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农业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
2023-01-04陈虹
陈 虹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创意农业发展理念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以该发展理念为基础,开展乡村发展工作可增添农业生产的观赏性、体验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农业生产的潜在价值,同时不破坏乡村原有环境。合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是发展创意农业的基础条件,分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可提高利用效率,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1 树立科学开发理念
1.1 提升文化软实力
乡村文化资源是发展创意农业的基础条件,在树立科学开发理念时,应重视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的潜在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可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1)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在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时,应将丰富农产品文化底蕴作为主要开发理念。2)以人类的思想与感情为基础设计文化产品,并使其成为当地文化代表,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并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
创意农业中的乡村文化资源可作为农业生产的要素,并可融入各种乡村产业中,提高乡村文化软实力以增添产品的附加价值。
1.2 建设完整产业链
完整的产业链是将各种乡村文化有机结合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创意农业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时,应将产业链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完整的产业链应具有以下特征:1)产业链中应明确文艺活动、生产技术、农产品等之间的利益关系,拓展乡村文化发展的范围。2)产业链应具有层级结构,明确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与辅助内容。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农业园,但由于其价值体系不完整,导致其园区功能局限性较强,并未发挥其应有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效果。
由此可见,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应作为创意农业的主要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经济效益。
1.3 凸显地方文化
重视凸显地方文化应作为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理念,这种开发理念可实现人与经济共同发展,更符合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目标。为实现凸显地方文化的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转变发展理念:1)将乡村社会多元发展作为目标,明确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2)维护产业结构多样化,保持原生态的乡村风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完善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文化在创意农业中的作用。3)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尽最大可能保持乡村原有风貌,使创意农业体现较强的乡土气息。
1.4 构建城乡共同体
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重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并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可有效提升“三农”政策的经济效益。实现开发理念的转变,构建城乡共同体以促进乡村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1)城市应帮助乡村开发文化资源并予以资金赞助,快速解决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创造更多可能[1]。2)重视转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式,提升乡村开发文化资源的效率,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价值。
构建城乡共同体可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提升“三农”政策的经济效益,并为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开发创造更多机遇。
2 保护乡村文化
2.1 立法保护
在乡村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乡村文化是重中之重。虽然各地均有乡村文化保护的方式,但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约束,导致乡村文化保护工作效果不佳。为提高文化保护的力度,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范乡村文化保护的方式与流程。各地乡村发展相关部门结合法律法规制定乡村文化保护措施,合理规划乡村文化的开发方式,提升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效果。
2.2 提升文化保护的地位
未充分认识到文化保护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是限制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重视乡村文化保护,并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文化保护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1)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乡村文化保护体系,体现政府在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培养相关人员的文化保护意识。2)负责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具有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在规划过程中不会破坏乡村原有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保护务必要作为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确保管理者与规划者均具有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使乡村文化资源发挥其潜在价值。
2.3 确定工作重点
为提升乡村文化保护工作的效果,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明确文化保护的工作重点,采取如下措施实现发展与传承并存的保护目标:1)确保创意农业中居民与自然可和谐相处,原有乡村生活环境未被破坏。2)应保护乡村原有布局,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发展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原有文化特色,同时促进经济发展。3)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作为保护重点,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将其发扬光大。
2.4 发展农业旅游
发展农业旅游是保护乡村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创意农业理念应用于实际的体现方式。因此,相关部门为科学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可采取如下措施发展乡村旅游业:1)设计体现乡村文化的旅游项目,明确当地旅游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农业旅游宣传力度。2)打造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区,并丰富景区的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2]。3)充分开发乡村原有节日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既能够提高乡村经济发展速度,又不会破坏乡村原有文化资源。
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其保护乡村文化的作用。
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3.1 建立学习型人力资源组织
