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再生水利用新格局探析

2023-01-03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再生水课题组

中国水利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水务补水宁波市

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再生水课题组

(浙江省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315100,宁波)

再生水即污水经技术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可以安全、有益、循环使用的水。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污水资源化利用决策部署的题中之义。在全国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宁波是唯一一个市区全域谋划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基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锚定了方位与目标。

一、再生水利用与宁波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内在关联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再生水成为公认的“第二水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资源要素,是缓解水资源短缺、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破题之匙”,在支撑城市能级提升中发挥关键作用。

1.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新增量

在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起步阶段,水是有效变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宁波属江南丰水地区的滨海缺水城市,水资源总量较少,2021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85 m3,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6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呈现丰枯明显、南多北少特点;本地水资源开发强度大,水资源整体开发利用率达24.1%,比浙江省平均值高6.3%,优质水源开发潜在增幅空间不大;水资源对外依赖度较高,陆续兴建了汤浦水库、浙东引水、钦寸水库等域外引水工程。新一轮水资源综合规划显示,宁波2025年水资源缺口将达3亿m3,2035年缺口将达5.5亿m3,现状水资源难以支撑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宁波市区污水处理规模5.9亿m3,其中得以回用的再生水仅0.87亿m3,利用率不高,具有极大发展潜力。若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将显著弥补全市水资源紧缺短板,有效构建具有强大韧性的城市水安全保障系统。

2.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新动能

“双碳”背景下,我国实行了严格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m3,比2020年增加3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比2020年降低16%,这对地区水资源供给和利用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宁波作为全国制造强国战略试点城市,工业产业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2021年全市生产用水15.89亿m3,其中第二产业用水6.73亿m3,占比42.4%。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增长,预计“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新增5 000亿元,届时水资源的瓶颈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亟需在总量增幅有限的前提下盘活存量、提升利用质量。再生水所具备的“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水资源整体配置结构,有助于构建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互补共济的分质供水新模式,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打造地区绿色循环经济注入活力。

3.优化水环境治理模式的新载体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全民共享优美水环境是其中要义。宁波河网水系密布,奉化江、姚江、甬江穿城而过,但由于平原河网流动性不足,能够用于生态补水的水资源不多,导致部分河网生态用水保障难度大。宁波的传统生态补水形式为水库补水、姚江补水、市外引水等,供需缺口较大,对河网流动性改善有限。再生水具有点多面广、再生替代的优势,能够作为稳定的生态水源有计划、可调节、持续性地补充景观水体,辅以水质活化、河道涵养等措施,可综合改善水环境,实现城市水生态自然修复。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所附带的经济效益同样值得关注:一方面,再生水补充至河网后能够作为工业水厂取水水源得以再次利用,实现循环增效;另一方面,原本用于生态补水的常规水源被再生水置换后可用于工业生产,将激活可观的工业产值,进一步释放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

二、宁波城市发展现状与再生水利用配置契合互促

全国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落户宁波,是双向选择、相融相促的结果。一方面,再生水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与深化市域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契合点;另一方面,宁波市尤其是市水务环境集团的先发优势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再生水利用试点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1.多层次凝聚发展共识

宁波政府部门与水务企业双向发力,把握再生水利用政策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共同打造政企合作典范。

一方面是政府有需求,高屋建瓴定基调。为发挥再生水助力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重要支撑作用,宁波市亟需加快扩大再生水利用配置阶段性成效,巩固并提升城市“第二水源”的资源要素优势。“打造再生水利用的全国标杆”是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锚定的奋斗目标,被正式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彰显了宁波市委市政府推动再生水利用的信心和决心。历届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再生水应用推广作出批示和指示,为宁波率先开展再生水政策机制研究、产业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是企业有追求,创新引领齐发力。在市域水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再生水绿色低碳的利用模式与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的职能定位高度吻合。集团坚持把再生水利用作为国资国企高质量跨越式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和“增长极”,通过理念革新、数字革新、模式革新,推动组织变革、产业优化、功能重塑,最终实现营收创新突破、产业延链强链、功能转型跃升,同时以再生水专项突破为示范模板,进一步建立健全集团在扁平化架构下统一谋划、协同推进的管理模式,持续放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带动效应。

2.多要素积蓄发展势能

再生水利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前瞻谋划与优势再造。近年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多管齐下,不断强化再生水利用争先势头。

一是技术研究做支撑。2015年,集团参与实施的“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应用研究与示范课题”被列入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日均规模2万m3的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通过“再生水补水—水质生态改善—自然景观河道”的创新组合,实现利用再生水对景观河道生态补水,进而制订出台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的企业标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有效的技术积累。

二是基础设施显优势。集团依托全产业链平台,推动产业集群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工业供水设施,将再生水由净化水厂输送至工业供水管网,再由工业供水公司按需调配至工业企业,打通再生水制水与售水的“最后一公里”,大幅度缩减了工程建设成本和周期,进一步凸显产业融合、产业强链的乘数效应。

三是多重效益稳释放。随着集团新一轮净化水厂提标工程完工,再生水厂由污水处理终端转型升级为水资源供给前端,实现产业功能重塑。“社会大循环替代企业小循环”的水资源利用模式,既能为工业企业节省用水、土地等成本,也有助于属地政府提升水资源利用质效,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3.多领域探索发展路径

