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论坛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嘉宾发言摘要
2023-01-0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编者按】2021 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主题,于2021 年12 月28 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在平行论坛一上,与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主题,按照忠实原文原著原义,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的要求,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逻辑体系、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推动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入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此刊发平行论坛一嘉宾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郑建闽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八个坚持”。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福建生态省规划纲要部署的22 项指标和69 项具体举措任务全部落地实施。全省30 个市、县(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 个县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6 项重点任务和38 项重大改革成果全面完成,39 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5 个国家公园之一。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对占全省一半的山区设区市和40%的县(市、区)取消了GDP硬性考核,常口村成为乡村振兴典型示范。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位居前列。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变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为顺向演替,昔日“火焰山”成为如今的“花果山”。先后在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实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生态司法机构全覆盖。率先建立覆盖全省主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南平森林生态银行等生态产品市场化模式。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实现全省九市一区国家森林城市和所有县(市)省级森林城市“两个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至94.9%、99.9%,全省70%以上行政村达到“绿盈乡村”标准。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贡献“福建经验”“福建力量”。福建菌草在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与日本长崎县、德国莱法州共同签署环保合作宣言,积极对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
刘涛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 年,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对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部署,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担使命、探新路。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要义,在学习领悟、钻研诠释、有效传播、躬身实践上有作为、走在前,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牵引撬动生态文明制度深层次创新变革,在保护地球“第三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上有担当、作贡献,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生、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新路径,重塑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第二,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为目标,强内涵、树样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建设为统领,一体打造“七个新高地”: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切实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涵养保障水资源,夯实生态安全基石;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青海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新模式;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树好“青海范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塑造协同治理提质增效示范样板;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建立国际高寒高海拔地区生物资源保存重要基地。
第三,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地”建设为战略基点,挖潜力、增动能。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模式。实施盐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建设世界级现代盐湖产业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多元协同高效储能体系。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展示生态文明高地大美。构建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绿色有机特色产业。
第四,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遵循,塑形象、展新姿。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强化地方属地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大力推进2021 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中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新成果《青海共识》《青海宣言》《青海倡议》转化落地,使青海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典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先锋、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地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时代样板。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
王金南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体现的是生态经济规律,只有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才能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典型、示范、盆景化转化成产业富民。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指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产业形态,从事生态产品生产、开发、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的集合。生态资源在生态产品生产中具有主导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是生态产品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第一”生产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与传统的三次产业对比有很大区别,第四产业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初步确定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范围包括4 大类25 小类。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体现在,一是生态资源是第四产业形成的起点,二是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是第四产业形成的基础,三是生态资本经营是第四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四是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第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供给方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公众;需求方包括社会公众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方包括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单位和绿色金融机构。
基于既有研究基础,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可以用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Gross Economic-Ecological Product)来衡量,即在经济系统生产总值的基础上,考虑人类在经济生产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福祉。为此提出十个指标,即生态产品总值、延伸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产业投入产出比、生态产品结构指数、绿金指数、生态产品初级转化率、公共性生态产品指数、经营性生态产品指数、生态产品总值增长率、第四产业的产业集聚度。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起衡量,核算出来的各省份GEEP 与传统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就会出现排序的重大差异,需要全面认识每个省份的发展水平。
生态价值要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来实现,而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需要有政策保障。一是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从生态空间角度、生态保护红线角度,把生态产品的空间格局做好,二是培育壮大生态产品的消费基础,三是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四是不断完善产业利益的分配体系,以确保这一分配体系能够通过市场方式、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等方式,让保护者得到合理的回馈。
从“道”的层面寻求永续发展的根据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最高法则,也是最高理想。有必要从“道”的高度更好地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基于唯物史观立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生态要素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深化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历史内涵。“生态文明”这个概念突出强调了自然生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生产力是先于其他生产力并能够持续存在的生产力,是人类从事循环经济的自然基础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要素,指明生态生产力构成绿色发展方式的物质前提,还从生产力角度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本质联系。这些思想彰显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价值论的高度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为发展方式变革奠定了哲学基础。这一理念首先要在价值论层面来把握,是发展观和价值观的一场深度革命;同时,还要从价值论上升到生存论层面,作出存在论的理解和解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色幸福观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即存在论的境界。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人间正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既指事物存在的本然、必然,也包括人处理事物关系中的应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其核心理念是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因此,从“道”的层面处理好天人关系,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明的复兴。把自然尺度与人文尺度统一起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保证。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天人合一,关键是在价值观上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天理与民欲的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
