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珠江流域旱区供水安全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3光,黄

中国水利 2022年15期
关键词:珠江流域旱情抗旱

杨 光,黄 慧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100053,北京)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珠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旱情,这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影响人口多,严重威胁旱区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用水安全。针对严峻的抗旱形势,水利部会同广东、福建等省份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减灾理念,采取加强节水、精细调度水利工程、应急引水调水、修建抗旱应急工程、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等多种措施,确保了香港、澳门、金门和珠江三角洲、粤东、闽南等地供水安全,取得了抗旱保供水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旱情发展过程与主要特点

1.旱情发展过程

2020年秋冬季,我国华南地区气象干旱十分严重,部分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中小型水库水位接近或低于死水位,部分城镇和农村出现供水紧张状况。

进入2021年,珠江流域降雨仍然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其中西江偏少三成、北江偏少五成、东江和韩江偏少近七成,水库蓄水得不到有效补充,骨干水库有效蓄水率持续偏低,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骨干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受此影响,秋季珠江流域多地再次出现旱情,加上珠江口咸潮活动明显偏强,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态势,其中东江、韩江流域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情,广东东部和福建局部旱情尤为严重,汕头、梅州、东莞、漳州等地多个城镇供水受到影响。旱情最严重时,有13万农村群众因旱饮水困难,181万城镇人口和97万农村人口供水受到影响。

2022年2—3月,旱区出现多次有效降雨,库塘蓄水明显增加,前期受旱地区供水逐步恢复正常,珠江流域旱情逐步解除。

2.干旱主要成因及特点

(1)降雨持续偏少,气象干旱严重

2020年和2021年,受双“拉尼娜”事件影响,登陆或影响我国的台风较往年偏少,导致珠江流域连续两年降雨偏少,气象干旱十分严重。其中,东江、韩江流域2020年降雨偏少两成(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2021年降雨偏少三~四成(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降雨丰沛的东江、韩江流域连续两年极端少雨,极为罕见。

(2)江河来水偏枯,工程蓄水不足

东江博罗站、韩江潮安站2021年来水均偏少七成(1956年以来最枯)。东江流域三大骨干水库2021年9月底总有效蓄水率仅为16%(近30年同期最少);新丰江水库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启用死库容为下游城市供水,水位一度低于死水位25天。韩江流域棉花滩水库2021年9月底有效蓄水率仅为20%(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部分中小型水库蓄水低于死水位。

(3)河口咸潮加剧,旱情咸情叠加

2021—2022年枯水期,受来水偏少与潮汐动力季节性增强等因素影响,珠江口咸潮上溯现象明显加剧,西江珠海主要取水泵站在主汛期遭遇有监测记录以来最早咸潮。进入枯水期后,咸潮影响进一步加剧,西江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连续多日因咸度超标一度无法抽取淡水;东江三角洲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其中东莞第二水厂氯化物含量最高值达到1 280 mm/L,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4)城乡水源不足,严重影响供水

受旱地区涉及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大,对港对澳供水保障任务要求高,水利部会同广东省政府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广东省深圳市面临建市以来最严重旱情,日供水缺口一度达50万t(约占正常供水量10%);广州、东莞两市受咸潮影响,局部地区出现短时降压供水、供水口感略咸等情况;汕头、揭阳部分城镇一度采取“停三供三”方式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福建省漳州市部分区县由于水库蓄水不足,长时间采取降压或轮供方式供水。

二、主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就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等国务院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水利部周密部署,加强指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凝心聚力;旱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全民参与,全社会动员,努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1.领导高度重视,加强指导支持

水利部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3次召开珠江流域抗旱视频会商会,连线广东省、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商研判旱情趋势,要求强化“四预”措施、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确保供水安全。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多次会商部署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并率工作组赴广东、福建等旱区一线调研指导。水利部商财政部安排中央水利救灾资金3亿元,支持广东、福建等受旱省份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工作。广东、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并赴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2.强化“四预”措施,提升保障能力

