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2023-01-04陈哲威任康宁

南方农机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农作物

陈哲威 , 任康宁 , 王 影

(吉林省红石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标准农田主要指的是对农田进行科学化管理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打造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农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某些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农作物得不到及时、充足的灌溉,导致高标准农田的发展进度比较缓慢。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高标准发展。

1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向来重视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节水灌溉投入,有效扩大了节水灌溉面积[1]。就目前来看,我国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一半,并且这一数据仍在不断上升。据调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每亩可节水120 m3~250 m3,作物增产10%~30%。但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不断进行技术推广。

2 影响高标准农田中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科技含量,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指的是受气候、地质条件、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季节性缺水,使得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水源,这将影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进程。

2)人为因素。一方面,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低,导致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制度支持。

3)经济因素。节水灌溉技术需要相应的配套设备,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引进设备。此外,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给引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民带来了资金压力。

4)技术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大多属于新技术,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具体落实过程中技术手段不到位,影响高标准农田节水技术的发展。

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滴灌

滴灌主要是通过低压管道,将农业灌溉水合理转换成持续缓慢渗出的水滴[3]。滴灌技术是对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长时间使用能将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为植株根系的发育提供保障。另外,滴灌技术直接作用于土壤,不会形成地表径流,有效地保障了土壤对水分的吸收,避免了传统浇灌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滴灌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降低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和化肥用量,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但在使用滴灌技术时需要保障滴灌孔的流畅,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3.2 喷灌

所谓喷管灌溉技术,其实就是通过均匀平喷的方式,对大面积农作物进行有效灌溉[4]。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区域,可有效降低灌溉过程中的人力投入,且具有很高的灌溉效率。主要通过管道输水的方式,有效地控制灌溉数量和强度,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喷灌时,需注意风力的影响,当风力较大时,很容易将喷出的水分吹散,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尽可能选择4级风以下的天气或夜间进行;同时,该技术的成本投入较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3.3 管灌

管灌技术主要是低压塑料管道代替明渠对农田进行输水灌溉的新型灌溉技术[5]。应用该技术时需要以电机作为动力将水源供至输水管中,在此压力下将水逐级送到农田中利用管道分水口对不同田畦进行灌溉。由于通过管道输水的方式,管灌的渗水量和蒸发量极小,有效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并且管灌设备安装简单、价格低廉。此外,管灌技术与滴灌技术相比管中水流量更大,降低了管道堵塞的概率,受地形因素影响也较小,成为广泛普及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

3.4 微灌

微灌技术是一类灌溉技术的统称,包含多种灌溉形式。微灌技术主要采用滴灌与脉冲灌溉应用形式,农户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确定其需水量,进而选择更为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6]。对于大棚种植来讲,可以很好地保温保湿,会选择微喷、滴灌。对于常规种植来讲,一般选择脉冲灌溉,确保水分供应充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水量。此外,采用微灌时可在其中添加化肥、药剂等,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也伴随着一个问题:容易导致盐分的积累。因此,微灌技术不能长期使用。

3.5 提水灌溉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地表水较多且地势落差较大的区域,地高水低而无法借助河流落差进行自流灌溉的地区,可发展提水灌溉技术,其在本质属于滴灌技术的分支[7]。应用提水灌溉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设备,利用水泵从水源地取水,将其供应到配水主干管道中,通过管道上的小孔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使用该技术进行灌溉时,需要保障一定的高度差为滴灌提供充足的动力,属于滴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在滴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配套设备,因此比滴灌有更大的成本投入。

3.6 防渗技术

防渗技术也同样是农田灌溉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节水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8]。在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时,一般会铺设许多管道,此时,若不具备良好的防渗能力,会增加渗透到地下水分的含量,因此,使用防渗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防渗技术明确划分了农田灌溉区和非灌溉区,保障了灌溉水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势条件,受外在因素的影响,管道渗漏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增设渗水收集装置的方式,将渗漏的水资源重新收集起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策略

4.1 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地区的水源、土壤、阳光、空气、地理环境等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技术。例如:对于水资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农作物集中种植区,可选择喷灌。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选择滴灌。对水资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小块种植区,可选择管灌等。在满足当地灌溉要求的同时,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9]。

2)根据经济发展条件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在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选择节水灌溉技术也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条件,包括农作物种类、土地经营方式、技术、价格等。例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节水灌溉技术应选择高性价比,既要尽可能地满足灌溉需求,也要降低成本投入。对经济发达的地区,应主要以节约水资源为依据,尽可能选择节水效率高的灌溉方式。

3)减少输水环节的水资源浪费。就目前来看,我国农田灌溉输水方式以渠道为主。由于输水线路相对较长,在输水过程中很容易因渗漏地下、太阳蒸发等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不符合高标准农田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切实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可以采用提高渠道的防渗性、管道输水降低蒸发率等措施。

4.2 规范管理工作

1)全面了解地区情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之前,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全面了解本地区的情况,掌握农作物的习性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节水灌溉规划。例如,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具体需求量;依据自然因素变化周期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生产等,并由相关部门分析与总结各类数据,为后续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10]。

2)明确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内容。在完成上述一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管理内容,规定高标准农田灌溉的具体标准,以节水量为主要参数,要求灌溉时必须达到规定的节水标准,同时,也应明确农作物的灌溉方式、灌溉技术使用方法等,指导节水灌溉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注重其操作性。

3)建立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区域管理模式。相关部门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设计农业种植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另外,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融入到群众中去,积极开展走访调查,大力宣扬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性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种植发展的意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工作中,将节水灌溉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4.3 培养专业人才

1)加大预备人才的培养。从国家层面出发,面向高中毕业生宣传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采取降低学费、助学补贴等措施,鼓励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相关专业;对于在校学生,由国家设置相应的奖学金制度奖励在专业领域成绩优异的学生,以此提高其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对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国家通过积极引导就业的方式帮助其到农业领域就业,实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2)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定期邀请高校教授以讲座、研讨会的形式,宣传高品质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或者安排人才到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有效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同时,为了检测培训成果,当地农业部门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其他人员培训的动力;对于成绩不理想的人才,通过约谈的形式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不足。

3)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各地的农业部门应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以文件的形式规范人才引进流程,为节水灌溉技术在高标准农田中的应用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选择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如咨询、实习聘用、技术合作等,但都要以专业技术为主要考核依据,综合选择专业技术高的人才。此外,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需要设置相应的补贴政策,也可以采取事业编制的形式。

4.4 落实扶持政策

为了最大限度地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需要落实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扶持政策,降低农户引进新型灌溉技术的成本投入,这就要求国家从现实角度出发,通过以下三点措施,推动两者的结合。

1)提升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提升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是发展节水技术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播放、组织活动等形式,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创建模范村庄的形式,向农民展示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鼓励农民积极引进节水灌溉设备。此外,也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定期到村庄讲解节水技术相关知识,以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2)加大资金投入。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并将其投入到相关领域中。同时,政府部门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资金需求,合理地调整财政支出,保障足够的资金支持。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明确划分财政支持范围,保障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有充足、到位的资金支持。

3)落实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为了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高品质农田的应用,降低农民的成本,需要落实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提高对节水灌溉技术使用补贴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补贴金额。同时,尽可能平均每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补贴金额,避免农民为获得更多补贴而引进一种技术的情况,有效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标准农田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满足灌溉要求,也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对农业发展有深远意义。具体来说,节水灌溉技术在高标准农田的应用,包括滴灌、喷灌、管灌、微灌、提水灌溉、防渗技术等,通过合理地选择灌溉方式、落实规范的管理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落实高标准农田灌溉技术扶持政策等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其在高标准农田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