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3-01-03郭创乐

当代旅游 2022年17期
关键词:旅游业思政模块

文/郭创乐 刘 宇 黄 萍 向 艺

[内容提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本文以《旅游学概论》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到具体做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将课程思政与常规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以期切实提高旅游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引言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多次高度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为达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旅游学概论》等课程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有效发挥《旅游学概论》入门专业课程在传递价值导向、锤炼育德品格、提升育人能力、塑造合格人才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实现课程在引导学生达成“专业学习共鸣、情感认同共鸣、社会价值共鸣”上的关键作用。

一 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第一,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时还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中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很好地让他们认同并践行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第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也是当前高等教育迅猛向前发展的本质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反复强调课程思政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也一再强调要通过强化思政教育来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规范竞争意识以及创新、进取精神,真正把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等教育实行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实施课程思政同旅游业自身发展也息息相关。旅游业的提质增效以及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强和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因此在加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可行性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2016年就开始了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经过实践,目前已经获得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示范点,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并积极申报省级思政专业,目标是使专业课程实现全范围、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同时,旅游管理各门专业课程的内容中,本身就蕴涵着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专业教师们通过大胆探索与创新,将课程思政内容分章节深入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专业教学团队吸纳了包括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旅游创新突出贡献人物、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在内的多名资深专家学者,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骨干教师加盟,加上学校对思政教育有专门的支持政策。所有这些都大大保障了课程思政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有效实施。

二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能够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达成以下专业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地位以及旅游服务的相关知识;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了解旅游市场基本规律;了解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了解旅游业的行业管理情况;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分析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实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教学,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达成以下专业素质目标:

第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其理想信念的目的;

第二,通过认识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做到保护资源,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通过系统学习我国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使学生从中完善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第四,通过小组研讨等自主学习方式,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广泛自由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高度,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结合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将思想政治元素全面深入地融入课程教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以达成学生“专业学习共鸣、情感认同共鸣、社会价值共鸣”为重点,通过在教学章节中按照“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元素”的基本思路,导入“中国旅游发展成就及对世界贡献”“疫情下旅游在形成国内大循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大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等主题性思政教学模块,引领大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旅游发展成就及中国旅游业的巨大力量,真切感受到旅游专业人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激发学生自觉发奋刻苦学好专业知识、立志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努力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热情和决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旅游发展成就及对世界贡献”主题模块

利用大数据资源、视频资源等,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贡献等内容开展教学。主要视频资源《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专题片》《2020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专题片》等。

(二)“疫情下旅游在形成国内大循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题模块

疫情影响下,旅游作为拉动消费和投资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中起到主要作用,本课程模块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国家战略调整背景与旅游的密切关系。主要视频资源《2020国庆黄金周旅游促进国内大循环》等。

(三)“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主题模块

从政策、市场、科技三大背景分析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的缘起、模式、路径与创新实践,重点展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推动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产生着巨大深刻影响,不仅带来旅游新经济发展机会,也将进一步增加民众的闲暇时间,从而为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主要视频资料《智游天府 文旅服务》《智慧之旅》等。

(四)“大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主题模块

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视角出发,实证旅游是促进消费、促进投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从文旅+融合路径与模式出发,重点结合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学科交叉特色有关的智慧旅游、气象旅游与旅游统计,凸显科技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转型的价值与作用,使学生更加为祖国科技进步自豪和骄傲。主要视频资料《国家气象公园—黄山》《中国天然氧吧—乐山沐川》等。

(五)“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主题模块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深入研究旅游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各地建设成效如何开展评价研究等。主要视频资料《“两山论”引领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自然》《美丽中国专题片》等。

四 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旅游学概论》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学习的前台,形成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状态。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形式很多,如讨论法、辩论法、讲授法、创新实验法、榜样示范法等,其关键在于方法与设置问题情境的相互匹配。

第一,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学习团队,根据学习内容专门设置团队讨论议题。如在“中国旅游发展成就及对世界贡献”主题模块学习上,为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历程,加深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成就和贡献的认识,课前布置准备工作,让学生查询搜集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总结归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及其对世界旅游业的贡献度,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趋势,认识和把握旅游业在21世纪的增长必然性,从而使学生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建设奋斗的决心和理想。

第二,辩论法。结合“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主题模块学习,由每组团队中选出4名答辩人员,按照辩论赛规程,以“旅游开发与保护孰重孰轻”为辩题,通过辩论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辨、演讲的能力,也认识到生态旅游是环境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对倡导生态旅游产生专业志趣。

第三,讲授法。结合“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主题模块,采用讲授+问题相结合的启发方法,带领学生认识“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是科技为支撑、政策为保障、市场需求为动力的发展产物,智慧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而且可以带动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科技,激发对科技赋能旅游的创新兴趣,为学校培养“智能+旅游”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创新实验法。结合“疫情下旅游在形成国内大循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题模块,设计一个开放性设计实验命题“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研学旅行团”在四川进行为期15天的研学旅行产品服务供给设计方案。在训练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课外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创新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设计方案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当前国家为何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义,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思考如何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榜样示范法。结合“大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主题模块学习,引入行业专家进入课堂,以交流方式介绍他们的感人创业经历或全身心致力于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动人事迹,激发学生争做榜样先锋模范人物。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一)教学模式与课时安排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主要通过开展课外讨论学习、开展专题讲座、发布学习任务、实施在线测试、与行业专家会议视频交流等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和视野。在课时安排上,总学时48,讲授44学时,创新设计实验4学时。做到理论、案例、时政、新闻、事件等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自然嵌入专业知识,成为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

(二)课程思政内容导入

其一,高度重视新生开学第一次课的课程内容设计,这是打开学生心智、将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概念植入学生脑海,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旅游经济,也要关注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社会、旅游政治,为后续课程思政主题模块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二,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有机导入课程思政主题模块。本课程主要学习七个部分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旅游及其相关术语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兴起、特点和类型,导入“中国旅游发展成就及对世界贡献”主题模块;

第三部分是旅游客源地:旅游市场及旅游消费需求动机,导入“疫情下旅游在形成国内大循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题模块;

第四部分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导入“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主题模块;

第五部分是旅游业:旅游事业、旅游产业、旅游企业,导入“大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主题模块;

第六部分是旅游行业组织;

第七部分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导入“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主题模块。

(三)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积极组织专业学生参加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融入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体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为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勤奋努力学习起到助推作用,达到弘扬爱国精神、崇尚专业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实践精神的教学目的。

(四)实施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2018年第八次四川省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需求导向,特色引领,复合型旅游信息化人才‘π型’实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改革成效,利用旅游管理专业建立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机制,给《旅游学概论》建立一个开放多元、动态递进的“主体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评价多元”的创新协同育人体系(见图1)。

图1 分层递进“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五)课程思政学习考评

创新构建思政课程内容考评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容学习效果有机自然地纳入课程专业知识的考评体系中。

五 结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示范专业,而旅游学概论这门课在该专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该门课程也被教育部旅游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指定为旅游大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学校旅游管理教学团队通过深度引入课程思政,使得该门课程又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改革,目前该门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积极影响,2021年12月,以该门课程为依托的项目“工文交叉、产教融合的旅游信息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又获得了四川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相信随着教学设计改革持续深入,课程思政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旅游业思政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