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快递往事
2023-01-03侯莎莎
口 侯莎莎
50年代就有“快递小包”
北京邮局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时,就有“快递小包”的业务。“快递小包”属于特种业务,是为需要快速邮寄邮包的用户预备的,邮资比寄普通包裹贵,使用的人并不多。而且,发快递小包,还是必须得去邮局办理,并不能实现上门取件、送货上门。
当时,市邮局曾要求各邮电局大力发展“快递小包”业务。为了完成任务,一些邮电局的工作人员见到有人来寄一公斤以下的包裹就“动员”对方寄“快递小包”,理由是“寄普通的慢”。这样的举动引起市民不满,1956年7月13日《北京日报》2 版《到底是谁的责任?》中提到,有的邮电局营业员收到一公斤以下的包裹,甚至连问也不问就按“快递小包”价格算钱。
当年,市邮局决定发动职工检查业务中劝寄“快递小包”等错误偏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国首家“桌至桌”快运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我国对外交往和国际商业贸易的需要,1980年7 月15 日,邮电部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深圳六个城市同时开办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北京邮政首先开办了与新加坡间的国际特快专递,统一使用万国邮联规定的EMS 标志。
1984 年11 月,中国邮政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真正开创了国内快递业之先河。半年多后的1985年7 月,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北京航空货运站成立的全国第一家“桌至桌”快运服务中心在北京饭店开业。这家服务中心设有全球代理网,服务于150 个国家的650个主要城市,主要运送文件、资料和包裹等。
最先试水购买快递服务的,主要是一些企业,他们因为国际贸易往来,急需快递服务。例如,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使用国际特快专递业务邮递单据,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北京分行每天都有大量的收款单据发往美国。半年时间里,该行使用特快专递缴纳的邮费虽然比普通空邮多了4800 美元,但多收入的利息高达6 万美元。
快递携鲜花走进普通人家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快递业迅速发展,普通人也开始用上了快递服务。
最早通过快递送达的是鲜花。1991 年12 月6 日《北京日报》2版《鲜花快递》报道就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正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姑娘,手捧一束鲜花,高兴地感叹:“没想到现在还有鲜花快递这一新行当。”原来,姑娘的好朋友因为工作太忙没能来接她出院,于是专门快递了鲜花祝贺。
当时,派送鲜花成为很多快递公司的重要业务。一位在日本商社工作的先生,本打算在结婚纪念日和太太共进晚餐,临到约定时间,老板有急事委派,他打电话求助了北京一家摩托快递公司,希望将他已准备好的礼物和一束玫瑰送给太太。几分钟后,快递公司的摩托车手就到他办公室取上了礼物和玫瑰,准时送到了约会地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递服务的领域也大大拓展,代购、代取物品、代客办理托运、送快件、送盒饭、送机票、送生日蛋糕、取钥匙……甚至北京南区邮电局1994 年还推出过紧急快递寄养业务,帮双职工家庭接送儿童、老人。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迎来大发展。1999 年3 月9 日,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正式亮相,成为国内电子商务工程的第一个典范之作。半年时间,网上书店累计收到5000 多个有效订单。西单商场、燕莎商城、世都百货等大型百货公司也陆续开通了网上购物。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公司的首都电子商城月营业额达100 多万元,他们在全国11 个城市建立了快递系统,负责送货上门。
据不完全统计,1999 年时,北京已有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