水利部组织珠江委和广东、福建等省水利厅启动抗旱“四预”机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咸情、旱情,滚动预报旱情;提前发布干旱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动态预演不同水量调度方案;根据预演情况,滚动优化调度方案和抗旱预案。珠江委根据预报结果,2021年7月就对后期可能出现的旱情进行研判;10月16日发布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启动珠江防总抗旱IV级应急响应;提前编制了西江、韩江水资源联合调度方案;迅速搭建珠江流域抗旱“四预”平台,实现“三道防线”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和动态预演,比选最优方案,科学、有力支撑了压咸补淡保供水调度决策。广东省水利厅划定了江河水库旱警水位,及时启动水利抗旱IV级应急响应,编制完善东江枯水期水资源联合调度方案和冬春季广东省抗旱保供水预案,坚守供水保安全的底线。

3.构筑“三道防线”,科学精细调度

按照李国英部长的要求,珠江委会同广东、福建、广西三省(自治区)水利厅构筑了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并动态调整“三道防线”调度方案,联合调度珠江流域骨干水库,充分发挥骨干水工程的调节能力,先后3次启动压咸补淡应急调度,有效压制珠江口咸潮,其中西北江磨刀门水道咸界最多下移约23 km,东江三角洲北干流、南支流咸界最多下移约6 km和8 km,最大程度减轻了咸潮对主要取水口的影响,有效保障了春节、元宵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广东省水利厅提前制定水库蓄水计划,按照电调服从水调和取消发电考核等要求,实施水库蓄水出库监管全覆盖,尽可能留住库中水,为抗旱储备水源,2021年全省近3 000个水电站基本停止放水发电,其中新丰江水库停止放水发电38天;去冬今春持续实施“日会商、日报告、时调度”联动机制,精细调度“三道防线”水库,科学节约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福建省水利厅协调棉花滩水库推迟电站检修,按照调度指令,发挥韩江“第三道防线”补水作用,保障下游广东省韩江沿线城市用水需求;对蓄水不足的万安、白沙两座大型水库暂停生态流量考核,努力蓄水保水,为下游龙岩、漳州和厦门等市冬春季用水提供水源保障。

4.落实应急措施,多措并举保障

广东省政府要求东江流域沿线城市用水量全部压减10%。深圳市节水办向全体市民发出节水倡议,水务部门采取精准分压供水方式减少日供水量。揭阳、汕头、汕尾等市通过压减工农业用水量、应急引水补库、抽取水库死库容等方式保障供水安全。广州市在咸潮影响期间调派应急送水车175台班,免费为学校、幼儿园、居民小区等派发瓶装水,缓解居民用水压力。福建省全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 000多次,对缓解旱情起到积极作用。漳州市投入3 000余万元改造云霄县城提水设施,以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库优化调度,采取错峰降压供水等应急措施,保障重点地区的供水需求。龙岩市加快推进万安溪引水工程,保障主城区供水安全;停止新上工业项目用水生产线,指导水源不足地区改种耐旱作物,优先保障城乡供水。

5.抓好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

水利部派出工作组赴广东省和福建省协助指导地方抗旱,组织专家现场审查西江、东江、韩江枯水期水量调度方案和广东省抗旱保供水预案,并在棉花滩水电站召集广东、福建两省水利厅和珠江委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协调韩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工作。珠江委领导先后13次带队赴流域上中游骨干水库、向香港和澳门供水的关键性工程、珠三角重点地区、粤东严重干旱区等地查看抗旱保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情况,督促各有关单位严格执行调度指令,面对面指导基层做好抢抽淡水、回蓄补库、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联通等工作;珠江委水文局、珠科院等单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深扎一线指导地方做好取用水保障各项措施。广东、福建两省水利厅落实抗旱保供水工作责任,加强工程调度管理,强化重要断面水质监测,并派出多个工作组督促指导旱区各地落实抗旱措施。各级水利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节约用水、水源连通、远程调水、压咸补淡等措施落实落细。

三、经验启示

各级水利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抗旱,工作积极主动,措施扎实得力,成功应对珠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旱情。抗旱工作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不断提高。

