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种鸡防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1-03师高峰
师高峰
(项城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项城 466200)
1 农村散养种鸡防疫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规模性较差,养殖地零散
农村地区种鸡养殖规模化不大,在养殖户居住地点不集中的情况下,种鸡养殖存在较高程度的分散性,尤其是偏远山区,种鸡养殖者居住地之间存在较大间隔距离,外加当地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比如交通道路设施等,在该情况下,种鸡养殖人员无法形成动态联动机制。虽然目前种鸡养殖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是在该散养模式下,养殖户之间动态联动机制的不完善,给防疫工作的规范落实、相关技术全面推广造成阻碍。此外,农村地区散养种鸡多以家庭为单位,若是养殖数量较少,圈养是主要形式,若是养殖数量较多,林下圈地养殖是主要形式,不论哪种,饲养难度都相对较高。总而言之,零散养殖免疫难度相对较高,防疫工作开展困难。
1.2 疫病防控意识不强,缺乏病理认知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偏低,在传统养殖理念的限制下,种鸡养殖人员存在对防疫工作的错误认知,不愿意投入较大的防疫成本,过于依赖自身精神,落实的防疫工作也不够专业化。在该情况下,养殖户无法及时发现种鸡异常,进而给疫病暴发提供机会。
1.3 缺少高水平防疫专业人员
防疫人员是农村散养种鸡防疫的主要开展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种鸡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防疫人员工作量上升,外加部分乡镇防疫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给防疫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2 解决农村散养种鸡防疫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依托于组织工作加强防疫管理
养鸡是农村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当地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该职责,根据全面调研结果与动物防疫部门针对种鸡散养疫病和防控问题召开会议,科学部署散养种鸡防疫工作,从更加权威的角度管理较为零散的种鸡养殖地。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与机构要结合当地流行病,以合理的方式制定全面的防疫政策措施,并以走基层、线上等方式将其普及、传播至县区乡镇,要求各县区乡镇相关部门以当季的防疫要求进行散养种鸡防疫工作计划的详细制定,并落实责任制度,细化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防疫管控的精细化程度,保证防疫效果。另外,具有防疫任务的个人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按时开展指导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散养种鸡防疫成效,在养殖户和相关机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动态联动机制,有效增强了养殖地之间的联系,降低农村地区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难度。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相关部门还应采取规范的疫病防控技术措施。具体而言,县级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散养种鸡的存栏数量进行了解与统计,可以按照月份或者季度进行,要求村级基层定期将数量上报给防疫部门,进而使该部门能够及时采购疫苗,保证农村散养种鸡防疫工作的持续性。将疫苗采购纳入防疫管理体系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购买疫苗,并妥善运输与保存,以此保证其活性。
2.2 宣传教育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
农村地区相关部门应创新防疫知识宣传形式与渠道,扩大覆盖率,增强宣传力度,做好对饲养员的知识普及与深化,进而将防疫工作落实到实处。由于不少饲养员文化水平不高,对一些防疫工作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现场指导作业,使饲养员能够正确使用防疫疫苗。此外,由于引发种鸡疫病的因素较多,构成也较为复杂,所以在宣传教育防疫知识时,注重病理和临床症状的普及,帮助饲养员能够及时分辨疫病并治疗。另外,落实健全的防疫体制,优化创新防疫理念,积极使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线上宣传教育,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以此保证农村地区散养种鸡养殖效益。
防疫知识还应涉及基础的防疫技术,比如,在向散养种鸡注射疫苗前,要落实严谨的器具消毒工作;或是启封疫苗前对封口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破损等质量问题,若是出现则不可投入使用;稀释疫苗工作要以疫苗种类为基础,严格控制剂量,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回温等稀释作业。通过将基础种鸡防疫技术传达给养殖户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养殖与防疫专业水平,提高防疫工作推进的顺利程度。
2.3 加大力度培训基层防疫人员,打造高水平防疫队伍
加强基层防疫人员教育培训,当地政府部门应根据种鸡养殖规模适当增加专项资金投入,留住更多防疫工作者,及时引进最新技术,提高基层防疫平均水平。落实健全技术培训体系,围绕防疫技术、知识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保证工作技术水平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散养种鸡养殖规模,逐渐打造一支高水平防疫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考评制度与奖惩机制相结合,提高防疫人员工作与学习积极性,实现防疫人员的动态优化。
3 小结
综上所述,疫病作为影响农村地区散养种鸡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当地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防疫重视程度,根据养殖现状健全防疫组织工作,加强防疫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结合线上技术增强宣传力度等,以此提高防疫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