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机收减损技术推广取得实效

2023-01-03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邹世丽翟坤程王东旭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2期
关键词:减损机手机收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邹世丽 翟坤程 宋 阳 王东旭

近年来,吉林省农机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动员全系统的力量,强化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机收减损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主要成效

1.机收减损相关工作成效明显。据统计,2021年吉林省投入秋季机械化生产的农业机械总量达110万台,完成收割机检修10.51万台,投入秋收作业的玉米收割机6万余台、水稻收割机2.9万台,主要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较上年总体减少约1个百分点,实现减损增产8.22亿斤,约占今年预测粮食产量800亿斤的1%。其中玉米机收平均损失率为2.27%,较上年减少约0.93个百分点,预计减少玉米损失6.41亿斤;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为2.88%,较上年减少约1.12个百分点,预计减少水稻损失1.58亿斤;大豆机收平均损失率为4.1%,较上年减少约1.1个百分点,预计减少大豆损失0.23亿斤。

2.机收减损意识深入人心。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是做好机收减损工作的前提。吉林省各级农业农机部门通过不断学习和相关工作实践,机收减损意识不断增强;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大户、机手和农民通过宣传培训和层层专家深入指导,节粮意识逐步入心入脑,积极付诸机收工作中;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技术保障是开展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的基础。各级农机部门都把机收减损作为秋季农机化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相关项目实施,借助举办丰收节和各类现场会等一切契机,见缝插针,加大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力度,开展机收损失率实测抽测和指导服务等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农机队伍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主要做法

1.统筹周密部署,确保取得实效。一是深入调研、制定实施方案。3月份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相关要求,吉林省及早谋划,下发了《关于做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相关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农机化司印发的“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2021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实施方案》和《吉林省2021年秋粮机收及机收减损工作方案》,对全省机收减损工作有了明晰的思路和宏观把控。二是召开启动会、任务再落实。9月3日以腾讯会议形式召开了“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暨主题月活动启动会”,对全省机收减损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培训、再部署,为圆满完成机收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组建技术团队,开展指导服务。为保障机收减损工作落实落细,组织省内农机专家成立技术指导团队,分4个组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深入各地开展秋粮机收减损工作指导服务,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督促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解读《机收损失率测定简易方法》,指导开展损失率测定等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动员是做好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报纸、电台、互联网等传统宣传方式,以及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粮食作物机收减损重要意义。积极借助丰收节、现场会、大比武等有利契机,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组织动员农机部门和骨干农机产销企业编制传播相关专题片、短视频、明白纸等宣传材料,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效果宣传、典型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据统计,秋收期间媒体宣传报道320余次,编制、转发专题片、短视频6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近22万份,举办现场会近300场,受众合作社、大户、农户等近3.3万人次。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影响机收作业质量因素很多,提高管理者、推广员、机手技能素质是关键。通过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演示现场会、机收减损技能竞赛等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机收减损技术技能培训,强化主粮作物机收作业质量标准、技术指导意见宣贯,引导农户、机手和农机管理人员了解掌握作物品种、含水率、种植模式、收割地形等方面情况,熟练掌握收割机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和作业质量标准等技能,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收获方式,千方百计减少损失。统筹农机职业院校、骨干农机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督促农机产销企业加强购机户的使用培训,引导其改进售后服务,加强田间培训指导。据统计,全省共举办农机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近5000余人次,举办农机服务组织、大户、机手、农民参加培训班450余期,培训人员60000余人次。

4.开展大比武,苦练真功夫。结合第四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员技能竞赛吉林省初赛活动,举办吉林省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来自全省7个县市的20名选手进行了学习比拼。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11场。

5.层层组建团队,深入开展指导。指导各地抽调骨干力量层层组建秋粮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组,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精准进村入户,到田巡回指导,开展防灾减灾、机修保养、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咨询服务,为按时完成机收减损目标任务,实现颗粒归仓保驾护航。据统计,全省共有3000余名农技人员参加秋粮机收指导服务,共指导服务乡镇594个,占全部乡镇95.2 %,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大户、农户共 15万个,其中农机服务组织0.5万个、大户10万个、农户4.5万个。

6.组织实测抽测,科学评估损失。积极组织农机推广、鉴定等相关单位专家开展机收地块损失率测定和随机实测抽测,摸清辖域内机收损失真实情况。为便于基层人员操作,以表格形式进一步简化了机收损失率测定方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会同鉴定机构技术人员在松原市宁江区对新疆牧神有限责任公司(松原)生产的4YZB-5BS、4YZB-4FS、4YZB-4E三种型号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进行了机收损失率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1.0%、1.0%和0.8%;在敦化市大石头镇对敦化市方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YZH-2A、4YZ-3、4YZ-4三种型号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进行了机收损失率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1.03%、1.12%和1.25%。组织各地开展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率测定,经统计,水稻全喂入收割机损失率为4.56~1.23%,水稻半喂入收割机损失率为4.05~1.22%;玉米果穗收获机损失率为3.3~1.55%,玉米籽粒收获机损失率为3.01~1.28%;大豆联合收割机损失率为4.5~3.4%。

三、建议

1.强化培训,培育高水平技能人才。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高水平机手数量不足,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每天1500元工资雇不到机手的情况。建议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针对性强化骨干机手的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行家里手”。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持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督促农机产销企业加强购机农民的使用培训,引导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做好机收培训工作,特别要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切实提高规范作业能力。

2.加大投入,加快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高性能机具的应用。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持续创新,通过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农机机械性能和质量,促进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通过补贴政策拉动,加快新型智能高效绿色减损收获机产品推广进度。另外应加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推进力度,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和提质减损。

3.完善标准,强化依标规范开展机收。建议加快制定、完善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相关标准、规范,把开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实用技术研究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持续组织开展粮食作物机收损失情况调研,加强总结交流,深入探索机收减损实用技术新方法,推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减损机手机收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交互设计中有关减损理念的延展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