建立学习型人力资源组织是创意农业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利用效果的主要方式,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升乡村人才利用率的基础条件。政府为保证文化资源开发的效果,可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学习型人力资源组织:1)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人力资源组织的投资力度,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开展乡村居民培训,在乡村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居民的文化资源开发意识。2)与创意农业优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获得更多人才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人才的水平,同时调动居民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3.2 完善培训机制
在乡村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提升居民文化资源开发意识的有效方式,可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创造基础条件。完善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培训机制应包含以下内容:1)重视开展居民文化培训活动,充分发掘乡村居民的文化潜力,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创造良好乡村文化开发氛围。2)对乡村居民开展定向培训,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不同天赋,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提供更多人才。
通过培训可提升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为乡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更多可能,同时可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速度与质量。
3.3 推进创意农业项目
乡村人力资源组织应重视推进创意农业项目以提升管理水平,创意农业项目将乡村居民的身份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脑力劳动者,可快速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推进创意农业项目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乡村内建立创意农业项目示范基地,使乡村居民真切感受到文化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难度。2)组织居民参观创意农业项目示范基地,切实体验身份转变后的工作内容,消除其参与创意农业项目的思想负担。
推进创意农业项目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居民完成创意农业下的身份转变,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优化管理方式[3-4]。
3.4 优化人才待遇
优化人才待遇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主要方式,对提升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人才是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相关人员应重视优化人才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工作薪资,薪资是工作价值的体现,只有提高人才薪资才能吸引更多人才。2)完善奖励机制,组织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创意相关比赛,并设置合理的奖励,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提升其工作成就感[5]。3)在工作地点为人才提供宿舍,满足人才工作中的生活需求。
优化人才待遇可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对构建创意农业的积极作用。
4 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治理措施
4.1 完善乡村领导组织
目前,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未形成完善的领导组织,处于各地单独规划状态,各乡村区域间缺少交流机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应成立领导组织,增进各区域乡村间的合作关系,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效果。完善的乡村领导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其存在价值。1)领导选拔机制应公平,确保各区域相关人员的竞争机会均等。2)领导组织成员应具备较强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能力,可引领各区域乡村开展合理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工作。3)领导组织成员需具备组织活动的能力,有效加强各区域间的经验交流,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创造更多可能[6-7]。
4.2 治理主体多元化
为实现各区域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管理,应设置多元化治理主体,扩大创意农业的发展范围,加快乡村发展的速度。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治理主体应多元化,乡村政府、资源开发管理人员以及乡村居民都应成为治理主体,打破治理工作的层级限制[8]。多元化治理主体弥补了传统单一治理主体的工作局限性,各治理主体可在治理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弥补其他治理主体的能力缺陷,保证创意农业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治理效果,全面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创意农业发展理念的落实速度。
4.3 民主化治理
在以往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治理工作中,大多把经济发展作为治理的目标,而忽视了人在治理中的需求。因此,在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治理应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目标。创意农业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人对文化的需求长期存在。由此可见,采取民主化治理措施是乡村统筹规划的重要措施。以人为本的治理目标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经济发展作为辅助,明确发展经济的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关统筹规划人员应将居民的需求作为依据进行发展规划,使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既不违背居民的内心意愿,又可实现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
4.4 创新治理方式
创新治理方式是提升创意农业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治理效果的主要方式,更满足于新时代的治理需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创新治理方式,最大限度提升治理效果:1)搭建完善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文化资源开发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治理中的作用。2)提升信息管理平台的兼容性,使大部分乡村居民可使用该平台了解信息,激发居民参与工作的积极性。3)完善乡村互联网技术条件,为创新治理方式创造基础条件。创新治理方式是提高治理力度的主要方式,同时可提高治理效果,并为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创造有利环境。
4.5 融合治理结构
乡村治理包含自治、法治与德治三种结构,为提升治理效果,相关人员应融合三种治理结构,使其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传统治理结构中,各层管理人员无直接联系,导致治理效果一般,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程度受限。将三种治理结构融合可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各部门与个人间关系紧密,降低治理工作出现疏漏的可能性[9]。融合治理结构对提升治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优化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效果。融合治理结构更符合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治理需求,对乡村发展具有积极影响[10]。
5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创意农业中 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可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改善乡村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时代的乡村发展需求,各地都应重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其潜在经济价值,使乡村发展与文化保护相辅相成,为创意农业理念应用于实际创造有利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