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州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1-03李文江和秋霞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短板建设发展

李文江 和秋霞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怒江 673199)

1.怒江州基本情况

怒江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焦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生态产业为切入点,将生态脱贫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十三五”期间,全州实施完成林业产业建设项目面积70.53 万亩(新增产业面积26.34 万亩,林业产业提质增效面积44.19 万亩),累计投资76035.23 万元,其中:泸水市25.97 万亩、投资25039.61 万元;福贡县18.62 万亩、投资18341.49 万元;贡山县6.16 万亩、投资8471.10 万元;兰坪县19.79 亩、投资24183.02 万元。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5 年的11.37 亿元到2020 年的25.25 亿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收入从2015 年的2015.04元增长到2020 年的3242.53 元,增长60.9%,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2.困难问题

2.1 基础设施配套薄弱,产业持续发展受限

目前,很大一部分林业产业地块分布在半山以上的陡坡地,离村庄和水源地较远,无水渠、蓄水池等水源供给条件,引水十分困难;一部分现有的水渠、蓄水池建设年限较长,年久失修,难以正常供水;同时,部分项目只配套了简单的蓄水池和灌溉设施,但因投入资金较少,管护成本较高,存在无人管理维修、设施老化失修等难以正常使用的现象。林草部门实施的项目基本上属于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种苗费、人工费和兑现群众的补偿金,涉农整合资金只覆盖了部分脱贫攻坚期间和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的产业项目;由于水利设施投入成本高,大部分种植户无资金投入解决水利设施,基本上靠降雨来满足水份需求,难以实现旱涝保收,标高质优发展目标。

2.2 科技支撑保障不足,产业抚育管理粗放

脱贫攻坚期间,林草部门的产业项目大多依靠公司或者合作社组织实施,并由公司或合作社开展管护作业,但其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无法提供较好的林业科学种植管护技能,导致生长状况不佳、修剪整形不够、病虫害防治不足等情况。加之,对产业种植和后续管护技术培训人数次数少,无法全面覆盖产业实施地块涉及农户。目前,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林产业建设中得到了实惠仅限于劳务收入,虽然群众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很大一部分群众的产业发展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群众整体综合素质差异较大,管理粗放,林产业产量不高,品质和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的现象将会持续存在。

2.3 项目建设管护期限短,成果难以巩固

2018 年以来,特色产业主要种植了花椒、漆树、柑橘、芒果等经济树种,大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实施,部分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就业、土地流转、抚育管理等实现了增收脱贫。但受特色林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的影响,从发展角度看,特色林产业还存在产业项目单一、规模小、同质化、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等问题。群众从产业中获得的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脱贫群众依托扶贫产业持续脱贫增收难度依然很大。从建设实施角度看,林产业还存在造林承包建设三年期满后项目移交后,成果难以巩固的问题。

2.4 市场主体引导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全

目前,全州还没有健全规范的产业加工体系,只有少数初级加工,鲜果晒干包装后外销,产品附加值低。大多数的林产业项目缺乏市场主体的引导,市场竞争力弱、价格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经营主体企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林农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经济收入单一,未与社员建立联营机制,仅靠林业项目实施获取劳务收入,增收的后续动力不足,发挥不明显。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术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市场竞争力,自我造血功能较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未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呈现出“双绑”利益联接机制不全,大部分项目实施主体(公司或合作社)重点关心的是成活率、保存率和是否能通过验收等问题,对产业成效、产品质量、销路等问题缺少关注。

3.对策建议

3.1 优化产业布局,着力补齐布局“散”的短板

依托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建设成果,按照带状分布、点状聚集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业”“一县一品”产业品牌,促进重点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着力补齐产业布局零散不集中,没有主导性等“散”的短板。建议泸水市重点发展咖啡、澳洲坚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芒果、柑橘等特色水果,重楼、滇黄精等林下中药材;福贡县重点发展油茶、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产业,草果、云黄连、滇黄精等林下中药材;贡山县重点发展松露、灵芝、草果、滇黄精等林下经济;兰坪县重点发展花椒、青刺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银杏、重楼等中药材,柑橘、芒果等特色水果。

3.2 提质传统产业,着力补齐产量“小”的短板

经过多年的发展,怒江已形成了以核桃、漆树、草果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可以说是怒江辐射范围最广、覆盖群众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三项传统产业,山区群众收入都与之有关,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全州产业应稳定核桃产业规模,扩大漆树产业规模,适度发展草果产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强化丰产栽培管理,打造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让好生态长出好果子;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推广应用品种改良、密度调整、整形修剪、合理间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一步推广普及丰产提质技术,不断提高群众的抚育水平,全面改造低产核桃林、漆树林、草果地。