推动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许先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强调要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数字经济也极为重视。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体会和启示。
一是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生态领域推广应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破茧而出,迅速从微观经济现象转变为宏观经济现象,日益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科技同生态深入协同发展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推动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二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生态化。形象地说,这是“鼎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生态化的本质是,将数字动能与生态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数字生产力培育和壮大生态产业,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拓展生态发展新空间,从而为经济社会注入强劲新动能。如何牢牢把握数字经济生态化的要求? 要把自然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数字经济之中;要增加生态因素的考量,让数字经济推动更多生态产品供给和保障,促进数字经济在绿色低碳轨道上运行;要聚焦生态领域减污降排,以关键技术突破支撑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着力推动生态经济数字化。形象地说,这是“革故”——改造提升既有动能。生态经济数字化的本质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赋能传统产业以新的应用场景,提高数字技术在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体系中的贡献率,从而释放数字对生态经济的放大、叠加、聚合、倍增、乘数效应。如何牢牢把握生态经济数字化的要求? 要加快先进适用数字技术在生态领域的应用,推动生态经济提质增效;要积极促进基于数字经济的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向生态领域渗透,推动生态经济数字化转型;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生态领域的传统产业,提升生态产业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
刘立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国化新的飞跃。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如下。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展示出大战略观。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重大事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用“战略思维”得出的重大判断。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体现了生态大历史观。阐释了文明与生态关系的历史规律,揭示并强调“生态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影响,是对恩格斯“自然报复阶段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诠释绿色发展观。当代世界正在从粗放式的工业发展观向绿色发展观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其内涵,是绿色发展观最生动、最接地气、也是最深刻的诠释和表达。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揭示万物一体系统自然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和具有生命特征的系统,这个观点与中华传统哲学“万物一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揭示生生不息演化自然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时,包括人类在内的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地演化下去。
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生动实践依法治理观。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思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得到生动实践。
坚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群众路线的公众参与观。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加强和完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张云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只有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才能承担起领导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和规定,以党的政治建设来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起自己应有的政治责任。
第二,坚持以党的思想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要通过理论教育、干部教育、党校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
第三,坚持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规定,以党的组织建设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和目标纳入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坚持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强化和完善党内制度法规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和规定,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过程中促进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尽快将绿色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和绿色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引入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以制度创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全球共赢观的内涵解读
张孝德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了人类文明形态转型的大趋势。面对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生命危机、生态危机,不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局部改变和修补就能解决,而是需要文明形态的大转型,这个新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很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时间推移,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当今人类最大的一个共识,成为21 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新哲学、新生命观和新文明观。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中,是构建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新关系所需要的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一种全人类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文明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与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环境保护相比,生态文明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不是就环境治理环境,而是基于中国系统思维、内生治理的智慧,通过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实现源头治理,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围绕破解环境保护与发展对立的世界性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不仅成为指导中国绿色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正在对全球迈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形成重大影响。
3.6 延伸链条,提升效益 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水果精深加工,开发罐头、梨汁饮品、梨酒、果胶、果醋等系列产品。同时,大力引进梨类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学习海升公司在安徽砀山建成的 “酥梨—浓缩果汁—果胶—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生产模式,提升“彬州梨”附加值。融诚集团、西安蓝溪等本土企业可利用当地梨果资源开发梨酒、梨醋等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新举措。关于如何构建有利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新目标,基于利他主义思想背景,构建全人类公平、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新体系,是一种推进全球生态文明治理的新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承诺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而是关系到中国与世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事。中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是由中国与世界关系决定的。中国要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者,是由中国文化禀赋决定的。中国要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是由中国崛起的使命决定的。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
赵细康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又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代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人类新型现代化道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认识、价值和实践关系,建构了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逻辑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聚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和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汲取和升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反思和批判西方生态哲学的思想偏误,以深邃独到的哲理思考、宽宏的历史视野、深切的人文关怀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指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逻辑体系的落脚终点。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民生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绘就这一美丽画卷的三原色,也是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观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的现代化发展价值取向,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视角、更深层次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观。生态民生理念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贯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倡导全球共同的价值观念,将整个地球、全人类作为整体,树立自然整体性、人类整体性、人与自然整体性相统一的整体思维,以基于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行动替代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边行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论表现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包含六大关系,一是发展理念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二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三是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四是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的关系;五是保护与修复的关系;六是自主贡献与共同行动的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郇庆治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价值不断得以展现的话语理论体系。