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草融合背景下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2023-01-03张贞明李智燕李新媛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草甘肃省技术推广

任 越,杨 浩,张贞明,李智燕,李新媛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林草工作者在林草融合新形势下做好草原恢复建设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1-3]。新时代新要求赋予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明显,草原建设工作也更紧迫,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物多样性等成为当代林草人面临的时代课题[4]。

根据机构改革要求,甘肃省各市(州)、县(区)都成立了林业和草原局,这是草原技术推广体系的一次大变革,也是草原生态建设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草原技术推广工作进入到新时代。目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职能定位、内外部环境、各方面条件等都发生了变化,一些新的情况随之出现,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机遇、新挑战[5]。为了推进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需要全面掌握林草融合机构改革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机构设置、职能确定、人员配备等情况。为此,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2021年3月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发放调查表、电话访问、赴甘南及河西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1 甘肃省草原概况

甘肃省草原地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以及北方防沙带的交汇区域,是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现有天然草原0.14亿hm2,14个草原类型,可划分为25个亚类43组88个草原型,集中连片分布区域为甘南高原、祁连山地以及河西走廊及走廊北山一带,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的重要资源[6]。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优化完善了一系列草原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有效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大力推动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草原技术推广、监测、灾害预警防控等服务体系,推动甘肃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朝着效好质优的方向稳步发展。特别是机构改革成立林业和草原局以来,各级林草部门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草原保护方针,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安排下达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等项目,通过明确保护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全省草原生态环境整体趋好,部分草原不断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特别是甘南等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植被逐步恢复,草原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7-8]。

2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2.1 省级草原技术推广体系

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原甘肃省农牧厅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调整到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并设立草原管理处,负责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指导组织实施草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督管理草原的开发利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整体转隶到省林草局,成为省林草局局直草原技术推广单位,保留了原有工作力量和工作条件,主要职能为负责全省草原调查和监测工作;指导全省草原保护利用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负责全省草原鼠虫病等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全省人工种草和草业生产工作;指导全省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省林业和草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现有在编人员88人,其中研究员15人,副高级技术职称31人,中级技术职称28人。

2.2 各地区草原技术推广体系

调研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林草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改革后,14个市(州)都成立了林业和草原(林业)局,并内设草原管理科室,开展草原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86个县(市、区)中有32个单设林业和草原局,54个在自然资源局加挂林业和草原局牌子,单设比例为37%,部分市县设林业和草原局未配置草原相关部门。全省草原技术推广单位现有工作人员6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8人,占比68.6%(表1)。

表1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单位:人

3 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3.1 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草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从整体来看,草原管理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从省级、市级至县(区)级,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越到基层力量就越薄弱,呈阶梯式递减趋势。全省草原技术推广机构缩减,一人多岗多责的情况较多,部分承接草原管理工作的林业管理机构,还承担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种苗管理、林业资源管理等工作。工作人员少,且没有草原相关专业的人员,严重影响着草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虽然设立了草原管理机构的市(州)和县(市、区)承接草原管理工作职责职能,但是原农牧部门熟悉草原工作的人员由于转岗并没有一同转隶到林草部门,人员流失严重。例如,机构改革前,临夏州4县均有草原技术推广站,2019年机构改革后,只有州级草原站和康乐县草原站划转到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局),其他各县草原站人员基本都留在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能随之发生转变,草原推广体系相关机构缩减,但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增加,导致草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且年龄结构老化,人才结构不合理,草原监测等专业人才紧缺。

3.2 草原技术推广体系硬件设施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机构改革后,原草原工作站办公地点基本进行了调整,因新办公地点条件紧张,原草原工作站建设的鼠虫害试验室、生态监测试验室、草原植物标本室、档案室等业务用房全部留在原办公地点。如嘉峪关草原主要分散分布在黑山山麓、文殊山山麓以及新城镇域周边等处,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制约了草原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不断重视,草原工作的占比随之增加,但林草融合后草原在整个林草系统中的占比却很小,上下草原体系不健全,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严重突显。

3.3 对草原技术推广工作重视不够

在草原体系建设中,重行政管理轻技术服务的观念普遍存在,草原技术推广工作得不到重视,不能发挥引领作用,尤其在草原生态监测、生态修复及乡土草种培育等方面科技支撑不足,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利用等方面亟待加强。部分草原专业技术人员对草原科技成果掌握程度低,不适应林草融合新时代对草原工作的要求。一些县(区)的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在自然资源局下,草原工作站除承担草原技术推广工作外,还要完成林业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相关工作。如甘南州现有草原技术人员175人,人均服务草原面积1.01万hm2;酒泉市现有草原技术人员57人,人均服务草原面积9.55万hm2。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人才短缺,力量较弱。

3.4 对草原技术推广服务项目支持力度不够

在林草融合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且较成熟的草原技术推广项目较少,已有较重大的科研项目基本都与发展畜牧业或草原转化利用有关,支持草原资源和林草融合生态保护建设的较少,与林草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同时,科技成果支撑草原工作力度不够,一些成果应用程度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仅为30%。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与供给能力弱,缺少自主性、原创性、领跑性的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因此,基础保障能力弱,经费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草原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中的科技推广经费少,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保护水平。

4 建议

4.1 推进林业和草原深度融合

加强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必须加快推进林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发展战略。加强草原各级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快草原生态自然保护和人工修复工作步伐,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林草资源监督工作。二是坚持林草融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扎实有效开展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统筹安排退耕还林还草、沙化草原治理等项目的开展实施,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合理合法地处理好草地、湿地、林地间的关系,促进草原、湿地、森林、荒漠等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持续加大优质生态系统产物的供给。

4.2 完善草原技术服务体系

统筹社会团体、企业科研力量,加强草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研究,将草原修复及生态保护研究纳入国家技术推广重点科研工作并向下部署安排,与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草原科研机构开展联合项目协作实施,有效落实草业新品种选育培养、动态草地监测与生态环境、畜牧生产的数据管理、退化天然草场改良修复等专题研究,强化草原专业人才培养[9]。此外,聘请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并建立健全跟踪指导机制,确保项目申报有考察、方案制定有依据、实施中期有检查、项目完成有验收,形成一套规范的专业化指导服务体系。

4.3 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强草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必须不断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制定实施多元化的补助奖励措施,将相关补奖政策法规细则不断细化,将草原生态补奖与开展草原旅游新基建等相关牧区发展相融合。同时,加大生态补奖政策深入基层的宣传力度[10]。

4.4 营造重草爱草新氛围

宣传林草生态保护建设是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应树立守护大美草原的意识,通过主流报刊、网络新媒体、现场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在全国草原保护日开展草原宣传活动,也可以举办草原风光摄影大赛、微视频征集等活动,对草原进行“名片展示”,逐步营造广大群众爱草护草的良好氛围,还可以讲好草原生态新故事,积极宣传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发展在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中涌现的新人新事[11]。

猜你喜欢

林草甘肃省技术推广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