3.3 壮大特色产业,着力补齐竞争“弱”的短板

以绿色香料产业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草果、花椒、漆树等特色经济林,松露、重楼、滇黄精等特色林下经济;培育草果、漆树等本土特色品种,总结推广丰产栽培技术,研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开展高产品种更新、老树替换、复壮、培育管理,促进本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高质量发展。

3.4 发展精深加工,着力补齐产值“低”的短板

充分利用怒江种质资源丰富、土壤纯净的优势,聚焦特色、传统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加工发展路子,着力补齐产业产值低、产品贬值等“底”的短板。建议全州产业要规划建设核桃、花椒、草果、茶叶、重楼等产品产业精深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标准化初加工网点,促进产品升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加快让好果子产出好产品。

3.5 建设产业基地,着力补齐群众“虑”的短板

建议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在安置点周边建设产业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厂、产品收集流转站,在安置点内建设各类扶贫车间、工作车间,最大限度吸纳搬迁群众投工投劳。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建设的引导政策和长效机制,生态建设任务、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专业合作社倾斜,鼓励专业合作社带动易地搬迁群众承担造林营林、发展产业等任务。有效盘活“三块地”资源,采取托管、股份合作、建立合作社等形式,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自愿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参与产业发展,使搬迁群众有相对稳定的权益及收益。

3.6 扶强龙头标杆,着力补齐带动“少”的短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等议标方式,优先由具有资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承担。产业建设项目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等议标办法由县(市)级人民政府制定。建议进一步落实优惠、优先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承接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将产业项目纳入以工代赈范畴,采用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优化、简化招投标程序。鼓励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低收入群众盘活土地资源,承担生态产业建设任务实现持续增收。加大对经营主体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省级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合作社、良种证、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及资金奖补。

3.7 提炼运营模式,着力补齐载体“乱”的短板

建议探索具有怒江特色的“主体+基地+农户+科技+保障”“多绑”复合模式,实施主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党组织、村集体等为重点;产业基地以集中连片的、安置点附近的为主,探索跨村、跨乡的大区域大基地建设;农户以种植大户、带头人、示范户、风险户、生态护林员等组合带动为重点;科技要以科技特派员、专技技术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具有一定技术的人员和单位作为技术支撑;保障要以产品回收销售、土地入股分红、延长合同期限等利益联结、长效互利的保障措施为重点,不断扩大利益联结的范围,拉动群众直接进入市场,逐步建立形成种、产、销一体的,可持续、可复制的稳固典型模式。

3.8 培育新兴产业,着力补齐精品“无”的短板

建议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森林生态观光、野生动植物科考、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科普和生态旅游村等特色生态旅游,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线路、生态旅游地知名品牌,积极发展草原旅游,开展美丽草原精品推介活动,打造高原草原旅游品牌,引导全州围绕生态旅游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建设。

3.9 强化支撑保障,着力补齐基础“滞”的短板

建议州委州政府要统筹好水利、交通、商务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建设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争取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上的支持。全面开展产业水利基础建设施查漏补缺工作,对原项目中未能覆盖的水、电、路等基础生产设施,在不改变原方案的情况下,单独立项,进行配套建设。对后期管护不足的,追加管护工程,可安排当地合作社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各县(市)应当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资金稳定支持产业发展,并统筹用好造林、战略储备林建设、贷款贴息等补助资金,争取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3.10 加大技术培训,着力补齐本领“慌”的短板

依托各类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进行技能和管理运营、产业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广大低收入人群、“三类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专业合作社提高运营水平,从而不断激发致富小康的内生动力,大幅提升就业技能,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结合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的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先进实用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等的培训,力争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建立科技特派员“点对点”精准指导示范,由州、县选派一批科技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开展新技术精准指导,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专家和致富能手,使他们成为乡村中“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专家和能手,为全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11 加强科技融合,着力补齐成果“缺”的短板

建议全州要聚焦长期难以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科技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凝练攻关技术指标,绘制技术榜单,吸引产业高端科技人才参与。建立健全州、县、乡三级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抓好草果、滇黄精、花椒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核桃、漆树提质增效等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加大产业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推进良种使用优质化、生产基地化、供应市场化、管理法制化,切实提升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水平。结合我州资源优势,重点申报绿色食品标志,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肥料推广力度,减少化肥使用,积极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与州外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鼓励县(市)开展在职学历教育和科研合作交流,坚持每年开展顶岗学习和挂职培训,不断提升全州科技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

3.12 加强监督管理,着力补齐风险“高”的短板

建议加强对工程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杜绝虚报瞒报面积、挤占挪用、冒领补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实行项目质量负责制、质量承诺制、竣工验收制等制度,分项具体抓落实,对项目质量问题实行“零容忍”。准确把握资金使用方向,对负面清单禁止事项和明令禁止的投资要坚决杜绝,避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项目建设要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规范招投标操作。

4.结语

结合上述所讲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怒江林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生态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融合期。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同步推进,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怒江实际的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协同发展的跨越之路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短板建设发展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