1.水利部党组周密部署是做好抗旱保供水的根本保证

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李国英部长3次主持珠江流域抗旱专题会商,春节期间还视频连线珠江委和相关工程管理单位,亲自部署供水保障各项工作,指挥关键期的压咸补淡应急调度,明确提出“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及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工作目标和“流域区域统筹、开源节流并重、短期长期兼顾,坚决做到‘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的工作要求。刘伟平副部长多次召开专题会商,并带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水利部党组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打赢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这场硬战提供了明确方向和行动指南,确保了各级人员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有力保障了抗旱保供水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强化流域统一调度是做好抗旱保供水的致胜关键

珠江流域形成了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利部门分级管理,涵盖干支流控制性工程的调度指挥体系,为流域协同作战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汛期以来,广西、福建水利厅及电力、供水等部门全力配合流域统一调度,为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实践证明,做好流域抗旱保供水必须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统筹流域抗旱全局,调动各方积极性,明确流域区域责任,各方协调联动,形成全流域抗旱保供水最大合力;必须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行业间、区域间不同用水需求和利益,才能有效平衡各方用水矛盾,实现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最大程度缓解供水紧张局面。

3.筑牢“三道防线”是做好抗旱保供水的坚实基础

树立底线思维,筑牢“三道防线”,是水利部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减灾理念的具体举措。构筑抗旱保供水“三道防线”的决策部署,科学整合珠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工程强大的径流调节能力,有效形成全流域、大空间、长尺度、多层次的供水保障格局,大大提高区域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调度过程中,“第一道防线”水库抓住时机抢抽淡水,实现“灌满门前水缸”;“第二道防线”水库保持高水位运行,及时实施压咸补淡和应急补水调度;“第三道防线”水库持续向下游补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水量。实践证明,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决策部署,为实施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和压咸补淡应急调度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是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全面胜利的坚实基础。

4.强化“四预”措施是做好抗旱保供水的有力抓手

水利部建立“周统计、双周会商、月检查”的抗旱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抗旱“四预”措施,跟踪旱情发展态势及各方行动情况,做足“预”的准备,做好“防”的工作。通过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为后续提早实施蓄水调度、编制抗旱方案预案、科学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调度等工作争取了提前量;通过珠江流域抗旱“四预”平台支撑会商决策,准确演算咸潮上溯影响和应急补水压咸“窗口期”,滚动优化“最不利情况下坚守底线”的调度方案,进一步确保了调度成效。坚持抗旱“四预”措施为“应对措施跑赢旱情、咸情发展速度”赢得了主动,是做好抗旱保供水的有力抓手。

四、工作建议

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安全实践带给我们很多宝贵经验,同时珠江流域这样的丰水地区发生连年干旱也给了我们更多警示,仍需进一步提升抗旱减灾综合能力。

1.加强抗旱工程体系建设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优先利用稳定可靠水源作为农村供水水源,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加强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高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2.提升抗旱“四预”能力

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提升枯水期监测能力,全面提升抗旱减灾决策支撑水平。继续推进全国旱情监测预警综合平台建设,争取尽快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每周发布旱情监测预警信息,提高旱情预报预警能力。在重要江河湖库开展旱警水位(流量)确定工作,为干旱预警提供有力支撑。在涉及重要城市供水安全、供水矛盾突出的重要河段或地区加快推进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编制工作,完善预案体系,并对已有预案进行修订,特别是预案启动条件要关口前移,突出“防”的要求,立足最不利形势,合理确定不同应急响应级别的启动条件,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抗旱工作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和流域管理机构职能,从流域防汛抗旱全局出发,协调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利益诉求,实施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加强对抗旱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指导,建立统一、完整的预案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期间的职责分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发挥流域防总监督作用,根据旱情发展,全面开展抗旱督查检查,督促地方落实抗旱措施。加强工作组派出的预见性,指导地方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拓展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联合调度工作机制。

4.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

加强基层抗旱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强化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间抗旱经验和技术交流,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在抗旱期间及时主动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反映旱情发展形势、旱灾影响程度和抗旱工作成效,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报道抗旱工作成效、展示抗旱一线场景、推广抗旱节水经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抗旱、科学抗旱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抗旱、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

猜你喜欢

珠江流域旱情抗旱
人工增雨解旱情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基于CMIP6的珠江流域未来干旱时空变化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谈珠江流域内灯塔旅游的开发
我国珠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防汛抗旱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