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伟大建党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内在逻辑及时代价值
2023-01-04徐求真张芝雄
徐求真,张芝雄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P1)。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和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高度凝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国的历史起点和精神原点。以“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形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生动实践[2](P21),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其源自伟大建党精神[3](P4)。深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逻辑进路
党的百年征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都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端,有着独特的历史方位和政治使命,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有着内在统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即源自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源自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斗争实践。
(一)历史逻辑:源自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抗争,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求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P3)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这一阶段,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怕牺牲、积极投身救亡图存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让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赢得解放的希望之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改造中国,其方法在于“投身劳动界中,和劳动者联合一致,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5](P19)。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的早期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进行了激烈斗争,并到工人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5](P20)。1921年7月,毛泽东等来自各地的13名代表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发动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救亡图存的客观需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处于极端白色恐怖的环境中,时刻面临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我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面临被敌人消灭的极端危机。面对危机,要不要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保存革命火种,挽救革命成果,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毅然引兵井冈山,在罗霄山脉中段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一万多人转移至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成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日益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开启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的光辉历程[6](P15)。
(二)理论逻辑: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7](P3)这“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造史的深刻总结,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根本遵循的重大意义。其中,“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逻辑在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内在逻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融入新实践创造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和强党“靠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井冈山精神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正确革命道路等重大理论问题。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发展过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革命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境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团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积极投身群众运动。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4](P3)。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源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建党实践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创造[8](P7)。1925年,毛泽东在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阶级阶层的革命性,完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其在1927年完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更是对农民运动的情况做了详尽调查,进而制定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政策[8](P8)。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突破了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桎梏,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辛勤探索了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新理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深厚土壤。“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9](P31)。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刚正义烈的庐陵地域文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核心特征的忠义气节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10](P3)。
(三)现实逻辑:源自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斗争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7](P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失败行动的教训中领悟到,只有从具体实际出发,探索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新道路,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革命先驱孜孜不倦探索救国道路的斗争历程。
早期共产党人的农民运动为革命新道路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组织全国各地党组织开展劳工运动,加强党团建设。1922年7月召开了党的“二大”,出台了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了党的第一部章程,健全了中央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随即到广大农村开展农民运动。1921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大会;1922年,彭湃领导成立了广东海丰县第一个秘密农会,到1923年5月,各地农会的会员数超过了20多万人。大革命期间,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的农民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1926年,毛泽东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领导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其中湖南农民协会的会员数从40万人激增到200多万人。毛泽东在历经32天的深入考察后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村革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指出了规模比较大的农村革命是完成中国革命的重要因素,必须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分配土地、减租减息等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1](P87)。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朱德、陈毅等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遭遇失败后,他们的部队处境危险、减员严重、思想混乱、没有给养、伤病残增多,队伍一度几乎散架,历尽艰险才最终走上井冈山会师[6](P14)。中国革命道路将走向何处?毛泽东同志带领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成功破解了这个难题。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际出发,把大量农民发展到党内来,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理论上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建党之路,成功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下发展党组织的问题[12](P20)。其中的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永新三湾,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和实行党代表制度。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党指挥枪”的原则得到了组织上的保证[13](P65)。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最后确立正确的路线和道路,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结果。
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这三个逻辑共同诠释着红色基因、革命精神、红色血脉的内在一致性。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开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实践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救国道路的新思想、新实践、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既保持马克思主要理论的一脉相承,又有中国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在理论的一脉相承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实践聚焦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的道路走向等核心问题,经过艰难探索,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为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起到了极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沿着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的三大逻辑继续前行,赓续精神谱系、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必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井冈山精神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从缘起到传承的动态关系。尽管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具体在思想旗帜、根本原则、政治品格和价值立场等方面体现着内在逻辑的契合性。
(一)“坚定执着追理想”传承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旗帜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共同思想旗帜。“坚持真理”坚持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坚守理想”坚守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14](P5)。中国共产党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都没有完成的艰巨任务,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他们的慷慨赴死唤起无数后来人,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5](P30)。中国共产党人即使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时也没有动摇理想信念,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高擎火炬、继续前行,充分彰显真正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的信仰追求[16](P24)。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对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它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对中国革命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十分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第一次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7](P23)思想建党原则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极大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
