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研究

2023-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组间

吴 静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骨科,福建 莆田 351111)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到车祸/暴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部位骨折。其中,四肢长骨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四肢长骨骨折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疼痛,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与日常活动[1]。针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还需要积极的实施必要的治疗。在具体的治疗中,可以选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石膏、外固定、锁定钢板、髓内钉内固定等都是长骨骨折的治疗选择。在制订治疗方案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骨折情况等,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大体来看,四肢长骨骨折治疗包含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类型。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活动严重受限,且可能会出现残疾,并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2]。因此,临床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及时实施必要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骨折愈合的效果与否跟固定的可靠性,骨膜剥离范围、程度以及骨折断端血液供应良好程度相关。传统手术大多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的方式,存在创伤大、瘢痕明显,影响美观等不足之处,且伤口不愈合率及内固定再断裂风险高。锁定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但置钉紧密,应力集中,术后容易出现钢板折断、骨折延迟愈合等问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既不影响骨折断端血供及骨折愈合,又能达到坚强固定的作用,创伤小、美观、牢固,术后患者能够早期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3]。近年来,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多种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掌握不同手术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此次研究收集115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区别,比较相应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详情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15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患者基本情况如下:①性别分布情况:男63例,女52例。②年龄情况: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48.36±1.04)岁。③骨折类型统计:闭合性骨折65例,开放性骨折50例。④骨折原因统计:车祸伤45例,暴力殴打35伤,高处坠落伤20例,压砸伤15例。⑤骨折部位统计:肱骨骨折35例,股骨骨折41例,胫骨骨折39例。本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和流程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②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符合四肢长骨骨折诊断标准。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符合手术指征。④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⑤临床资料完善的患者。⑥精神状态正常,认知情况良好。⑦具备小学以上文化水平,可以配合完成相关量表测量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内固定治疗禁忌者。②合并神经损伤者。③存在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存在代谢性骨病的患者。⑤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手术与术后随访。

入院后患者完善各项化验检查,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既往病史等因素,为患者制订手术方案。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病例数57例,设为锁定钢板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①性别分布情况:男31例,女26例。②年龄情况: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48.39±1.12)岁。③骨折类型统计: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24例。④骨折原因统计。车祸伤22例,暴力殴打17伤,高处坠落伤10例,压砸伤8例。⑤骨折部位统计。肱骨骨折17例,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20例。另一组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病例数58例,设为带锁髓内钉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①性别分布情况:男32例,女26例。②年龄情况: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为(48.29±1.01)岁。③骨折类型统计。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26例。④骨折原因统计:车祸伤23例,暴力殴打18伤,高处坠落伤10例,压砸伤7例。⑤骨折部位统计:肱骨骨折18例,股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19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与骨折原因以及骨折部位等基本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可得差异检验值P>0.05。

1.3 方法 术前指导并协助两组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针对患者骨折部位与临床病情制订麻醉计划,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对闭合性骨折者,在伤处做切口。对开放性骨折者患者,实施全面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

1.3.1 带锁髓内钉组 对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针对不同患者骨折部位和骨折情况做切口,并实施内固定治疗。针对肱骨骨折患者,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骨折情况进行复位,并予以骨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于膝部正中作切口,对髌韧带行纵向劈开后进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针对胫骨骨折患者,协助其保持仰卧状态,在牵引床上实施复位处理。并于胫骨前外缘或髌上入路切开,使用骨钳进行固定,适当弯曲关节,对髌韧带内侧胫骨结节斜坡予以充分显露;进行扩髓处理,并应用髓内钉予以妥善固定。

1.3.2 锁定钢板组 对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前检查结果,针对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适宜的钢板及螺钉。针对患者骨折情况做切口,切口长度适当长于钢板长度,应用螺钉对骨折部位两端予以妥善固定。之后,沿着患者肌肉间隙实施组织剥离,清除骨折部位血肿。检查患者骨折部位实际情况,如果存在骨缺失情况,则实施相应的植骨治疗。手术过程中尽量实现解剖位,并选择应用相同材质的内固定材料。于直视状态下对骨折部位实施整合,整合过程中尽可能的对碎骨片予以保留。将适宜大小的钢板置于患者骨折张力侧,按照从中心向两侧的方式将螺钉拧紧。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止血,抗感染等处理。术后抬高患肢,酌情使用抗生素,并尽早行功能锻炼,加强肌肉收缩锻炼和邻近关节运动,逐渐过渡到负重训练。术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相关临床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间。并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所需时间。

1.4.2 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估与比较 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 d、术后1周),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程度进行测评。测评应用的工具为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患者得分越高,对应其术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3 治疗有效率 综合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等情况,判定治疗效果。其中,经治疗,患者四肢关节均可自由活动,正常伸展,关节无畸形,无疼痛等症状,内固定情况良好,则评定为治疗显效。经治疗,患者四肢关节基本可自由活动,正常伸展,关节无明显畸形,关节存在轻微疼痛,内固定存在轻微松动,则评定为治疗有效。经治疗,患者四肢关节无法自由活动或伸展,关节存在明显畸形和疼痛,固定缺失,并合并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则评定为治疗无效。

