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乡贤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基于山东省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探索

2023-01-04董文华辛正果

南方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乡贤建设文化

董文华 , 辛正果

(1.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2.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1 研究背景

受“皇权不下县”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的教化熏陶,乡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但直到明清时期,乡贤才真正参与到地方治理中,他们在朝廷政令向下的有效实施、民间社会愿望的上达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乡村的发展。

2015至2018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提及要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乡贤文化。2019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直接或间接强调了要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从2019年“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到2020年提出“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再到2021年提出“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乡贤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2]。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借助新乡贤文化的力量,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2 新乡贤的主体

新乡贤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类人群:

一是体制内离退休返乡的“五老”,即在体制内离退休返乡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老军人,他们社会资源丰富、专业技术能力强,离退休后,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与资源为家乡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乡村基层一线的“三老”,即长期工作在乡村基层一线的老支书、老主任、老党员,他们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熟悉乡村事务,在村里具有很高的威望,退休后仍积极发挥余热,因而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宝贵财富。

三是当地各行业的模范人物,即当地的致富能手、劳动模范、文明榜样、道德楷模等,他们长期在乡村建设中辛苦耕耘,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开阔,说话、做事高人一筹,能够为街坊邻里排忧解难、仗义执言,因而具有一定威望,成为新时代乡村的贤达人士。

四是新市民和企业家,即从农村走出去后经历了城市文明和市场经济洗礼的经济建设能手以及回乡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他们凭借自己的辛苦打拼,掌握一技之长,但仍心系家乡,根据家乡实际情况,回乡创业,带领家乡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五是从乡村走出去的高层次人才,即从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他们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家乡的发展,通过项目投资、技术支持、专利出让等方式,为家乡发展出钱出力,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 山东省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卢志渊(2021)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前CNKI中有关乡贤文化进行的研究,发现山东省对于乡贤文化的个案研究数量仅为两个,远远落后于南方省份,山东省涌现出的乡贤文化优秀个案相对较少,需加强乡贤文化的培育及挖掘[3]。2018年,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明确指出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基于以上两点可知,山东省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3.1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乡贤文化建设

从2004年到2021年,连续18年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强调“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中央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乡村发展迅速。山东省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五个振兴”协同发力,取得瞩目成绩。但相对于城市来说,城乡差距仍然很大。2020年山东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 329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7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8倍。除收入差距外,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公共设施,无数乡村精英进入城市定居工作,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发展竞争力低下,乡村发展出现人才资源稀缺、乡村经济发展空心化、传统乡村文化分化瓦解等问题。因此,引导新乡贤反哺乡村,充分利用其知识、技术和宽广的视野,敢立潮头、拼搏进取的精神等先进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对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意义重大,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乡贤文化建设。

3.2 新乡贤文化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2.1 新乡贤引进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要求就是积极发展乡村经济,而新乡贤回归乡村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信息、知识、技术以及人脉等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进而提升乡村产业结构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4]。

3.2.2 弘扬新乡贤的道德榜样示范,营造文明乡风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在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乡村文明。第一,新乡贤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他们反哺故乡的乡土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化乡民的作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更有利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新乡贤诞生于开放、包容、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孕育于民主、平等、法治的现代社会,他们已成为乡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新乡贤反哺故乡,可以用自身事迹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身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农民的情感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第三,新乡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对村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外部激励作用,其榜样力量可以教化乡民,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角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现代文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3.2.3 发挥新乡贤的引领作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传统道德秩序的瓦解和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乡村治理面临着内源性权威缺乏与外生性权威弱化的双重困境[5]。积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让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能够为我国乡村治理注入新的动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乡贤作为乡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拥有丰富的知识、资金、技能,他们往往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他们能够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凝聚、村民利益表达等方面弥补基层政府的缺位,为乡村治理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二,新乡贤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在政府、市场与村民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整合各方利益,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第三,新乡贤大多来自农村或曾经生活在农村,他们了解农村,熟悉农民,并且他们思维开阔、社会资源丰富,他们参与乡村治理,更容易被农民认可和接受。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

目前,山东省很多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新乡贤资源,设置专门的乡贤机构,助力乡村振兴,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仍有很多农民对新乡贤文化不了解,新乡贤文化建设仍面临着传承研究有待提升、新乡贤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新乡贤文化认同度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山东省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1 科学传承,创新发展

第一,要立足山东省文化振兴的实际需要,借鉴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经验,结合自身文化发展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可传承的新乡贤文化[6];另外,在传承的过程中要传递社会正能量,既要重视“富”乡贤、也要重视“文”乡贤[7]。

第二,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新乡贤文化内容[8]。新乡贤可以带动产业兴旺、倡导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从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再到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新乡贤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9]。但是从山东省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新乡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领域,而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在现有的新乡贤文化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选择和组合,丰富新乡贤文化内容,充分发挥新乡贤文化的作用,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4.2 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乡村生活

新乡贤文化能否融入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成败[10]。实践中,新乡贤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来自村民的信任危机,所以新乡贤文化融入乡村生活需要政府引导、典型示范以及正面教育等措施,使新乡贤文化全方位地融入乡村生活,真正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力量。

第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本地区新乡贤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将新乡贤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中,并进行指导性规划;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从政策制定、宣传教育、正向激励等方面搭建平台,鼓励新乡贤文化建设融入乡村生活。

第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根据卢志渊的调研,南方省份的乡贤文化挖掘要比北方省份深,所以,要积极向南方省份尤其是浙江、广东学习,充分挖掘本省的新乡贤文化资源[3]。另外从全省范围来看,临沂、淄博、潍坊等地都在积极挖掘本地新乡贤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所以,既要积极学习典型示范区的经验做法,还要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地区的新乡贤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乡贤文化。

第三,要坚持正面教育。在新乡贤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将新乡贤文化建设融入农民的精神生活,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4.3 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新乡贤文化建设会对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利用传统媒体,更要用好新媒体,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新乡贤文化的宣传范围,实现新乡贤文化的全面传播。

4.3.1 合理利用传统媒介进行传播

结合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通过传统媒介提升新乡贤文化在乡村的宣传效果。第一,充分利用宣传册这一类文化载体。宣传手册应精选本地区的新乡贤事迹、新乡贤文化作品,以直白、浅显的语言,让村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和阅读宣传手册。第二,充分利用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可以在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放置关于新乡贤文化的相关书籍和报纸,增加村民对新乡贤文化的了解。第三,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对新乡贤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广泛传播,如通过本地电视台开展新乡贤热线等节目,在满足农民对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加对新乡贤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4.3.2 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

利用新媒体优势,高效、便捷地传播新乡贤文化。第一,利用网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乡贤文化网站,展现本地新乡贤文化的风采与魅力。第二,将新乡贤人物、新乡贤事迹等采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在平台上进行推送,更加广泛地传播新乡贤文化。第三,借助热门软件,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推送新乡贤文化相关文章,将其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4.4 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调,健全培育机制

为了鼓励新乡贤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调,共同努力构建培育机制,使新乡贤能够返乡、留乡、驻乡。政府要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对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充分挖掘本地区历史资源的基础上,为新乡贤文化建设搭建相关工作平台,社会要形成尊重新乡贤、以新乡贤为荣的良好风气。另外,在新乡贤的子女及配偶家属保障机制方面也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的共同努力,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对新乡贤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社会声誉等进行充分的肯定和保护,从而让新乡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猜你喜欢

乡贤建设文化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