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安全保障体系构筑与管护实践
——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

2023-01-03周德宝

中国水利 2022年6期
关键词:诸城市防洪河道

周德宝

(山东省诸城市密州水库运营维护中心,262200,诸城)

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平原、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旱涝并存、旱涝交替、旱涝急转特点明显,山洪灾害、平原内涝、水资源紧缺等矛盾叠加交织。以1999年“8·12”特大洪灾和2015年严重干旱为标志点,诸城市通过河流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水系连通、水域生态修复等系统推进,初步建立起“水系连通、蓄泄有序、生态优美、储备长远”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进入水利工程升级换代、河湖水环境全面复苏新阶段。

一、基础条件

1.水网特点

诸城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状如簸箕。市内水网状如叶脉,属雨源型山溪性河流,以齐长城为分水岭,北流水占据主体汇流潍河,“一河串多库”架构清晰。辖区内以潍河流域最大,长约65.2km潍河干流横贯全境,11条支流“非”字形分布,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87.2%,呈“八方来水一河收”格局。

2.降水分布

诸城市降雨时空南多北少,水资源分布西多东少,多年平均降雨量718.1 mm,多年平均最大24 h降雨量115 mm,水利工程蓄水总量2.9亿m3,正常年景下能够保障区域供需平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末秋初,8月中旬为洪涝灾害易发期和水旱灾害防御关键期,“一年水安在于汛、一时蓄水保一年”。历史上曾遭遇1974年“8·13”、1975年“8·14”、1999年“8·12”特大洪灾和2013—2017年五年连续严重干旱。

3.工程现状

7座大中型水库、118座小型水库、9座骨干拦河闸全部得到高标准除险加固或改建重建。潍河65.2 km河道全线设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小河流穿越城镇河段,普遍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境内所有水库、拦河闸和县际边界墙夼水库等调蓄控制工程,都由诸城市自行管理调度,具备水源自主、工程自主、调配自主优势。

4.空间布局

引墙入三、引墙入吴等9个新建水系连通工程框架体系日臻完善,联网工程接力规划逐步延伸,可以根据区域来水同步满足蓄水、调水、分洪多重需要。河湖长制“清四乱”已为统筹旱涝灾害防御扫清障碍,留足水空间。

二、创新亮点

1.水网连通

水网连通实现从无到有。2015年以来,以墙夼水库为后备水源,以卧龙湖水库为调蓄战略水源地,以三里庄水库为调水中转站,陆续建成串联三库三河五水厂三灌渠的110 km“人”字形“西水东输”调水大动脉,打破了大中型水库“孤立无源”困局,实现调水与分洪综合利用。

2.防洪提标

潍河是山东省骨干河流之一,诸城地处潍河中游,市内潍河干流长65.2 km,约占全长的1/3,历经20年综合治理,潍河干流及沿岸已成水源地、风光带与交通线。2020年通过无堤筑堤、堤矮加高、低洼围墙、路口设闸等“点穴式”治理,疏浚河道6 km,筑堤防31 km,新建防洪墙4.6 km,全线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20年在汛期降水量超常年同期3成情况下,5亿多m3洪水安全过境,大水无灾。

3.水库增容

2021年实施的共青团水库增容工程,首创免清淤增容模式,解决了红板岩地质条件下清淤渗漏难题,增加兴利库容203万m3,实现防洪、蓄水双安全。

4.水质提升

①退渔还水。潍河及6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淡水养殖全部退出市场,改为“人放天养”生态养殖,减少人为袭扰,还水以清净,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有水可用、有水能用。

②全域保洁。创新全域河湖市场化保洁机制,市镇财政分级投入,实行公司化管理,像管理城市那样管理水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标准。

③中水分离。新建潍河中水分离管道工程,集水质提升与防洪减灾于一体,自潍河诸城段中游开始下延,一线串五市(区)入渤海,全长135 km,输水能力65万m3/d,彻底改变潍河污水缠身困境,并成为新的泄洪分流廊道,缓解了防洪压力,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

④雨污分流。在城区扶淇河两岸新建10 km雨污分流管网,切断污水直排入河途径。同时对全市300多个滨河环湖排污口进行封堵整治,切断污染源。

⑤生物治水。在潍河干流和扶淇河、百尺河等11条重要支流,安装87台(套)载体固化微生物发生器和移动水处理设施,利用生物措施靶向改善水质,防止水质性缺水。

5.生态保护

创新山区小流域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吸纳社会资本58.7亿元,规模发展了30个田园综合体,总面积60.67 km2,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遏制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山洪灾害风险。2018年8月28日,林木覆盖率达64%的桃林镇3 h降雨314 mm,大水过后无大灾,生态防洪成效显著。

