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分析
2023-01-03刘立宏
黄 光 刘立宏
(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山东省是产粮大省,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基地,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饲料作物,在山东省玉米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排在第二位。近年来,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与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山东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增多,在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东阿县位于山东西部,地处华北平原,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适中,有适宜的玉米种植环境。近年来,东阿县通过积极推广多项成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引进各种新技术、推动农机与农艺发展、采用良种与良法,在玉米生产领域取得了理想效果。
1.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1.1 优选良种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丰产的重要前提之一。东阿县多年玉米种植实践证明,在选择优良玉米品种的前提下,结合精心的田间管理,可使玉米产量增幅20%以上。玉米种植前,应充分考虑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玉米品种销售情况、玉米种植区历年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合、抗逆性强、便于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叶片充分上举、紧凑型的品种能够更好地接受光照,因此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目前市场上的玉米品种较多,适合在东阿县推广的主要有“浚单20”“登海605”“郑单958”“伟科702”等。其中,“登海605”为紧凑型品种,可对茎腐病、大斑病等玉米常见病害起到中抗、高抗的效果,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能,增产潜力较高,可以在东阿县玉米种植中推广应用。
1.2 做好种子的处理
在选择玉米品种之后,应对种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减少后期补苗花费的时间、资金。第一,应对种子的外观进行仔细检查,将籽粒不饱满、质量过轻、胚芽破损、染病的种子剔除,确保籽粒个体均匀,保障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第二,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天气,将种子摊铺晾晒,至少2天,确保种子含水率最高≤13%。第三,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可以预防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为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粉锈宁进行拌种,使用多菌灵时用量为种子量的0.3%~0.7%,使用粉锈宁时用量为种子量的0.07%。为预防地下害虫,可使用3%辛硫磷种衣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03%。玉米种子包衣处理的时间为播种前7~10天,包衣完成后需要闷种24~48小时。第四,浸泡处理。有效的浸泡处理,可以使玉米种子提早出苗,有利于提高出苗率。浸泡处理时,最佳温度为25~28摄氏度,时间为3~4小时;浸泡完成后,将种子放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催芽,等到种子露白率超过85%之后便可以播种。
2.选地整地
为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必须选择合适的种植田块,要求地势平坦、土壤养分均衡、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良好、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且水源充足、配套沟渠设施完善等。
对于夏播地块,可麦后直播或者是麦田套种,施肥可采取种肥同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苗期追肥的方式。对于春播地块,在选地结束后,应及时开展整地工作,为提高整地效率,可选择机械整地方式。在开展整地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好土壤墒情保护。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灭茬,耕深应≥25厘米,同时耕深较小的情况下可每隔1~2年应对田块进行一次深松。在开展整地工作的同时,可施加基肥,每公顷田块一般情况下需要施加450千克复合肥、15千克锌肥以及3.8万千克腐熟的农家肥,在整地期间将基肥翻入土壤中。
3.机械选择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东阿县玉米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因此,还需要对玉米种植中所需要使用的机械进行合理选择,包括灭茬玉米精量播种机、种肥同播单粒精播机等。对于玉米种植机械,通常是由农户按需选择。使用机械进行种植的时候,应对相关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4.玉米播种
4.1 适时早播
东阿县玉米生产,目前大多数是夏玉米,少数为春玉米。夏玉米播种通常采取的是抢茬直播的方式,上茬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是在6月上旬到中旬,小麦收获后便可以开展夏玉米播种工作,主要是使用机械进行精量播种。玉米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在灌浆期等关键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均温在23摄氏度左右,是玉米籽粒灌浆的理想温度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在适播期内,应尽可能地提早播种,通过抢茬早播,使夏玉米灌浆期与东阿县的低温气候正好错开。但如果当地存在严重的粗缩病,则可将玉米播种时间适当延迟。
在播种期间,应将株距控制在10厘米左右,将播深控制在3~5厘米左右,并要确保株距、播深均匀一致。若是玉米种植品种为鲜食类玉米,则要与其他玉米品种区分开来,以避免出现串粉的问题。
4.2 播种密度
玉米播种期间,可按照预定密度,合理确定播种密度,通常为预定密度的1.1倍。一般来说,玉米品种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播种密度,例如,大穗型的玉米品种,播种密度以每公顷田块6.9万粒为佳;耐密型的玉米品种,播种密度以每公顷田块7.5万粒为佳。同时,预期栽植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播种密度也要有所不同,例如,高产攻关田的播种密度以每公顷田块8.7万~9.0万粒为宜,示范田的播种密度以每公顷田块6.25万粒为宜。
4.3 播后管理
玉米播种期间,可以以带状方式施入种肥,施肥的地方是距离播种穴8~10厘米处,从而使肥料与种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预防烧种、烧苗现象的发生。玉米播种完成后,应尽快浇水1次,要做到浇透水,从而为玉米种子的早萌发创造有利条件,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播种后到出苗前,土壤墒情通常比较理想,可采取喷洒药物的方式,来防除一年生杂草,药剂应选择安全性较好、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乙草胺等药物,应做到均匀、全面施药,以确保杂草防除效果。
5.苗期管理
5.1 适当干旱
