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2023-01-03卢国琪卢磊磊
卢国琪,卢磊磊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四个伟大”的提出,始于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7 月26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习近平铿锵有力地指出,我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一理论概括不仅深刻而且富有新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阐发时,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主线,以此把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的历程和艰辛探索的实践完整地串连起来,在此基础上又以“四个伟大”的顶层设计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的精准把握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时期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鲜明地预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
学术界围绕“四个伟大”也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1]、科学内涵[2]、内在逻辑[3]以及演进脉络[4]和践行路径[5]等方面。这对我们深刻认识“四个伟大”重要论述大有裨益。但目前对“四个伟大”重要论述是如何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不够具体和深入,这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视角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四个伟大”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进行伟大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理论的创新发展,“建设伟大工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推进伟大事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思想的创新发展,“实现伟大梦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进行伟大斗争”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的创新发展
“进行伟大斗争”的内涵是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的创新发展
“进行伟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有着内在联系,这是新时代对“两个必然”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研究16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历史发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展开研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这个具体阶段其实是寓于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之中的,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这种新的社会形态里,只不过是用新的压迫条件和手段代替旧的压迫条件和手段。所以,人类社会运动的终点不会止步于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深刻指出,财富积累在私人手里就会形成资本和增值,这就是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而雇佣劳动又是资本形成和增值的条件。而雇佣劳动又是以工人自相竞争为基础的,所以,工业进步并不是资产阶级有意造成的,而是在资产阶级无力抵抗的过程中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原来由于竞争造成的分散状态就被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所代替。“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6]40也就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了一个科学的预言性结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必然会灭亡,无产阶级也必然会胜利。这就是“两个必然”理论的精神实质。“两个必然”理论极大地鼓舞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必须进行斗争的思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伟大的斗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法宝。
“伟大斗争”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特点的演进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斗争”理论与英法革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列宁的“伟大斗争”理论与争取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因历史特点不同,其斗争内容和斗争方式也相应不同。习近平关于“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中,最突出的新的历史特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成功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同时我们党又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这些危险和考验要求我们党必须应对历史的挑战,必然要“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在斗争精神上和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理论所揭示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是一致的,但在斗争内容和斗争方式上却发生了具有历史特点的新变化,它是对“两个必然”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理论的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信“两个必然”的理论,并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两个必然”理论指导下,在自己的纲领中写上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7]3。从党的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自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是把军阀打倒,把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彻底推翻,从而建立起一个民族独立的新中国;最高纲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自此,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以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方式来走近长远目标。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了“伟大斗争”的理论,而且把这一理论付诸伟大斗争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经历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今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展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要对世情的复杂局面有充分的估计和把握,也要对国情的复杂局面有充分的估计和把握,还要对党情的复杂局面有充分的估计和把握,这是“对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和时代特点所作出的科学判断”[1]。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有了科学的判断,才明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8]15但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8]15。这一伟大斗争即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斗争。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斗争环境中作出的科学判断和进行的伟大实践,进行伟大斗争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必将用事实证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当然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在这场斗争的历史进程中,“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9]6。我们必须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15习近平关于“进行伟大斗争”的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三)明确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内容
结合新的历史特点,“进行伟大斗争”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斗争呢?从斗争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为意识形态安全而斗争、为国家富强而斗争、为民族振兴而斗争、为人民幸福而斗争。
要为意识形态安全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并把它上升到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认识。这说明新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仍然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这种复杂情况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内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其实,“近代中国,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局’,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始终是围绕中华民族的救亡、独立与现代化道路等重大问题展开的”[10]。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不同类别的社会思潮都传输到了开放的中国,其中不仅有西方宪政民主和普世价值,而且也有公民社会和新自由主义等。这些思潮时而暗流涌动,时而竞相发声,受其影响者,有的蛮横地频频指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的指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的指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的指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等。与此同时,一股历史虚无主义也嚣张一时,它们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们否定中国革命史,企图否定中国革命的伟大功绩;它们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企图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们甚至还持否定态度来评判中华民族文明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国内外多种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斗争,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8]15。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意识形态安全而斗争。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与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错误思潮和蓄意挑战进行斗争,不断夺取意识形态斗争新胜利。
要为国家富强而斗争。自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古老文明的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斗争才成立了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这百年斗争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史。中国人民之所以最终能够站立起来,就是因为有一种浩气长存的斗争精神作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走向富强。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总是进行英勇斗争,特别是在事关中国主权重大问题上,在事关领土完整重大问题上,中国人民的态度不仅是鲜明的,而且是坚决的,始终坚持刚柔相济的态度,既不惹事,也不怕事。在捍卫国家正当合法权益的时候,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只有国家的主权不受到侵犯,中华民族才会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继而走向强起来。要为国家富强而斗争,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行为”,又要“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8]15-16。
要为民族振兴而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中华民族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古文明中国不仅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大国,而且是一个万国来朝的大国。但是自近代以来,这个曾经强盛于世的国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只能被动挨打。正如孙中山所说:“因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列强经济商战的压迫,我们现在便不能抵抗。”[11]721虽然孙中山能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他却无力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最终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破解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历经28 年的不懈斗争,彻底摧毁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代之而来的是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豪迈地指出:“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12]348新中国的成立是民族振兴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一如既往地为民族振兴而斗争,就是要团结各族人民在霸权主义面前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在强权政治面前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决不允许各种分裂势力兴风作浪和内外勾结。凡是损害社会稳定和谐的行为,凡是蓄意破坏民族团结、阴谋分裂祖国的行为都必须遭到严厉的打击。
