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03代玉冰
代玉冰
(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林场,黑龙江 桦南 158200)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快速,为各行各业相关产品的生产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材料。然而,由于我国前些年在林木资源开发方面没有进行足够科学的规划,林业病虫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林业资源受到病虫危害的现象极为常见。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着手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治理林业病虫害,一些无公害防治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在防治病虫害的领域中,我国技术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科学地使用无公害技术进行治理。
1.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意义
无公害防治技术具有综合、高效和安全的特征,通常需要将多种技术措施结合应用,见效较快,对病虫害的抑制力较强,且不会危害到苗木生长安全。将其应用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将对传统工作理念和模式起到重大的突破作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无公害防治林业病虫害遵循的是绿色环保理念,要求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尽量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林业生产成本,提高苗木生长质量。
1.2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会促使人们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他们的生产管理行为,使之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苗木的实施管护,及早发现和控制病虫害,推动林业生产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1.3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能够有力维护自然生态健康,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2.常见的害虫
2.1 介壳虫
介壳虫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昆虫,大部分的介壳虫身体上有蜡质的分泌物,可以保证其群体的迅速繁殖。介壳虫的种类非常多,可以达数十种之多。借壳虫主要分布在紫薇、国槐、红叶桃等树木品种上。在树木的枝叶和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植物树叶的枯萎,最终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2.2 蚜虫
蚜虫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危害植物的病虫。蚜虫的体积非常小,拥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以进行单性繁殖。在夏季适宜温度下,蚜虫在4~5天内可以繁殖4~5代。此外,蚜虫是积聚在植物的新叶嫩芽或者花蕾上,通过吸取植物组织内的枝叶生长。被蚜虫吸走了枝叶的植物部位将会出现黑色或黄色的斑,如果叶片被蚜虫吸走了。枝叶将会出现皱曲脱落的现象,而花蕾将会萎缩或造成畸形,甚至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蚜虫在吸收汁液的时候还会分泌一种蜜露,这种蜜露会引起细菌的滋生,从而诱发植株的霉烟病。因此蚜虫的危害非常大,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防治。
2.3 红蜘蛛
红蜘蛛又叫叶螨,是一种主要为害植株叶部的害虫。它具有较多的种类,不同的种类主要依据寄居的植物命名,如苹果叶螨月季叶螨或柑橘叶螨。叶螨寄居在植株的叶片上,通过吸取叶片上的汁液生存。叶片中的汁液被大量叶螨吸干后,叶片会出现枯黄的症状,植株上的枯黄叶片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导致植株死亡。
3.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3.1 天然林覆盖面积较小
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总覆盖面积大,但是很多森林都是经过人工种植和抚育而形成的,我国境内天然林占比较小。人工种植的林木通常结构比较单一,加上一些地区在进行人工种植的过程中没有对林木种类进行科学的搭配,使得森林自身的环境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病虫害。林木种类的单一会加快病虫害的扩散速度,增加病虫害治理的难度。
3.2 农药使用不够科学
科学研究表明,我国很多林木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都和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林木种植人员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没有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方式大大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如果农药使用过量,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后续的病虫害治理工作更加困难。
3.3 林业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适合种植的林木品种,品种单一的种植模式,更加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管理人员储备不足、管理人员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了解不全面再加上管理制度和体系的不健全,都有可能加重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没有很好地对森林植被进行维护和培养,没能及时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也会给环境与社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3.4 防止病虫害的意识和技术落后
健康林业的科技不够发达,没有办法及时有效地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一个良好的监控,无法提前了解到灾害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的林木保护科学预案。无法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也无法很好地调节土壤的养分来增强树木本身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没有完善的林业检测系统,无法利用科学科技做好害虫检测和防治,提前规划树木本身的生长环境,这些问题前期一旦忽视,后期林木已然形成,便很难更正和改良。
4.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4.1 加强对苗木的检查,合理设置苗木密度
在林业生产中引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对病虫害抵御能力都比较强的树种,种植之前仔细检查苗木,确定苗木没有罹患病虫害,可以从源头上抑制病虫害的滋生,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的侵害,提高苗木成活率及林业生产效益。合理设置种植密度,苗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过小则会影响林地的光照和通风。要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科学设计,致力于给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减轻后期管护负担。苗木种植期间还要将不同种类的苗木予以穿插种植,丰富林地中苗木的种类,有利于营造相对完整的生态群落,增加此地的生物物种,促进生态循环,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将大幅度下降。
4.2 森林抚育及管理
