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01-04

南方农机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型生态农业服务业

吴 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在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而振兴乡村的首要问题在于实现产业兴旺,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进而促进农民增收。2015 年中央1 号文件首次以政策形式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链拓展延伸以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经济发展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和产业要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二者密不可分,都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必然选择[1]。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生态型产业

生态型产业是包括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其基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产业开拓,运用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规律进行产业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完整、技术创新活力强、产业过程代谢效率高等特点。

生态型产业具体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现代科技,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扩散,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工业是以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为指导、注重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的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节约资源,提倡减少生产废弃物和循环利用废弃物。生态服务业是以生态环境资源为发展基础,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并因地制宜发展相关具有可持续特点的服务产业[2]。

1.2 生态型产业融合

目前学界对于生态型产业融合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产业融合生态化、生态三产融合等相似概念,其内涵尚在创新开拓阶段。生态型产业融合概念即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结合“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用公式可形象地表示为“1×2×3×生态”。在这里“生态型产业融合”和“生态产业的融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生态型产业融合是以产业融合为主线,同时融入生态概念,不仅包括生态产业的融合,还包括产业融合过程生态化和生态保护的融合结果。

就其主体而言,生态型产业融合的融合主体为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可以明确的是,生态型产业融合包含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概念内,但是相较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其发展方式为充分开发生态资源,将生态融入市场形成产业化,同时注重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导向,在产业引进中要注重体现生态效益,在生态保护中要注重产出经济效益,其融合结果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收获[3]。

2 我国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

2.1 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不畅

目前来看,我国生态农业存在着生态价值难以高效实现的困境。我国农村农业的生态价值主要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政府途径,我国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地缺乏相应的转移支付机制,对于生态农业的非产品产出,例如公益林类生态价值缺乏政府赎买机制。二是市场途径,我国农村生态农业难以通过市场使其生态价值变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成果也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变成资金进行良性循环。这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市场体系不健全,难以形成生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生态价值产出难以辐射到更远的市场范围。因此,我国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还不成熟,阻碍了生态价值的有效实现,也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的发展[4]。

2.2 生态融合要素支撑不足

首先是土地要素缺乏。各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后,土地用地成本高,供应量不足。而生态农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对土地要素的需求量极大,土地要素缺乏已经成为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障碍。其次是金融投入不足。生态农业具有农业固有的弱质性,需要的固定资金较多,而且由于生态农业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不畅,其经济效益回报效率较低,所以从资金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导致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生产资金投入。大部分地区农村人口人均贷款额度非常低,缺乏资金投入就更需要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兜底,就目前来看存在着资金支持不足和资金使用机制不成熟两大难点[5]。最后是市场要素缺乏。农村进行生态型产业融合对周边专业市场提出更高需求,其产业融合的经济产出需要更专业、更广阔的市场来容纳,但是农村地区专业市场不健全,为农村特色产品进行展览的展会基本没有,且产品销售能力严重不足,这也限制了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

2.3 生态服务业潜力欠佳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差,以效益偏低的低端服务业为主,生态服务业难以从传统服务业发展基础获取产业增长点,只能通过寻找产业融合交叉区域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服务潜力尚需大力挖掘。

服务业基础水平低,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产业融合的利润增长点还需要进一步开发。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高,对于产业融合发展较为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例如流通、信息、金融、科技、市场服务等。比如,因生态技术供给侧存在的种种问题,各类经营主体多数情况下只能自身通过同行业网络寻求解决方案,很难获得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技术服务,这也导致当前农业生态转型中,生态技术的采用呈现出很强的民间性特征,极大地阻碍了各类经营主体从事生态生产的转型步伐。在生态农产品消费中,消费者对生产者认可才选择信任其产品,而分散的生产者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6]。因此常常会存在某些生产者在某些环节或者某些情况下放弃生态原则搭乘便车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极大地挫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2.4 缺乏完整的生态型产业体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社会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但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公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特别是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生态企业的规模总体比较小,营销方式单一,销售渠道狭窄,推出的生态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开发和市场盈利能力也较弱。这样一来,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尚未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缺乏整体推进力。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发展效果明显,但是其产业短板还是不可忽视,目前未能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的范围还具有局限性,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产业数量少、项目单一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产业融合进来。其次,农村一些产业虽然已经进行融合发展,但其产业融合度较低,融合领域和融合发展路径较少,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农业多样性功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使得生态型产业融合在生态、旅游、疗养等产业的优势难以发挥,直接制约了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水平[7]。

3 促进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首先要提高农业生态价值产出,生态农业受到经济贫弱和生态脆弱性的双重制约,其生态价值产出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要开展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区来拓展农业生态产出的产业链条。可立足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农业为产业基础,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依托龙头企业和产地市场,积极创建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区。通过统筹区域规划、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循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生态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加工、流通、市场、营销等的一体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快相关公共生产及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农产品生态产品持续产出和产地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拓展农业的生产、体验、休闲、观光等多重生态功能产出,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价值提升、利益共享,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水平,为生态农业发展构筑新平台[8]。

同时还要提高生态价值的实现效率,要从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入手,拓宽生态价值实现通道。政府需要进一步规划好生态价值核算工作,以政府奖惩激励制度、生态产权制度改革、市场拓展制度等为制度保障,生态产品市场要明晰产权、健全体系,最终通过规范交易规则来促进生态价值实现。

3.2 激活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

首先,需要补充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对于土地要素缺乏的情况可以通过建设产业融合园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进行补足,以园区建设进行农村产业融合的集中化生产,还要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农业用地,为生态型产业融合提供土地要素供给。

其次,需要整合金融资源,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引导政策性银行适当放宽支持领域,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针对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产品,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在涉农贷款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补充对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推进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推进生态产业化建设提供信贷资源支持。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产品创新力度,强化金融系统建设;加大融资力度,开发信贷、金融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9]。

最后,还需要拓展产品市场,拓宽市场渠道,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还要针对周边竞争者的产品确立自身比较优势,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产出水平。

3.3 优化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构

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构需要优化,要提高以生态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将生态型产业融合和发展高端农村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其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依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向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倾斜。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直接实现“两山”转化。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碳经济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实现生产过程的低能耗、可循环、零污染。以区域特色品牌为载体,助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增值增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的生态利用型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主题旅游等生态利用型产业,将本地的“绿水青山”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消费品[10]。

高端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点,发展以生态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高端农村服务业是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着力点。目前我国高端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在起步阶段,下一步应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成套齐全的旅游设施,创新以疗养、养生为主的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特殊化、不可再生的旅游体验,提高生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将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下一步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3.4 完善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

农村地区需要协调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为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个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体系是两个闭合的循环经济圈,从外部资金环境来看,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体系对资金投入需求量大,生态农业需要财政补贴来保证其发挥农业基础性作用,需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与扩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同时需要大力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吸引外资、央企、民资、侨资对生态工业进行资本注入。从内部融合环境来看,生态农业是生态型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产业,它为生态工业提供原材料,也是生态服务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生态工业在其中起支撑作用,一方面承接生态农业,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对生态服务业起到发展支持作用;生态服务业是实现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点,是未来农村生态型产业融合经济体系中利润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

猜你喜欢

生态型生态农业服务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集众智”的生态型交流平台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