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2023-01-03吴金海
吴金海
(赣州市会昌县皮肤病防治所,江西 赣州 342600)
皮疹、皮炎属于常见的皮肤病类别,从症状上看都有皮肤瘙痒、红疹、水疱等问题,在西医治疗上药物类别有很多,且在频繁使用下也会导致患者乏力、头痛、胃肠道不适等[1]。临床上对于该病往往采取西医治疗,即给予患者杀菌止痒的药物,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彻底治愈,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此外,皮炎和湿疹在中医上并不成立,可将其归纳到膏药风、中药毒以及脐疮等范畴中,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该疾病的治疗上也提出了有效的策略[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作为非传染性质的疾病,具有复杂的病机,复发率高,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控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鉴于此,针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6月,截至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结合中西医治疗优势开展病情分析,提供有效措施,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6月,截至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观察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为(47.45±3.96)岁;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在24~77岁,平均为(48.39±3.87)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经过本院报备医务科,并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入选条件:均符合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以皮肤红肿、丘疹、瘙痒为主要表现;凝血功能正常;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皮肤疾病者、全身严重感染者、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1.2 试验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西医治疗,选择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涂抹,使得患处完全被覆盖,每日2次。此外,涂抹皮肤护理软膏酷诺,每日2次,连续使用7 d。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少服用刺激类食物,包括海产品等易过敏食品。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中医治疗上可服用中药汤剂,在药方组成上包括黄芩、黄柏以及黄连,均为9 g,随后有苦参和白芷分别为12 g和15 g,白鲜皮和苍耳子分别为20 g和20 g。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讲究辨证治疗,即对气虚患者结合人参20 g,血虚患者结合当归15 g,如果有血瘀、气滞则增加桃仁和红花,均为5 g。汤剂每日2次,每次1剂。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冷喷治疗措施,选择的配方包括白鲜皮和苦参(均为30 g),结合夏枯草和地肤子(均为20 g),将药物放在布袋内,用清水煮沸20 min后,放置于冰箱内冷藏半小时,随后拿出药液倒适量于中药冷热喷雾机内冷喷患处,每日1次,每次20 min。
在中医治疗上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建议和情志指导,这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建议患者多食用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高的食物,此外维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可以促进皮肤循环,可建议食用胡萝卜、土豆、南瓜等。饮食上可以食用百合汤、绿豆薏仁粥等,且不要抽烟、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洗澡的水温度不要过高,以40 ℃为宜,减少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洁皮肤,减少接触洗衣液、洗洁精等。在西药治疗措施上则与对照组保持一致。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
此外,对比患者的症状改善用时和痊愈用时以及用药面积分值。
同时,对比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在评分标准上,按照0~6分计分,0分则为无瘙痒感受,2分则为有轻度瘙痒,4分为有瘙痒症状,但是可以忍受。6分则为有瘙痒感,且难以忍受。最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0.0分析数据。病症改善用时、瘙痒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后的炎性因子、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疗效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用时对比分析 同时,症状恢复上,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用时和痊愈用时短,用药面积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用时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用时对比分析()
2.3 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对比 在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中,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分别为(4.70±0.90)分和(4.60±1.10)分,治疗后则有明显差异,即观察组为(2.00±0.10)分,对照组则为(3.30±0.70)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对比 在治疗前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对比分析()
表3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对比分析()
3 讨论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十分常见,病理机制复杂,具有非传染的特点,但是皮损类别多,患者皮肤瘙痒程度不一,复发率高,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其生活带来负担,也加重了心理压力[3]。特别是在近些年来,空气质量下降、粉尘增多,化妆品的使用率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皮肤病的发生[4]。因此,要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医嘱用药,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提升机体免疫力。
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上看,该疾病多有瘙痒、皮损情况,虽然说患者不存在感染性,但是由于难以忍耐瘙痒,反复抓挠,也会加重病情,患者即便采取治疗,也会存在反复发作的问题[5]。如果为急诊期还会伴有丘疹、渗出,慢性期则有浸润、苔藓形态等。在治疗中,常见的形式则为西医策略,可以发挥杀菌止痒的功效,但是长期用药也会引起激素依赖性,且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6]。在中医治疗策略中,也对本疾病类别进行了研究分析。从湿疹的产生原因上看,主要由于心火过旺、脾湿热等引起,且在风湿热邪侵袭下,会导致肌肤损伤[7]。随着中医技术的成熟发展,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通过中医汤剂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中药汤剂的选择往往会以辨证治疗为基础。如在本次治疗中黄芩、黄柏以及黄连可以发挥祛风止痒的功效,白芷可实施杀菌、抑菌的作用,苍耳子可以发挥抗菌、镇静的作用,苦参也有助于达到抗过敏的效果[8]。在中药联合使用下可清热祛湿、祛风止痒、泻火解毒,无论是外感瘙痒症状,还是体内的湿热毒性,均可以一一解除,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9]。另外,对于不同的患者可采取辨证治疗,这也是西医难以达成的效果。如在中医方案下,可以对风热患者采用流风清热方案,对于湿热患者采用健脾除湿方案,对于阴虚者要加强滋阴益气的药物,对于血虚患者要养血为主,通过汤剂方案的调整有助于症状消失,并且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等[10]。此外,中药熏洗冷喷治疗,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该方法可以将超声震荡波产生的负离子微细雾粒来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有助于镇静,发挥止痒的目的[11]。在中药选择中,夏枯草有泻肝火的目的,苦参也有清热燥湿、杀菌的作用,地肤子则有清热利湿的效果,还有助于止痒[12]。这些中药的使用能够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也在本次调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西医联合应用下,有助于达成药到病除的治疗目标。
在本次调研的西医方案中,除了常规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措施外,还结合了皮肤护理软膏,该药物的使用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改善人体皮肤表面环境,在缓解瘙痒症状,阻隔外界物理刺激上效果显著,降低了皮肤敏感程度,也成为当下的一种新方案,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13]。另外皮肤护理软膏也能够体现出抗组织增生的效果。其内部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积极稳定人体保护性皮层,有助于药物中抗炎效果的发挥与达成[14]。在本次调研中,针对患者采用了西医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在对比分析下可见后者对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病情改善快。从西医上看[15],我国皮肤病专家组织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上已经达成共识,如对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均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外服药物的刺激性相对高,且停药后存在复发问题。在联合中医方案后,能够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也是患者选择中西医方案的重要考量因素[16]。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有助于病情逐步好转,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