要为人民幸福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豪情满怀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幸福而斗争,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民主体地位,把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深度融合在一起,在治国理政全部活动过程中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8]21。为人民幸福而斗争,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这不仅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且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尤其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利益,解决好人民最直接的利益,解决好人民最现实的利益。不论是子女教育问题还是医疗卫生问题,不论是收入分配问题还是社保福利问题,不论是劳动就业问题还是安全生产问题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重大民生问题,都要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得到真正解决。尤其是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更是为人民幸福而斗争的创举。
二、“建设伟大工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建设伟大工程”的内涵是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对旧世界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全面而科学地阐述了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38-39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无产阶级,如果无产阶级不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摧毁资产阶级统治的上层建筑,就不会获得自身的解放。在无产阶级的一切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0。共产党是立党为公的政党,是执政为民的政党。在利益观上,共产党人在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强调和坚持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利益,而不是狭隘的区分民族的利益,而且,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6]40。共产党人虽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目的是明确的,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6]41
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系列全面而科学的论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初始内核,它始终指导着共产党人在不同环境下都把党的自身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点也不敢懈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初始内核始终充满着政治生命力和历史活力,它是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要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理论初始内核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找到源头活水,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不仅发生了深层次的历史性变革,而且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正因为此而进入新时代。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得到加强的是党的领导,同时党的建设也得到了革命性重塑和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光大基础上达到了新水平、开创了新境界”[5]。
“建设伟大工程”对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建设理论初始内核的创新发展,集中表现在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在建设党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党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始终不可撼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动力是初心和使命,精神支柱是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是永恒的主题,没有休止符。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始终,强化监督机制的根本保证作用,把着力点放在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上,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和执政史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正确性已经得到了验证;从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来看,尤其是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事实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正确性更是得到了验证。其实,“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毛泽东在艰辛探索中,在系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工程”。自此之后,我们党一直把党的建设当作一项“伟大工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站在战略高度,既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也思考了其全局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创新性的整体布局,把全面从严治党放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当中,并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既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也有实践层面的坚决性。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凝聚了党心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其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如下十五个方面:第一,党的地位作用;第二,党的初心使命;第三,党的理想信念;第四,党的政治建设;第五,党的思想建设;第六,党的组织建设;第七,党的作风建设;第八,党的纪律建设;第九,党的制度建设;第十,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第十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十二,党的监督机制;第十三,全面从严治党;第十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第十五,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上十五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伟大工程”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最具独创性的贡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系统化的党建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14]。
(三)明确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要求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8]16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特别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不仅强调党要管党,而且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总要求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是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熔铸在一起;这个总要求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建设的根基是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着力点是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个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同步推进,且把制度建设贯穿在党的建设这个内容体系始终;这个总要求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要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使党的建设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明确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新要求的目的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8]62。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党的建设还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以中国共产党人坚信和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初始理论的内核精神为前提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初始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阔步前行,把秉承《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作为前进中的力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总体而言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来审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更强的战略定力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更大的政治责任来创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推进伟大事业”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创新发展
“推进伟大事业”的内涵是指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思想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而且是无产阶级历史诉求的理论体现。这部著作的价值在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进程、一般结果都作了科学的阐明。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强调既要有国内斗争,又要有国际联合。一是国内斗争,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6]39。二是国际联合,即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联合。强调各个民族的无产阶级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过程中联合起来,相互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1848 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其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基础、扫清了道路。由于资产阶级制度在各国引起大工业的飞速发展,这就产生了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人数众多的阶级,是紧密团结的阶级,是强大的阶级,因此,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这就为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创造了历史条件。“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6]24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人类解放,就必须把国内斗争与国际联合结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思想,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斗争与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斗争相结合。这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思想的精髓。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坚持了改革与开放,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与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乱象作斗争,在开放中始终坚持与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持合作共赢与和平发展,这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是一致的。“推进伟大事业”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思想的创新发展。