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义,可以分别从时代表征、理论品格和理论贡献三个层面加以归纳论述。时代表征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和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时代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阶段性变化的积极回应;理论品格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系统性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完整的体系性意涵,还具有突出的主体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鲜明品格;理论贡献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的时代意涵,坚实构筑起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重要内容支撑。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基于此,可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界定为一个生态环境公共政策体系重建、社会整体制度框架生态化重构和社会公众主体观念行为绿色重塑等三重意义上的社会生态转型或“绿化”过程,而在这三个层面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会发挥重要指引与促进作用。一是推动国家生态环境公共政策体系重建,尤其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促进社会整体制度框架的生态化重构,尤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其他“四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三是引领社会公众主体观念行为的绿色重塑,尤其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李云 时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保护动力系统。建设碳中和实验室、大气污染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中国环科院成都创新研究院,自主开发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二是高度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布局,制定《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和新型产业社区。
三是不断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十三五”期间,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黄龙溪断面水质全年达到Ⅲ类。空气优良率为76.5%。森林覆盖率为40.2%,单位GDP 能耗五年累计降低14.2%,清洁能源占比达61.5%。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合作与交流。举办国际汽车/船舶尾气排放控制研讨会、中瑞低碳城市工作会议等高层次国际活动,连续3 年举办中国环保产业博览会成都展和环保产业高峰论坛。餐饮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
五是着力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开发应用生态环境“网络理政”APP,出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六是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明确现代环境治理“七体系一能力”实施路径。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政策,将县、市级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分值提高到23分、15 分以上。
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内核
高世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现为其鲜明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反复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可以相互转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实现绿色发展,就能够确保人类的永续发展,这些科学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指导我们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律上,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
二是表现为对大自然物质循环规律的准确把握。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变换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性质和面貌”,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智慧,也与现代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尤其经济学对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的最新成果具有一致性。
三是体现在对科技创新和经济规律的充分尊重。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必须最大化的效用函数,而绿色发展,才是成本收益最高的发展道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宁云 中共安吉县委副书记、安吉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这些年,全县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城乡面貌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生态环境从“自然财富”增值为“经济财富”。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纲举目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明确了“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的奋斗目标,在目标上体现特色性;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各类规划,形成了系统性、立体式的规划体系,在规划上体现系统性;着力在发展绿色经济、治理城乡环境、创新机制制度上下功夫,在举措上体现务实性。
二是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围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等领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整治污染行业。
三是城乡统筹,努力建设山水相拥的人居环境。始终把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积极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人居环境。加快打造显山露水见绿的优雅竹城,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建立改革集成机制、生态环境考评机制、全民参与机制等,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制度重塑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环境经济理论创新问题的探讨
任勇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
资源环境问题类型、程度及其影响状况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我国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进程与环境经济矛盾的演变状况是相适应的,并逐步深化。与认识进程相一致,我国系统性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战略部署也是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展开的,并与国际环境发展进程基本同步。
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战略定位、如何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全局上如何推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命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内在规律的科学判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环境与经济发展本质规律的准确揭示,对环境与经济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制度的创新,是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上。一方面,当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不断增强、变为刚性约束时,生态环境就成为稀缺资源和有价值的自然资本,成为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另一方面,优美生态环境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结果的标准。发展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发展结果生产出良好生态环境产品,两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样的发展必然是绿色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
王菊英 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础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当前应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陆海统筹要求,明确将“海洋”纳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不仅是对我国海洋重要战略地位的充分彰显,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深层次的把握,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海洋生态文明观的关键性问题阐述。
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充分认识“海洋”要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这是自然观层面的意义。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依赖,息息相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体现了海洋与陆地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二是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这是治理方略层面的意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更加重视以海定陆,推动构建“流域—沿海—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体系,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格局。三是实现海洋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是发展战略层面的意义。发达的海洋经济和高水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差距明显。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时,应当突出“海洋”要素,加快补齐“海洋”短板。四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这是全球治理层面的意义。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应该坚持在海洋领域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切实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新征程上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钱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要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历史意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要深刻理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阐释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是要深化认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擘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要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领会发展和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是要深入实践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战略层面的认识论,也是战术层面的方法论,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引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历史反复证明,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力量;科学理论指引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