1.4.4 不良事件 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情况,记录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切口出血、骨折不愈合、骨折处肿胀等情况的发生情况,统计其总发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

1.4.5 预后效果 不同的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实施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术后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等。随访应用的工具为Harris表(测评关节功能,得分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SF-36量表(测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Barthel量表(测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两组平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均按照平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总有效率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以[n(%)]表示,数据间的差异情况检验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经检验数据间差异显著的标准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 经组间比较与检验,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带锁髓内钉组时间均明显短于锁定钢板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估与比较 术后1 d与术后1周分别对两组实施疼痛程度评估,其结果为术后1天带锁髓内钉组的疼痛程度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带锁髓内钉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锁定钢板组,且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估与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估与比较(分,)

2.3 不同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有效率判定比较 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带锁髓内钉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84.21%)(P<0.05)。见表3。

表3 不同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有效率判定比较

2.4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比较 不同的手术后,两组均出现一定的不良事件,但带锁髓内钉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锁定钢板组(17.54%),(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比较

2.5 入组时与不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与组间比较 入组时锁定钢板组的Harris 评分与Barthel 评分均低于带锁髓内钉组,SF-36评分高于带锁髓内钉组,但组间差异经检验不明显(P>0.05);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带锁髓内钉组的Harris 评分与Barthe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组,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入组时与不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与组间比较结果(分,)

表5 入组时与不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与组间比较结果(分,)

3 讨论

临床上,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股骨骨折、肱骨骨折等均属于常见的长骨骨折。四肢长骨骨折多与暴力,车祸等因素相关,受伤时创伤能量大,骨折端及其周围软组织原始损伤重[4]。因此,骨折发生之后,患者大多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关节功能严重受限。针对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保守治疗不但很难达到理想复位,易造成肢体不等长、成角旋转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大多提倡对患者实施手术中。

长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病情、病患部位等制订最佳治疗方案,达到尽快康复的效果[5]。以往的手术方式大多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需较大范围剥离骨折端肌肉、骨膜等软组织。因骨折端软组织血运破坏重,术后患肢需长时间制动,故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较高,同时在患者身体上留下较长切口[6]。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开始在长骨骨折治疗中得到较多的应用。锁定钢板即螺钉与钢板是以锁定形式结合,锁定螺钉可以有效的增加内固定强度、保留骨膜血液供应,其抗拔出效果较好,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内固定效果[7]。但是,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导致骨折端断钉、断板,从而导致手术的失败。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完善以及骨科器械设计的日益精进,骨科手术治疗方式得到不断的改进。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带锁髓内钉组的时间均明显短于锁定钢板组(均P<0.05)。术后1 d与术后1周分别对两组实施疼痛程度评估,可得术后1 d带锁髓内钉组的疼痛程度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周带锁髓内钉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锁定钢板组,且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84.21%)(P<0.05)。以上结果表明,髓内钉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效果十分理想。对不同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可以掌握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安全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手术后,两组均出现一定的不良事件,但带锁髓内钉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锁定钢板组(17.54%)(P<0.05)。以上结果表明,髓内钉固定治疗长骨骨折在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晚期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带锁髓内钉治疗具有适用性广、微创性、术中创伤小、患者耐受度高、骨折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髓内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髓内轴心固定骨折端,内固定物稳定性好并牢固,术中微创闭合复位,无须大切口,显露在骨折端,患肢肌肉、骨膜损伤小,骨折端血运保护好,减少了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好[8]。为研究不同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此次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通过随访,评估患者入组时与不同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通过随访与评估,比较发现,入组时锁定钢板组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 评分均低于带锁髓内钉组,SF-36评分高于带锁髓内钉组,但组间差异经检验不明显(P>0.05);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带锁髓内钉组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组,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证明,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预后效果十分理想。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内固定效果,并确保固定的可靠性。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骨膜剥离范围以及程度均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对患者骨折断端血供情况予以妥善的保护,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9]。同时,带锁髓内钉还具备良好的弹性以及较强的抗旋转能力。手术之后,髓内压力较小,恢复变形能力较强。内固定之后,钉体应力分析情况较为均匀,可以显著减少局部遮挡,维持力的均衡传导,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经骨干轴心中心实施固定,在上、下端进行锁钉,可以使锁钉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结构,固定后的稳固性较好,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术后断钉的出现[10]。整个手术过程的操作也较为简单,各项操作速度较快,术中显露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等风险。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对骨折血运情况的保护效果较好,可以为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改善预后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弹性固定等特点,在获得牢固内固定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损伤,具有良好的生理应力,可以很好地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出现,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为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在术前应注意对开放性骨折伤口进行彻底清除。并注意在术中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尽可能的减少对骨膜的剥离。术后还应结合患者恢复情况与病情,尽早介入功能锻炼,以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四肢长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均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好地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综合效果更为理想。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组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