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一方面始终与近代以来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始终与近代以来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与《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也是完全契合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所具有的具体的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富有中华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
(二)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主题的创新发展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8]16我们首先要明确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什么样的事业,“党和人民的事业,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推进伟大事业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它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主题的创新发展,而且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践主题的创新发展。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蕴藏着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事业在中国的条件、进程和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赢得解放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走向富强的道路上,始终是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进程和结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与共同事业;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解放事业的推进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充分彰显出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它向前推进,在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仅增强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而且增强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了接力棒式的稳健的传递,在这个接力传递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是根据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作出的,是根据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作出的。
“推进伟大事业”是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主题的创新发展,这个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体体现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理论与实践主题进行了创新发展。
(三)明确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新战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新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早在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新中国刚成立,我们党就把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写进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这一目标任务写进了1956 年党的八大的党章。在1964 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再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自改革开放开始,邓小平就反复强调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自那时开始,我们党在每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党的十二大强调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五大强调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党的十六大强调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实现包括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七大强调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中向前发展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就因此注重把长期性与阶段性结合起来进行科学谋划,始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也是我党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分阶段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新战略。
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新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伟大事业”进程中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
四、“实现伟大梦想”对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创新发展
“实现伟大梦想”的内涵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一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创新发展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共产主义的思想给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6]62-63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对旧世界丝毫也不调和的“两个决裂”的革命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6]48“两个决裂”的革命思想包含了两个最根本的思想元素:一是坚决反对私有制,与私有制决裂;二是反对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观念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决裂。它真切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者实现人类大同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思想所阐发的未来新世界的特点,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是具体描绘各种细节。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世界各国共产党都以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战斗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它其实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转化为在中国的阶段性的愿景,这体现了“实现伟大梦想”在理论创新上体现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未来性和可能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奋斗的目标指向的高度概括,它要求我们既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伟大梦想的直接载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伟大梦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魅力和实践活力。
(二)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8]13这里所蕴含的历史创造激情和伟大梦想,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创新发展。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但由于所处历史环境的局限,对“实现伟大梦想”的认识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新时代作了创新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制度条件是分不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8]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千难万险,不断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然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动力条件是分不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8]1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决策。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不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活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经过长期的不懈的艰苦奋斗。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15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时刻也不敢有任何懈怠,必须始终保持长期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且也一直在为人类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是与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密不可分的,如果丢弃了共产主义思想这个强大动力,就会迷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方向。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就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动实践。
(三)明确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内涵
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梦想。明确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内涵,必须切实把握三个层面的思想真谛:首先是要明确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其次是要以世界眼光认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最后是要充分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梦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6]7这个梦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既体现了国家的追求,也体现了人民的向往和期盼,充分表达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把国家情怀、民族情怀和人民情怀完美统一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国梦中,国家、民族、个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民族的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利益是一个整体利益。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国梦的创造者,也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6]71我们一定要明确中国梦的宽广视野,它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它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中国梦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愿景,体现了合作与共赢的愿景。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所以,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出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其创新发展体现了三个高度统一;一是体现了奋斗目标与实现路径和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二是体现了历史传承与现实任务和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三是体现了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这就把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认识从哲学的视野提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四个伟大”是一个整体,“四个伟大”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始终指导着、鼓舞着、推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四个伟大”完整地镶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进程之中。“四个伟大”根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土壤,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四个伟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宣言》思想精髓的捍卫、坚持和发展。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的捍卫、坚持和发展,才支撑起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四个伟大”,去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我们有理由认为,“四个伟大”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共产党宣言》这面旗帜所发出的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的崭新的政治宣言。“四个伟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预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