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3-01-03彭林武
彭林武
(淮南市凤台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凤台 232100)
在肉牛养殖中,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有着较强的传染性,通常不会出现特异性的症状,若是母牛感染则会出现母牛流产的问题。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母牛、公牛均易感染布氏杆菌,一旦患病便会成为牛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1]。以患病的母牛为例来说,在流产时会有大量的病原体随着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威胁到未感染的牛。另外,若是肉牛本身存在着易感染的特性,当食用被布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后也容易患病。王栋林在研究中指出,考虑到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应始终将预防作为重点,一旦发现风险,立即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减少肉牛养殖损失。针对于此,必须充分明确和掌握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该文对此作如下的论述。
1 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与主证
1.1 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牛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所引起,布氏杆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传播在牛、羊这两种家畜中,且对母畜的影响较大,会直接诱发母畜流产。更为不利的是,牛布氏杆菌病有着人畜共患的特点,一旦误食感染布氏杆菌的食物,则会出现感染病情,威胁身体健康。从当前阶段我们国家的牛布氏杆菌病防治来看,牛、羊这两种家畜的布氏杆菌病发生风险最高,但在长时间的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
1.2 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证
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发现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证较为多样,且存在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往往可以达到2周至6个月,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对于母羊来说,当感染布氏杆菌后,最为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的5~7 个月。具体来说,在流产前,病母牛的阴道黏膜潮红肿胀,并会出现粟粒样红色的结节,乳房会出现较明显的肿胀,不久便会流产。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也有可能是弱牛犊,但存活时间较短。对于肉牛来说,多会出现关节炎和局部肿胀,比如病公牛多出现睾丸炎或附睾肿胀,此时配种能力会大大降低[2]。总的来说,牛布氏杆菌病的病程较为缓慢,甚至会延续数年,当明显症状消失后,若是未伴发慢性子宫炎,则可以自愈。对于发病的公牛来说,通常情况下均要淘汰。
2 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
2.1 实验室检查
牛布氏杆菌病很难直接诊断,但可以结合母牛流产和相应的主证来判断,一旦怀疑存在牛布氏杆菌病的风险,则可以采取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在当前的实验室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试管凝集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均在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平板凝集试验为例来说,这一检查方法有着操作简便、使用设备少、敏感性强、易于操作的显著优势,可以较广泛地应用在基层肉牛饲养场。不过,平板凝集试验实际使用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无法检出所有的患病牛,且容易出现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在近年的牛布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查中,血清学检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达到确诊的效果。在初筛时可以使用动物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将检验牛的血清与虎红平板抗原混和,在反应生成后可以根据凝集程度判定结果,如果出现了凝集现象,则可以判定为牛布氏杆菌病阳性。在此基础上,需要使用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进一步确诊。
2.2 病原学检查
在使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诊断牛布氏杆菌病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和流程。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需要先取检验牛胎盘绒毛叶组织,流产牛则需要取胃液或分泌物,继而制作成涂片,而后使用尼尔森石碳酸复红染液来进行染色处理。染色10 min后需要使用0.5%的醋酸溶液来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处理时间控制在20 s,20 s后即可冲洗,此时需要继续染色,使用1%美蓝染色即可,最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牛布氏杆菌病会呈现出红色,背景色为蓝色,并可以观察到菌体大部分汇集在细胞之内,并可以集结成团[3]。可以说,通过开展病原体镜下检查,能够很有效地判定出牛是否患有布氏杆菌病。
3 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开展综合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传播,但为了实现最佳的防治效果,建议将所有的患病牛扑杀处理,处理时采取焚烧深埋的方式。总的来说,在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科学防疫
在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中,接种菌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疫病高发区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结合当前肉牛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猪布鲁氏杆菌2 号苗效果来看,可以很有效地减弱布鲁氏菌菌株,对牛有着较好的免疫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在实际接种时,可以先在牛犊出生后的6 个月接种,18 个月时再接种一次,免疫期可以达到数年。
3.2 加强疫病净化力度
若是肉牛养殖区没有牛布氏杆菌病的高风险,则可以使用普检的方式,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对所有肉牛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净化。具体来说,对每一头肉牛均需要使用血清学检验方法来确诊,一旦确诊则要立即扑杀,并对病牛所在的牛舍实施全面性的消毒,确保疫病净化率可以达到100%。
3.3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最大限度防止疫病传播。具体来说,肉牛养殖场的门口必须设置消毒间和消毒通道,人员及车辆进出时均要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彻底消毒,应该每3 d 使用3%的消毒威或者20%的生石灰来进行牛舍消毒,每个月开展一次全面性的消毒。饮水槽要经常地刷洗,确保始终处于干净状态,并及时更换干净的饮用水[4]。除此之外,饲养员要每日清理牛舍中的粪便和剩余草料,若是要将粪便用于农田施肥,则必须堆积发酵。
3.4 做好引种管理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若是需要引种,则必须做好检疫工作,确保引种安全。原则上来说,肉牛养殖中应严格做到自繁自养,避免从外地引种。
3.5 做好人员管理
牛布氏杆菌病不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会人畜共患,所以,除了做好牛的防护工作外,还需要做好养殖者的个人防护。具体来说,在人员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肉牛养殖者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定期进行各项身体指标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才可以从事肉牛养殖工作[5]。②肉牛接种的各类活疫苗对人体会存在一定的残余毒力,所以在防疫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到疫苗残余毒力的影响。③在肉牛养殖场禁止屠宰牛和烹饪牛肉,严防各类污染物质对肉牛健康造成影响,生活区与饲养区必须严格分开。④应避免外来人员进入肉牛养殖场,若是必须进入,则进入前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实施彻底消毒,避免携带病原进入牛舍。
3.6 其他预防措施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饲养管理,始终科学供应饲料,尤其是要确保饲料中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均衡。每年应该对肉牛进行2次布氏杆菌病血液凝集试验,确诊病牛后应及时扑杀。考虑到牛布鲁氏菌病的特点与危害性,应坚持常年防疫消毒,尤其是加强产房卫生,按照兽医给出的要求落实消毒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机会。若是必须引种,则引进的牛必须单独饲养2 个月,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2 次以上的检疫,检疫合格后便可以合群饲养[6]。
4 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从当前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来看,尚无特效药物和疗法,但可以借助一些药物来治疗。可以考虑使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法:①四环素,四环素使用时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每千克体质量按照50 mg用药,每日治疗1次。②土霉素,土霉素使用时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千克体质量按照0.1 g 用药,每日治疗1 次。③硫酸卡那霉素,向病牛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质量按照5万IU用药,每日需要治疗2次。④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在牛布鲁氏菌病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来用药,每千克体质量按照8 000 IU用药,每日需要治疗2次。⑤维生素C,以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维生素C,每千克体质量按照10~15 mg 用药,每日治疗2 次。⑥中药治疗,中医在牛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的一些药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以疫母散为例来说,可取15 g川弓、30 g益母草、15 g白术、15 g熟地、15 g连翘、18 g黄芩、15 g白芍、15 g当归、15 g双花。将这些中草药全部研为细末,加开水搅拌,待温度适宜后即可灌服。
总的来说,当出现牛布鲁氏菌病后,应及时扑杀淘汰,治疗无意义,但若是较为昂贵的种畜,则应该积极治疗,药物可以使用磺胺药物、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并应该将两种抗菌药物联合起来使用。
5 结语
牛布鲁氏菌病有着很大的危害性,一旦存在发病风险,应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迅速隔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在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中,治疗措施无法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应该始终将预防作为重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牛布鲁氏菌病的检疫与预防措施,确保肉牛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