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作业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实践
2023-01-02赵建邺钱丙瑶
文/赵建邺 钱丙瑶
“条件作业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法之一,是指在教学中,为掌握某一动作而设置的一定作业条件,并把动作限制在正确的规格上,使学生按照这种条件练习就能比较顺利地达到动作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某一动作,教师可以创建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具有指向性或限制性,使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条件指向或条件限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基于“条件作业法”,使用“功夫垫”作为辅助教学器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武术发力方式,培养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
一、教学背景
在一节三年级的教研组内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学习武术单元的冲拳、推掌、蹬腿冲拳。在课前,布置好场地、摆好器材,在移动黑板上贴好挂图并写好口诀“拳在腰,肘在腰,快速旋转向前冲,力达掌面(掌根),蹬腿发力”。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导入进行热身,然后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讲解示范—展示挂图、口诀—学生练习,教学步骤井然有序地展开。在学生练习环节时,笔者发现仅有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动作,还有部分同学忽略动作要点,导致完成度不高。例如,有的学生冲拳旋转时机不对,冲拳屈肘不贴身;有的学生推掌两臂动作不协调,推掌缺乏力度;有的学生蹬腿时腿与身体不能保持在一个平面,导致蹬腿力点不明显。于是笔者叫停了学生的练习,开始纠正这些错误,重新讲解、示范后,又组织学生练习,但效果微乎其微。
回顾这节课,班级整体的技能学习达成度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练之后其动作的完成度不高,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动作与力点的发力,能否利用一些辅助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完成动作?针对这几个疑问,笔者决定利用“条件作业法”重新设计本课,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限制,通过对各种辅助器材的尝试和检验,最终选择泡沫垫来进行辅助。为了让学生能更充满激情地投入课堂学习,笔者将这块泡沫垫命名为“功夫垫”。
二、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小游戏,创“乐”和“动”的条件,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武术教学多存在枯燥无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利用“功夫垫”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以让学生“动”起来为核心,在教学设计上“做文章”。在课前笔者带着学生做反应小游戏“说一说、找一找”,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快速回顾拳与掌的部位名称,知道本节课发力点的具体位置。而后,利用“功夫垫”做赛道进行热身跑,将弓步与马步结合走跑跳等形式进行绕“赛道”的跑动,让学生充分热身的同时也强化步法的动作记忆(图1)。
图1 趣味慢跑
(二)“碰一碰”小体验,创“冲”和“推”的条件,形成充分发力的动作记忆
游戏热身过后,学生持垫进入贴好标志的点,看着新颖的“功夫垫”,学习兴趣被提高。于是,笔者开始让学生尝试持“功夫垫”进行各式各样的辅助练习。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结合马步,利用“功夫垫”进行冲拳、推掌练习,要求出拳时手臂快速旋转,充分用力,身体动作协调。通过小小的“功夫垫”,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力达拳面与力达掌根的动作记忆,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图2)。
图2 马步冲拳、推掌
(三)合作式小练习,创“点”和“准”的条件,明确正确标准的发力方式
在蹬腿冲拳教学中,效果不够好,一是时间太少,一带而过,学生练得不扎实。二是对“蹬腿”脚跟发力的动作没有好的招数。思考尝试许久之后,笔者决定采用“节奏大师”游戏进行诱导,通过拍掌节拍引导学生利用脚后跟蹬地发力,通过脚后跟踩节奏,让学生找准发力点。而后,利用两人合作的蹬腿击垫,给练习者辅助支撑、利于动作的完整发力,同时,通过垫子给予练习者蹬腿的方向以及力点的反馈。通过两人的站位,两人合作的蹬腿击垫练习给学生一个蹬腿的明确方向。逐渐形成正确的蹬腿动作,加以冲拳练习,形成协调的蹬腿冲拳动作(图3)。
图3 蹬腿击垫
(四)行进间小练习,创“力”和“控”的条件,寻找协调有力的实战方法
在击掌、冲拳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多次强调发力点的掌控,而由于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而导致冲拳、击掌发力空洞,引起手臂的发力不够、身体不协调,导致动作变形。对此,笔者利用行进间“功夫垫”练习,辅助者持垫子在正前方,给练习者一个引导方向,练习者采用弓步行进间的走位,根据两人之间的距离,判断发力点的制动与调节。通过“功夫垫”这个条件的中间作用,既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实战中感受冲拳与推掌的方法,做到动作协调有力(图4)。
图4 进行间马步冲拳、推掌
(五)移动间小比赛,创“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激发积极主动的挑战意识
在原地冲拳、推掌以及蹬腿冲拳练习中,由于动作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结合武术垫为武术练习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利用两边的目标,让学生练习中左右移动,并且交换做马步推掌、弓步冲拳、蹬腿冲拳的练习,再逐渐增加动作难度。学生在移动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距离预判、力点预判,此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挑战的欲望,还通过不同方向、距离的调整,逐步提高学生对冲拳、推掌、蹬腿冲拳正确动作发力的掌握能力(图5)。
图5 移动击垫
(六)“你追我赶”比赛,创“合作”和“能力”的条件,培育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更在于育人,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借助体育课堂器材具有简单、合理、有延续性等特征,笔者利用“功夫垫”创造集体游戏“你追我赶”。练习者分别利用膝盖夹住垫子,多人前后站立,搭肩成一路纵队进行向前的并脚跳练习,通过几次练习之后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获胜。这个比赛不仅补充了课中的素质练习,同时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图6)。
图6 游戏“你追我赶”
(七)“圈一圈”评价单,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强化准确规范的武术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功夫垫”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给予不同的“条件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快速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练习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在于教师的判断,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利用生生互评来共同判断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设计了学生评价单(表1)。
表1 “功夫垫”学练“圈一圈”学习评价单
三、教学反思
(一)遵循规律,条件应具有目的性与适用性
教师在制定限制性条件时,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条件的设置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而制定的,因此条件应该是真正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条件对于课堂教学的适用性。教师可以利用课的目标、内容、场地、服装、器材等构建一定的条件,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条件支持,使学生乐于学、易于学。
(二)规范应用,条件应具有指向性与限制性
教师可根据本课运动技术基础与学习要求,利用长度、高度、宽度、角度、路线等内容设置一定的“条件”,明确条件设置的指向性与限制性。在教学中关注关键技术、学生容易忽视的动作要点,并给予一定的条件指向与限制,使其按科学、正确的技术要求进行练习。
(三)灵活运用,条件应具有针对性与强化性
教师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通过分组、数量、障碍、标志等内容构建一定的条件,强化条件设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学生练习注意力集中到动作某一内容的练习,给学生以强化性的条件刺激,加快动作掌握的进程。
(四)一物多用,条件应具有实用性与实效性
在使用“条件作业法”中,教师会常常会利用一些道具来辅助学生完成动作。笔者认为道具应具有实用性,不宜过多,应尽可能做到一物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