确保农机服务作业质量,要明确服务对象、作业地点、地块信息、作业面积、作业环节等内容,服务组织完成每个服务地块任务后,由服务对象、村委会负责人、乡镇负责人签字确认,确保服务质量、服务面积。
3.6 制定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标准
针对公益性服务来讲,主要包含农业减灾、农业防灾、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技术培训,这些服务应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并全程负责。关于生产经营性服务,应鼓励多元形式并存,并增加扶持力度。扶持过程需要制定极具操作性的规范化标准,支持的服务组织要形成具体规模。支持的此类组织,要具有健全的组织规范,在业务运作以及财务管理方面都要达到具体标准。这一类组织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业务取得理想成果。
3.7 加大生产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
首先,注重增强引导力度,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推动农机服务组织的进步与发展,有目标地支持一些发展态势较为优良的农机服务组织,通过扩大宣传范围,在农户群体面前发挥榜样作用,带领广大农户一起动起来。比如,针对目前的零散农户来讲,应积极为其提供服务与帮助,针对这些农户加大引导力度,给予充足的支持。其次,注重增强设施建设力度,安排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建设资金以及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经费,完善每一类服务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组织规范化程度。最后,提供优良的技术培训以及指导,结合阳光工程资金培训活动或者开设专业农业技术培训班,针对合作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便能真正提高其农业服务的科技含量[9-10]。
3.8 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为了有效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由上级部门拨发专项补助资金。选择一些基础较为扎实的乡镇,展开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针对机防、机耕、机插、育秧及机收等进行统一培育,以大户形式、合作社形式、公司形式、协会形式实施财政补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定服务补助环节及具体标准,结合各试点情况,明确服务组织补助标准,细化补助内容。补助方式可以选择服务对象与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到专业主管部门备案。在完成服务合同后,服务对象需要签字确认,再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精准核定作业量。财政部门参照职能部门的核定合同,拨付具体数量的补助资金。当服务组织收到补贴资金时,需将这些资金用来购买大型农机作业机械、高效植保或者购买病种灾害保险,其余一部分资金可以用来弥补服务组织在其他服务工作方面的支出。为了推动试点工作高效落实,每一试点单位都可参照试点资金比例,适当提取项目管理费,用于服务试点立项、检查验收以及管理档案等。
4 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民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其服务不仅得到农民的认可,而且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1 有利于缓解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追求不断提高,农村的青壮年不断向城市转移,这降低了农业发展稳定性,导致农业发展出现新问题。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扩大了农民使用农机经营的范围,让农民用最少的成本、时间和精力管理承包地,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不稳定和劳动力转移问题。
4.2 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农机流通效率,提高了农机销售量,增加了农机配件供应,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组织农机开展跨区域作业,农机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4.3 有利于健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后,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从根本上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效率,提高农机作业收费的科学性,为提高农业生产者利益提供必要保障,有效拓宽农业收入渠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全新的活力,也为农机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
5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果
5.1 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效益
各地区在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切实改变了当地农民思想认知,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这一层面发挥了实质性价值。一方面,为生产技术交流营造了优良环境,农民不再局限于封闭思想空间,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互相帮助、学习,在短期内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淘汰了一批农业生产机具,引入更多现代化、科技化农机设备,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另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运行,令农民群体意识到现代农业生产机械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收益验证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5.2 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科技+农业”的发展目标,用科技辅助农业发展,用技术带动农业生产,可在短期内增强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准,改变零散式、个体式农业生产状态,变为规模性、集约式农业生产,开辟现代化农业生产线。同时,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电气技术,更为日后扩大现代化农业规模夯实了根基。此外,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应用效率。农业机械的应用,并非单一、片面的流程,而是经过系统、科学布局,通过专业合作社科学配置各种农业资源及设备,结合每个农户实际生产需求,考虑农耕季节客观因素,合理投入机械设备,为提高农业机械应用率奠定基础。
5.3 充分展现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性及作用性
在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后,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可达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效果,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状态。一方面,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引进了先进设备,增加了技术、资金投入,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面积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打开了农业经营者眼界,为农机技术企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并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减轻了农业生产者压力,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府机构服务职能。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积极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优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正确认识农机合作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动力,为农民收入提升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