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种植以后需要精心进行管护,及时浇水、施肥、修剪,对病虫害进行防御,维护苗木的健康生长,扩大苗木种植效益。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加强对苗木的管理和养护,降低附近居民和牲畜活动对林间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是要杜绝乱砍滥伐,保护管护成效。要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建立稳定、完善的生态系统,促进苗木的自我调节,增强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通过强化苗木抚育和管理,定期清理病枝、枯枝、杂草,阻断病虫害的传播渠道,还要适量浇水施肥,避免浇水量和施肥量过大,使其始终处于健康状态,降低病虫害在林地的发生概率。将修剪下来的枝叶和杂草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烧毁,以免病虫害在林地大肆传播,可以对病虫害蔓延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4.3 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监督机制
在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过程中,监督工作必不可少。相关部门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好监督工作。同样,在进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时,也要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技术应用的效果。有条件的林区要建设网络监控系统,对病虫害易发区域实施全天监控。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立即将相关信息上报给有关部门,做出及时应对措施。监督工作还要确保林木的检疫落实到位,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有关部门还要针对林区内树种的种类制定科学的巡查制度,因为树种不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对指定树种的巡查间隔时间也有所差异。对于混种的森林来说,要以最易发生病虫害的树种为主要监督对象。
4.4 生物防治
一般害虫的天敌都是鸟类,所以可以利用益鸟防治虫害,比如像啄木鸟、喜鹊等都是以捕食树木中的害虫为生的益鸟。森林的保护可以建立在养殖和保护益鸟的制度上,通过加大保护益鸟的繁殖力度减少病虫的繁殖和扩散,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节省人力和经济资源。除了鸟类以外,一般的微生物也可以用来防治病虫害。微生物是一种可以寄居在宿主生物上,通过吸收宿主生物的营养成分生存的物种。微生物将宿主生物的养分完全吸收后,宿主将会因为缺乏养分而死亡。因此可以有效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使用一些生命力较强的病毒或真菌寄生在病虫体内吸收它们的养分,从而进行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另外,可以借助害虫的天敌昆虫进行林业病虫的防治,大部分的病虫都有天敌昆虫,通过引入昆虫捕食树木中的害虫进行树木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先就当地的病虫种类及生活习性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病虫的种类后引入该病虫的天敌对其进行抑制。生物防治的最后一种有效措施是可以采取使用生物学农药的方式进行害虫的防治,不同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副作用,生物农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当中提取与研发了一些低残留的仿生制剂,这些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小,但对病虫的抑制作用较强。生物农药的价格较昂贵,使用生物农药无疑增加了林业管理的经济支出,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林业部门的实际资金和管理情况灵活选用各项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4.5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就是建立在物理性质原理上的防治技术,如采用光线、声波、温度或物理隔离的方式对树木进行保护。树木的物理隔离方式可以采用喷洒具有毒性的喷剂来阻隔病虫害树木之间的迁徙活动,有效阻断了病虫的活动范围,从而集中对病虫完成消杀。还可以采用生理性的阻隔方式,利用病虫在树干上繁殖生长的生理特征,采用在害虫产卵季节给树干绑上用橘醋浸泡过的绳子的方式,阻断害虫的防治方式降低病虫对树木的伤害。
利用光线或信息素的物理方法治理害虫叫作诱杀法。病虫的繁殖交配通常有避光和释放信息素的生理,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病虫繁殖的季节释放足够的信息素,信息素将会干扰病虫的判断能力,从而阻碍病虫的繁殖与交配。另外,病虫具有避光生长繁殖的习惯,可以在病虫聚集的地方或病虫交配繁殖季节,采用黑光灯将害虫聚集起来统一进行杀灭的方法防治森林资源的病虫害。
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还有高温法,许多病虫害在种子未进入土壤前,就已吸附在种子身上。种子播种后病虫卵依靠土壤中温暖湿润的环境进行繁殖,因此可以在源头上对病虫进行防治。即在种子播种前用高温设备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不仅可以除掉一些不耐高温的害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也可以利用太阳中的紫外光对种子进行消毒,在高温的天气中,将种子放在太阳底下进行暴晒,可以消除种子内部隐藏的病虫,并防止其他种类的病虫靠近还未播种的种子。
4.6 加大森林植物检疫力度
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林业部门提高对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的重视,将管理工作积极落到实处。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苗木培育与检疫的重视,重点培养适应能力与抵抗能力突出的苗木品种,减少和消除病害滋生繁殖的场所,从而进一步提高苗木的抗病害能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混合种植多品种树木,改善和优化人工造林的单一性,营造良好的繁殖环境,降低某一种病害给苗木带来的影响,抑制病虫害快速繁殖甚至是大规模爆发。
4.7 科学手段防治病虫害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不仅要求林业管理部门使用新的无公害的技术手段,还要求在使用各项手段的同时,与时俱进,融入更多新的科学手段,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有效的防治措施。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害虫防治手段都是合理有效并且绿色的,早年林业防治工作上提出的化学药剂在后续的使用工作中发现了有危害环境的副作用,因此传统的化学药剂消杀害虫手段已经被淘汰。林业部门只有在完善自身的防治管理工作体系后,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才能够逐渐完善和优化现有的各项防治技术手段。在实际的防治措施实施当中要结合森林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对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通过研究不断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从而保证林业部门工作和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
4.8 规范林业管理模式
组建专业的无公害虫害防治团队,专人专区进行林木规划管理,及时地进行专业的病虫害知识的培训,提前规划林木新苗的栽种与人工林栽培和砍伐的管理。保护天然林的数量。树立建设长期健康林业的目标,建立健全的林木养护管理体系,对树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掌握病虫害的发病规律,这样在病虫灾害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地给出反应,做好应对方案并有效地实施。此外,准确地掌握气候和天气变化防治因过于潮湿的环境滋生出更多的虫害,也可以对病虫害的预防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判断。
结论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减少化学型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人们与自然更加和谐平衡的相处,减少化学农药对林业环境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这是健全防治体系与提高完善防治效率的有效方式,也能够使现代技术真正地应用于现代林业,让我国的林业可以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