6.科学调控

大中型水库和骨干拦河闸“小流量、长历时、多层级”库河联防调洪方式已成熟,在近年防御“温比亚”“利奇马”“烟花”台风暴雨中得到考验、检验,实现了防汛安全、蓄水充足。

三、风险评估

诸城市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在防洪保安,根据工程类型和现状标准,主要防范超标准洪水下三类风险。

1.小型水库存在垮坝风险,安全保障靠防守

诸城市小型水库主要分布在山区,头顶库、串联库居多,溢洪道全部为开敞式,水满则溢,直通河道,一直是全市防汛重点难点。据测算,24 h降雨量在293.25 mm以下时将引发中小洪水,现状工程标准下比较安全;24 h降雨量在293.25~538.2 mm之间时将引发标准内较大洪水,水库需加强警戒,严阵以待,做好群众转移准备;24 h降雨量超过538.2 mm将引发超标准洪水,下游群众安全转移,抢险队、后备队全部上坝,随时准备抢险。诸城市小型水库全部经过除险加固,出现洪水垮坝溃堤的可能性低,最不利的结果是小型水库溢洪道和下游河道冲毁、个别地势低的村庄群众转移。

2.大中型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不匹配,安全保障靠调控

诸城市大中型水库调洪能力高于中小河流行洪能力,标准内洪水以调控为主,可以通过提前调洪预泄腾库补短板。超标准洪水下,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原则,以群众转移为主,确保生命安全、水库安全,为水库调洪、河道行洪留足时间空间。

3.小型河道存在局部溃堤决口风险,安全保障靠巡查

诸城市小型河道治理尚不充分,防洪标准普遍较低,险情、隐患、堵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如遇超标准洪水,因河道距离村庄和公路、铁路、机场较远,且多属地下河,上下游比降大,水淹村庄、水毁重要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不大,直接可能损失是河水倒灌、水淹农田。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就要明确属地管护责任,加大巡查力度,整治薄弱环节,落实抢防措施,抓早抓小抓实,避免小问题带来大险情。

四、薄弱环节

1.防汛压力传导尚未走深走细

同一水库、河流的河湖长与防汛“三个责任人”中行政责任人未重合,暴露出掌握情况不全面、信息交流不对称的问题。社区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存在以点“代”面、群众参与度不高现象。

2.水源联网存在空档

6座中型水库中,青墩水库、石门水库、共青团水库尚缺水系连通工程支撑,后备水源无保障。118座小型水库尚未实现管道连通、水源互补、集群利用。

3.智慧水利平台缺乏整合共享

市级防汛抗旱、小水库监管、水资源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仍停留在“读数”阶段,尚未实现资源整合、信息联动、远程可视、一屏感知。

五、建议与对策

1.顶层设计,全域布局

诸城市水库建设空间已饱和,困于旱、忧于涝,发展主线应定位在统筹防御水旱灾害风险上。要挖掘地下空间连通潜力,发挥卧龙湖水库调蓄战略水源地作用,继续推进“西水东输”战略,建设引涓入青(引涓河水入青墩水库)、引青入石(引青墩水库水入石门水库)水系连通工程,构建环网调水大格局。要凸显现有中型水库的增容潜力,推广共青团水库免清淤增容模式,通过河道深挖、抬田增水,加快推进吴家楼、郭家村、石门水库等5座中型水库的增容,提升拦蓄水能力。要体现小型水库、河流集群潜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片区化规划建设小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和小型水库群联网工程,实现集约化补水、分洪。同时要尽快实施潍河7条支流入河口的防洪与生态治理,实现干支流统防同治。

2.问题导向,区域保障

农村是水旱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重点在水,难点在人,攻坚破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范人的行为上。要突出防御超标洪水、水库安全度汛和预防山洪地质灾害三大重点,实行“三个责任人”与各级河湖长人员重合、职责融合,做到问题排查整改、责任盯紧靠实“双到位”。要创新群众巡查方式,暴雨大水期间,社区干部带领防汛人员分段采取帐篷驻扎、路灯值守方式,避免查漏变漏查。要实化细化防洪教育和演练方式,通过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水位警戒线、塌方警示牌、风险隔离带、撤离路线图、转移集结区和村级“喇叭喊话”“敲锣惊梦”的土办法打通群防群治“最后一公里”,构建起社会化防洪减灾新格局。

3.科技赋能,流域突破

诸城市是山东省潍河治理先行区、样板区,硬在工程保障,软在科技支撑,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智慧升级。要积极融入潍坊市潍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规划,开辟地方政府、水利行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四方合作通道,综合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搭建综合数字化平台,加快实现洪水预报预警、河湖健康评价、用水总量控制等领域的建设一张图、调配一张网,担当上游责任,强化“四预”措施,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

猜你喜欢

诸城市防洪河道
立 春 (书法)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道里的垃圾
中国梦,飞起来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