(二)“实事求是闯新路”继承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根本原则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共同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8](P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之中,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勇敢担负起了历史使命,并在长期斗争过程中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初心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求亡图存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在我国复制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方式,先后发动了数百次武装起义,都遭受了严重失败。这些失败让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走教条主义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自己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毛泽东就经常到宁冈县等地开展农村调查,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找到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思想,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红军作战的“十六字诀”。1928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积极性,实现了社会革命的关键一步,并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着井冈山的星火燎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开创了一条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井冈山道路”[19](P13)。
(三)“艰苦奋斗攻难关”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政治品格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共同政治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备的鲜明品格[20](P54)。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13名全国代表冒着敌人搜查和破坏的危险,召开了中共一大,完成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就是与反动势力不懈斗争的历史,就是在顽强斗争中锤炼钢铁意志、凝聚民族力量的历程。据统计,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超过了4.8万名,其中知道名字的只有15 744位,还有3万多名无名英雄一直长眠在红土地上。他们以生命的代价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树立起一座座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丰碑。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官兵的生存环境极度艰苦,当时连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枪支弹药也都非常短缺,部分战士的武器还是鸟铳、大刀、梭镖等。井冈山军民经受住了战场上流血牺牲和生活中被冻死、饿死的巨大考验,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不可想象的困难。面对粮食缺乏,从军长到伙夫一律节衣缩食,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还发动当地军民开荒种粮,生产自救。面对缺医少药,井冈山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小井红军医院。除了从敌人那里缴获部分药品之外,全靠用当地的土办法解决药品和医疗器械短缺问题。面对食盐匮乏,当地军民想尽办法运输食用盐,留下了聂槐妆送盐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最终寻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四)“依靠群众求胜利”坚守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立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依靠群众求胜利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共同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1](P6)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生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22](P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创建的重要经验就是非常注重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为群众谋利益。1927年11月,中国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后,组建了我们党第一个工农兵代表会议性质的革命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选举了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和士兵代表陈士榘组成新政府常委,并推举谭震林任政府主席,下设民政、青工、财经、妇女等多个部门,真正将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身穿单衣却将自己的棉衣送给房东谢槐福,朱德将食盐送给井冈山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陈毅带领红军战士帮助群众干农活等等[19](P16)。中国共产党人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井冈山的人民群众就以自己的热血捍卫红色政权,涌现了吴月娥跳崖、工农护大印等感人事迹。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多次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1928年7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发动第二次“会剿”。当时,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永新县只有毛泽东率领的红31团,敌我兵力相差非常悬殊。红31团广泛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以四面游击的方式袭扰国民党军,并将其11个团围困在永新城附近20余天,创造了红军游击战争的经典案例[6](P15)。
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革命精神作为国之根本、民族脊梁的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3](P42)。在百年奋斗中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集中反映,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道德高度,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贯通着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受埋没,反而会历久弥新、永葆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24(P1)坚持和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旗帜、根本原则、政治品格和价值立场,这是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的根本原因。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培育蕴含红色基因的精神自觉,自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奋斗者、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先锋战士、坚持人民至上的忠实实践者。
(一)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执着追理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19](P14)。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政治信仰和最重要的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25](P11)。
在新时代如何坚定执着追理想?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新的征程上,我们将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越是形势任务艰巨,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越是要勠力同心排难而上,必须把“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7](P4),努力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二是要坚持理论创新,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自觉推进理论创新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在学深悟透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中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心怀“国之大者”,把革命信仰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融合、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融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地上展现出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二)坚守初心使命,实事求是闯新路,自觉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接力奋斗者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27](P2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新时代如何实事求是闯新路?一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像20世纪坚定不移探索井冈山道路一样,从我国国情出发,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践行初心使命的当代价值,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的广阔视野来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铸就中国道路新辉煌。二是要坚持独立自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党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并将其贯穿于道路选择、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外交政策制定等方方面面,时刻保持自力更生、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不信邪、不怕压,以强大战略定力把国家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三是坚持胸怀天下,把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作为崇高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有力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我们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样要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致力于为世界发展贡献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三)坚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政治本色,自觉做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先锋战士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斗争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28](P40)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激励着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正视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如何艰苦奋斗攻难关?一是要坚持敢于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前进中斗争。党的百年奋斗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伟大斗争,就不可能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面临的各种斗争只会越来越严峻,要涉的险滩、要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我们要持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迎难而上,准确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性,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能够冲得上、豁得出、顶得住,勇做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二是要坚持自我革命,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之一就是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当前强调艰苦奋斗攻难关,不是要求党员干部重过苦难生活,而是要在当下仍然保持井冈山斗争时期那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那种勇于担当艰难险阻,特别能吃苦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状态。我们要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持续深入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坚决斗争,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一往无前。
(四)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依靠群众求胜利,自觉做坚持人民至上的忠实实践者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9](P3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我们党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时代如何依靠群众求胜利?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奋斗。要把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评价各项工作的最根本标准,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6](P15)。二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开拓创新是共产党员的鲜明政治品格,更是我们党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推动创新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棒接着一棒干,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不断开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三是要坚持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30](P9)在新的征程上,我们需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无比正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曲折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7](P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21](P5)我们只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传承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接力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擦亮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精神底色,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共产党人价值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价值基石,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政治内涵和实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将共产党人价值观转化为强党兴国的生动实践,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