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曲霉菌病的综合防治
2023-01-03刘国强
刘国强
(西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西平 463900)
鹅曲霉菌病是一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与霉菌病,多种家禽均有可能感染。该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一般产生于雏鹅中,成年鹅的发病率略小。鹅曲霉菌病的病原霉菌为烟曲霉菌,致病力强,患有该疾病的鹅会呈现出呼吸道炎症的症状,一般南方地区多阴雨且潮湿的气候容易多发鹅曲霉菌病。
1 小鹅曲霉菌病的病原学分析
小鹅曲霉菌病主要由于幼年鹅感染烟曲霉和黄曲霉而发病,此外土曲霉和构巢曲霉也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病原,但是这些病菌的致病性程度不同。小鹅曲霉菌属于需氧菌,室温37℃即可生长,将烟曲霉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初期会长出带有绒毛状的白色菌落,30 h 之后逐渐从白色菌落发展为孢子,并呈现出面粉状的黑蓝色或灰色菌落,但是菌落的边缘依然是白色,此时孢子的抵抗力很强,煮沸之后需要5 min才能被杀死,此时需要应用浓度为1.4%的过氧乙酸和浓度为5%的石碳酸才能将其有效灭活。
2 流行病学分析
自然界中曲霉菌孢子的分布十分广泛,一般鹅会从发霉垫料与饲料中感染小鹅曲霉菌病,这类病菌经过鹅的消化道与呼吸道而引发感染,4~12日龄的雏鹅最容易感染,且发病后呈现出群发性特点。曲霉菌孢子会穿过蛋壳使胚胎死亡,或者鹅出生后伴随曲霉菌病症状。一旦孵化室严重污染,新生的雏鹅将会很快感染小鹅曲霉菌病,经过几天后呈现出病症。鹅舍内环境潮湿,用具不卫生,且空气严重污染,通风情况不良好,无法阳光直射,这样的环境是导致曲霉菌增殖的主要原因。
3 临床症状研究
对不同日龄的鹅进行临床症状分析,从环境卫生条件、营养情况以及感染程度入手,发现病鹅主要呈现出急性症状,常常卧伏在鹅舍内,采食量减少,病程时间长,并伴有气喘和呼吸加速的症状。发病后还会有腹泻的情况,鼻腔流出浆性分泌物,一般会在7 d左右死亡。
4 小鹅曲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加强对鹅的饲养管理
保持环境干燥卫生,每日及时清扫,将垃圾集中处理并运出养殖场,保证鹅舍内饲料不会受到霉菌污染。做好对饲养空间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情况控制,防止空气当中有霉菌聚集。有必要将鹅舍搭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防止霉菌在阴暗部位孳生。鹅舍内部使用的垫料应在阳光下暴晒,随后消毒灭菌。做好饲料数量的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用完,以防饲料发生霉变,喂养时将饲料放在干燥的位置,避免饲料吸潮而霉变。与此同时,还应保证鹅舍饲料与垫料的卫生条件。保证鹅舍环境中的通风,但也要预防感冒,防止空气对流。
4.1.2 做好鹅舍与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
定期对鹅舍做好空气消毒,使用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溶液和浓度为0.3%的过氧乙酸溶液,采用喷雾的方式对鹅舍消毒,每平方米的给药量是5 ml,每周至少消毒1次,从而杀灭墙面、用具以及空气内的烟曲霉菌,防止鹅经过呼吸道感染疾病。
4.1.3 勤换鹅舍垫料
常见的垫料主要为雏鹅舍内5 cm厚度的锯末或者稻壳等保温物质,可以预防小鹅受凉。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夜里气温低,养殖时必须做好保暖工作,确保鹅舍的温度处于30℃以上。但是垫料也会面临着发霉的问题,不能只重视温度而忽略了卫生问题,所以要时常更换鹅舍内的垫料,每天及时清理粪便,每隔4 d更换垫料,或者将垫料消毒晾晒后再次使用。
4.2 治疗措施
①未发病的鹅,对于已经确诊小鹅曲霉菌病但是没有发病的幼年鹅,应及时更换发霉的垫料,将鹅舍地面彻底冲洗干净,再使用过氧乙酸做好消毒工作,已经污染的鹅舍可以使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平均每平方米用量21 g。同时还可以使用制霉菌素,饲料中加入50万IU/kg的制霉菌素,连续5 d即可见效。或者使用克霉唑,平均每100只雏鹅使用1 g克霉唑,混合饲养即可。也可以从饮水方面入手,水中添加硫酸铜溶液,按照1∶3 000 的比例配制,连续饮水5 d 可见效。②重症鹅与种鹅的治疗措施。采用浓度为2%的金霉素对鹅肌肉注射,每日需要注射3次,每次2 ml,连续治疗3 d 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这只是针对少量雏鹅的治疗方法。如果患有小鹅曲霉菌病的雏鹅数量较多,肌肉注射操作不便,应及时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抑制大肠杆菌,使用阿莫西林抗菌类药物,将药物混合在饮水中即可。③中药治疗措施,依据清热解毒、定喘、散肿的治疗原则,每日煎煮2 次鱼腥草汤,其中加入20 g蒲公英、10 g桔梗、黄芩、30 g鱼腥草以及6 g干草,煎煮之后可以适用于60只低于15日龄的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