玉米苗期阶段是营养生长的关键阶段,加强苗期阶段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田间群体结构的合理性,还可以创造大穗多穗。玉米苗期阶段,应适当干旱,以促进玉米根系下扎,达到蹲苗的目的。但若是长时间未降雨,便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灌溉,以避免玉米植株干枯死亡;若是雨水过多或者是过大,便要及时排水,以预防渍害。
5.2 病虫害防治
针对玉米苗期的常见病虫害,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第一,叶斑类病害,可使用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物进行防治。第二,蓟马可使用吡虫啉等药物进行防治;黏虫可使用杀灭菊酯乳油等药物进行防治;灰飞虱、棉铃虫可使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进行防治。第四,矮缩病是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发生于6~7叶期。矮缩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心叶基部中脉的附近产生透明斑点,同时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导致叶脉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突起,表面粗糙不平,颜色由白色逐渐转变为黑褐色;发病后期,严重阻碍玉米的生长,病株存在明显的矮化现象,株高为正常植株的1/3~1/2。玉米品种抗性、环境特征是决定矮缩病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同时矮缩病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因此灰飞虱爆发时期也影响着矮缩病的危害程度。矮缩病的防治措施包括:①玉米播种前,做好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可将3%辛硫磷颗粒剂施撒在播种沟内,每公顷田块施入45~75千克,然后再进行播种;②玉米播种前,充分考虑玉米种植模式、当地既往田间矮缩病病株率、灰飞虱虫口密度与带毒情况等因素,对玉米矮缩病的发生几率、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预测,为农户提供防治指导;③玉米出苗后,密切关注田间情况,发现病株立即拔除,运送到田外销毁;④疫病高发区,对矮缩病病株率进行定期检测;⑤为降低灰飞虱虫口密度,对田边杂草喷施除草剂,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例如,灰飞虱低龄若虫期、成虫迁飞转移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可在长有杂草的田间地头喷施10%吡虫啉,每公顷田块施入300克。
5.3 田间杂草防治
选择合适的药剂,做好对田间杂草的防治。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烟嘧磺隆等是常用的药剂。药剂应当喷施均匀、喷透,尽可能地避免漏喷、重喷。在开展杂草防治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已经使用了烟嘧磺隆的情况下,不可再用有机磷类药剂,以预防药害现象。
6.穗期管理
6.1 水肥管理
玉米穗期阶段,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关键阶段,因此应确保水分、养分充足,以提升籽粒数量、增加产量,并提高玉米的品质。第一,及时拔除长势较弱、发生病害的玉米植株,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田间的透风性,使健康的植株受到更多光照、吸收更多养分水分,确保健康植株的茁壮生长。第二,可实施中耕培土管理,以促进其生根的生长,为降低倒伏几率、保障玉米植株健壮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第三,玉米穗期阶段,植株生长需要的肥料较多,应施加足够的穗肥,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玉米穗期通常选择开沟施入的施肥方法,深度为10厘米左右。第四,玉米穗期阶段,植株生长需要的水分较多,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灌溉。但要对灌溉量进行严格控制,若水分供应不足,会使植株发生“卡脖旱”的现象,从而造成玉米的减产;若水分供应过多,则会给玉米植株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增加玉米倒伏的发生率。
6.2 化学调控
玉米穗期阶段,有的玉米田间土壤肥沃、玉米植株长势繁茂、栽植密度偏大,增加了后期倒伏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可在玉米7~11叶时,采取化学调控手段,来促进植株群体结构的改善。但需要注意,使用化控剂的时候,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可盲目增加化控剂的用量,以预防玉米植株过矮。有的玉米田间土壤肥力不高、密度较为合理、玉米植株生长良好,但产量相对不高,这种情况下无需化学调控。
6.3 病虫害防治
玉米穗期阶段,容易出现大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第一,大斑病发病初期,会危害玉米叶鞘、叶片,使叶片出现灰色斑点,其类似于水渍,发展到后期可使叶脉变为深褐色,影响光合作用,阻碍玉米植株的营养吸收,引起减产。为预防大斑病,在玉米种植前,应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仔细观察玉米植株的病变情况,如果田间叶片病变率>30%,则要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物。多菌灵的用量为每公顷田块1.5千克,代森锰锌的每公顷田块50克。第二,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雄穗、雌穗,是由黍轴黑粉菌感染所致,一旦发生便会导致果穗受害,引起减产。为预防丝黑穗病,在玉米种植前,应选择抗病品种;使用粉锈宁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07%;合理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7.粒期管理
玉米粒期阶段,是穗粒形成、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为增加籽粒质量,应尽量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并为玉米植株授粉创造有利条件,对植株授粉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发现异常及时补救。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人工去雄、授粉等。玉米粒期阶段如果遇到异常极端天气,或者是温度过高、降雨过多,也要进行人工去雄、授粉,以实现玉米结实率的提高,增加玉米籽粒数。
玉米开花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氮肥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花粒肥以尿素为主,施肥结合浇灌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8.适期收获
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以籽粒乳线消失时为最佳收获时间,尽量实现颗粒归仓。目前,东阿县夏玉米收获主要采用机械化手段,以减少农户的劳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东阿县夏玉米收获,通常是在10月上旬,以避免影响后茬小麦种植。玉米籽粒收获后,应置于阳光下进行晾晒,还可以使用烘干机械处理,避免籽粒中含水量过大而引起的霉变,确保籽粒品质。
9.结语
综上,在玉米种植前应优选良种、做好种子处理、科学选地整地、合理选择机械,在玉米种植时应适时早播、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做好播后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包括苗期、穗期、粒期应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并要适期收获,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科学种植、优质管理的作用,促进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