针对复杂多元的再生水利用途径,集团率先打造出生态补水、工业水源补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和市政杂用水全覆盖的“样板工程”。

一是“活水清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13年起,鄞州区福明净化水厂试点启动再生水回灌河道项目,每日输送约2万m3再生水进入陆家河,促进河网水系流动,至今补水超3 500万m3,河道水体化学需氧量、pH值、氨氮等主要指标均改善至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生态改善效果明显。

二是“市场驱动”定制多元产品服务。2021年,镇海石化区岚山净化水厂深入市场调研,自主实施“超滤膜+反渗透膜”工艺改造,每日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3.36万m3,直供镇海电厂、动力中心等工业企业,在浙江省首次应用于超超临界发电锅炉用水,取得再生水多元化市场探索的重要突破,至今连续稳定供水近300天,总量超过500万m3。

三是“以点带面”完善分质供水体系。再生水的商品属性有效嵌入宁波城市分质供水体系,成品水替代源头水逐步成为供给分质标准,形成“按需制水、依质付费”新模式。2017年岚山净化水厂与宁波碧源供水有限公司开展工业水源补水合作,至今补水超过2 400万m3;2022年长丰、福明净化水厂成功将再生水用于环卫车辆道路洒水,并探索高架绿化滴灌、自助洗车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开发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水的潜力。

三、宁波再生水利用的战略定位与决策部署

宁波市把再生水利用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定位和谋划,全力打好再生水提质创优“组合拳”。根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宁波市将投入约161亿元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再生水项目,其中试点期间完成投资约136亿元,力争至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总量达到2.5亿m3,较2021年提升187%。

1.找准方位、着眼全局

基于再生水“第二水源”的重要定位,结合地域特点,宁波率先通过理念革新提出“三个构建”:构建以再生水为重要补充的水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体系统筹调配,形成“境外水源+本地水源+再生水”的水源供给保障机制;构建以再生水为重要拓展的分质供水产业布局,将再生水有机嵌入宁波城市分质供水体系,细分领域、做大优势,形成绿色循环新型水产业链;构建以再生水为重要载体的水环境治理模式,发挥再生水“链主”引领作用,深化上下游产业合作,打造共谋共投共建共赢的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

新理念催生新目标,宁波再生水利用目标可具化为五方面:一是实现“网”的构建。创新谋划将再生水管道纳入城市综合管廊,形成“综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联调的集约化配置模式,打造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宁波模式”。二是实现“量”的突破。至2025年新增再生水可利用规模20万m3/d,总规模超过60万m3/d,形成再生水广泛应用的“宁波规模”。三是实现“质”的提升。强化技术及标准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宁波城市水环境特点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再生水规范利用的“宁波标准”。四是实现“管”的变革。健全企业质控、行业监管、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体系,探索再生水利用动态跟踪与长效评估相结合的“宁波方案”。五是实现“技”的领先。加快形成一套行业导则、一批科研成果,建立辐射水利水务全域的水技术信息交流中心,重塑涉水产业布局的“宁波样板”。

2.靶向发力、系统推进

再生水利用是一项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与城市发展质效协同匹配。

一是由小及大实现产业覆盖。围绕生态补水、工业水源补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和市政杂用水四个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依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构建日输送规模60万~80万m3的再生水环网,同步预留10~15个跨区域取水口,就近满足市政杂用水需求,覆盖至最小的潜在用水户;新建工业水源专管,启动高品质再生水扩容项目,保障临港工业用水,覆盖至最大的工业用水企业。

二是由表及里推动政策突破。以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持续聚焦政策发力,助推产业利好落地落实。重塑标准体系创新链,出台《宁波市区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确立再生水在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定位,制定《宁波市再生水利用标准》,实现有序依规配置,进一步提升行业话语权与影响力。推动完善再生水价格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于工业企业的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用于生态补水和市政杂用水的健全“依效付款”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三是由近及远探索模式复刻。加快打造具有宁波特点的再生水品牌,形成成熟的产业运营与复制模式。在市域一体化政策指引下,由市区向县(市)延展,带动再生水产业均等化发展,形成全市域水资源“一盘棋”,破除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区域壁垒。对标全国标杆,积极开拓再生水利用的产业“新蓝海”,尝试对接中西部内陆城市输出经验做法,助力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再生水产业的蝶变跃升。

3.深化职能、创新引领

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努力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鼓足争先劲头,成立再生水利用工作专班,实现“项目化”推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注重改革牵引,成立水环境事业部,主动融入市场机制,进一步凸显主业定位;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参与混改宁波市涌开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深化下沉式再生水厂的模式创新与经验沉淀。

二是强化技术保障。坚持数字赋能,积极打造再生水利用数字化改革的示范窗口,系统谋划再生水产业数字化场景开发应用,启动智慧再生水厂数字孪生项目试点建设,加快构建跨管理层级、跨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平台,推动再生水管控体系迭代升级。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深化水务投融资改革,用好用足财政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争取专项债券对再生水项目的支持,依法合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强化国资国企支撑托底作用,统筹谋划推进市域水务一体化和水务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再生水产业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

猜你喜欢

水务补水宁波市
安徽欧泰祺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肥皂》等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