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1-04肖阳萍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全区现代农业广西

肖阳萍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具有丰富时代和思想内涵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发展尤为关键。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崭新契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快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攸关整个国家全面现代化实现进程[1]。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也是真正激发农村内在活力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产业兴旺归根结底就是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安排[2]。

对于现代农业内涵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出发,对其内涵的本质认知基本观点一致,即认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持续投入的现代要素,不断完善和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环境条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高度融合发展的一二三产业等[3]。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它区别于传统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引领,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广泛地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是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中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

广西是我国西部山区的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把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利于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促进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的农业优质高效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广西基本概况

广西处于我国西部边陲,背靠西南腹地,面向东南亚,首府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唯一举办地,具有沿边沿江沿海的开放优势,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与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广西位于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21.2 ℃,平均降雨量1 653 mm,无霜期长,气候资源利于农业发展。全区总面积约27.76万km2,其中陆地面积占85.59%,海域面积占14.41%。2021 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24 740.86 亿元,比2020 年增长7.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 206元,增长6.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 037 万人,城镇人口2 774.6万人,城镇化率达55.08%。

近几年来,广西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全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为促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积极开展“10+3”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全面启动诸如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等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行动”,大力推动农民脱贫增收、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加速融合。

2 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1 农业稳产增效形势良好

农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2021 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4 015.51 亿元,比2020 年增长8.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6.2%,增速比2020年提高3.2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三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1 386.5 万t,比2020 年增加16.5 万t,增长1.2%。油料产量75.86 万t,增长2.7%。蔬菜产量(含食用菌)4 047.46 万t,增长5.7%。甘蔗种植面积比2020 年减少170.2 km2,甘蔗产量7 365.11 万t,下降0.6%。园林水果产量2 798.08万t,增长13.7%,火龙果、荔枝、龙眼、芒果、柑橘等5种水果产量增长均超过16%。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成为拉动第一产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年末生猪存栏2 128.19 万头,增长16.4%;全年生猪出栏3 113.89万头,增长36.5%。蚕茧产量40.74 万t,增长8.2%。木材产量4 702万m3,增长11.9%。

2.2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广西立足于自身拥有的独特自然资源,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蔗糖、水果、蚕桑、优质家禽、家畜等多个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全国有6成以上的蔗糖、5成以上的蚕茧、8 成以上的花茶产量都源自广西,园林水果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向优势地区聚集,涌现出一批规模价值高达千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2020 年广西已初步建成优势特色产业1 000 亿元产业6 个,500 亿元产业3 个,300 亿元产业1 个,200 亿元产业1 个,100 亿元产业1 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初具雏形。截至2022 年4 月,广西已有罗汉果、三黄鸡、桂系猪、桂西芒果、蚕桑、糖料蔗6 个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名单,大约覆盖全区8 个建设区市超过30 个县(市、区)。

2.3 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创建成绩突出

广西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力争在2025 年做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总量大、品质优、效益好、品牌响、增收实的目标任务。2021年全区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385 1万个,其中区级示范区占339 个、县级示范区占726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持续推进,全区获批横州市茉莉花、柳南区螺蛳粉、平桂区蔬菜等7 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进一步发展,2021年全区有18个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特优区创建名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截至2022 年4 月,全区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7个。休闲农业综合实力入围全国十强,2021年全区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4个,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3个。

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成长迅速

新型农业主体已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西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放在突出位置,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当作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决执行,着力激发新型农业主体队伍活力。2021 年广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累计接近1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499 家,其中国家级49 家、区级319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6 万个,家庭农场10 万户以上,并且大部分都已录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高素质农民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全区有“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和“农业经理人学院”等专门为培育高素质农民而创建的农民职业学院8 家,总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超过10.4万人。

3 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自然因素: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减少

自然因素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广西处在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多地少,山地、丘陵和石山占土地总面积69.7%[4]。“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分布在全区西南部、西北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约占土地总面积37.8%。2021 年全区有耕地面积3.307 6万km2,比2008 年下降14.558 4 万km2,居全国第18位,人均耕地面积580 m2,居全国第22 位,每块土地平均面积仅有200 m2,属我国人多地少的典型省区之一。喀斯特地貌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少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以及土地的极度细碎化等,都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限制。

3.2 农村劳动力因素:总量减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因素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5]。2020 年广西乡村常住人口2 298 万人,比2010年减少467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比例从59.68%下降到45.79%,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农业生产机会成本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降低,广大青壮年劳动力更向往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从事收益较为可观的非农职业,把农业当成年老力衰后返乡的“退路”。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广西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在35 岁及以下占22%,36~54 岁占49%,55 岁及以上占29%,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趋加重,身体素质变弱。全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占25.3%,初中占47%,高中及以上占27.7%,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农业生产只求满足自身需要,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不愿或难以掌握新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3 农村金融因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农村金融所呈现出的“融资难,融资贵”乏力状态是现代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因受四大型国有银行农村营业网点从县域撤并举措的影响,部分金融机构也随之收缩农村信贷业务投入城市,许多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1 个或者2 个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有些乡镇甚至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空白。2020 年广西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 457 家,从业人员93 175 人,仅分别比2009 年增长1 073 家、19 529 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偏少,无法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民陷入“融资难”困局。农业与生俱来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把更多的风险转移至农民自身。金融机构共担风险机制的缺失,农民无法提供价值昂贵的抵押物,农村贷款交易成本变高,贷款难度变大,“融资贵”问题难以解决。

3.4 农业科技因素:创新能力薄弱,成果转化困难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因素的支撑。2020年广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而同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突破60%,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无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少且质量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尚待加强[6]。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虽然是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但是其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终究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因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效率较低且效益不高。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转化的整个过程,历经周期长,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干扰,且转化对象多为整体素质较低的农民个体而非农民专业组织,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愈发困难。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4.1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绿色生态发展贯穿现代农业发展的始终[7]。长期的实践证明,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本身就蕴含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转换,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际生产力,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点明正确方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合理利用有限的耕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以不污染、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使现代农业发展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4.2 聚焦农村人力资本开发

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要求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民[8]。制定农民技能考核认定标准,组织农民参加技能认定考试,定期开展农民技能竞赛,提升农民受教育程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要应农民就业创业之所需,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大型示范基地。开展耕读教育,把农民教育培训课堂放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培养出既有实践能力又热爱农业的本土人才。发展面向农民的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农业”的课程学习资源,为农民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利服务。推进涉农学校和涉农学科的教育改革,鼓励各类学校试点办学,创办与地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相关的社区学院,如螺蛳粉产业学院、甘蔗产业学院等。加强人才引流和人才回流机制创新,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吸引、留住人才。

4.3 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村普惠金融的支持,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提升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多举措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各样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农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让农民对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了解更加全面。科学制定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乡村与县城的区域互动,合理运用金融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产品模式,调查农民的实际贷款需求,对符合贷款资格的农户进行授信评级并建立档案,有效提升农民贷款率。对于需要短期性生产资金的农民,普惠金融产品的开发应优先考虑以土地和住房等固定资产为抵押物,开创农民综合授信贷款品种。

4.4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更多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载体,农业科技创新不是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任意一方的独自创新,而应是一个由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多方一起参与的协同创新过程,组建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联盟,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攻克关键性技术难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制约。在新形势下,推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施行,立足于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扎实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提高整个队伍的推广专业性。国家政策、资金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倾斜和投入力度,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全区现代农业广西
广西贵港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