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VID-19疫情期间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及其对疫情相关态度行为的影响*

2023-01-02杨晓晨韦丽琴刘佳莉李广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传染病水平

杨晓晨,韦丽琴,王 鑫,王 帆,刘佳莉,任 帅,李广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息息相关,于1974年首次出现在健康教育讨论中。随后健康素养的概念逐渐兴起,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中越来越重要,并影响着卫生系统有关促进人群健康的相关决策[1]。健康素养是一种与维护和促进健康以及满足现代社会健康要求有关的能力,对于所需的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获取、理解、沟通交流、评估判断和应用的相关能力[2]。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其对健康知识以及卫生服务决策的认识密不可分,并将影响群体在未来发生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关乎国家卫生资源的投入[3]。随着与健康素养有关的研究的不断涌现,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素养对促进健康和预防性健康决策的重要性,有研究者也期待“健康素养”能成为医疗环境之外的日常资源[1]。而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2019年12月以来,由COVID-19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蔓延,鉴于以往传染病防治经验,我国采取了封城、停运、停工停产停学、隔离、多省帮一省等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对国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身处全国各地的在读大学生,全部滞留在居住地,配合当地抗疫措施。2020年2月开学后,由于全国各地高校停课不停学,大学生在家隔离上网课,常规生活的改变对学生的心态、行为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其中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 833万人。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以及此次疫情爆发时的行为心理准备,我们于2020年2月底对内蒙古地区居住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地区居住的在读大学生。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通过问卷星推送给在校大学生进行填写。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12:00至2月28日12:00。经过筛选,去除居住地非内蒙古地区的在校生以及作答信息不全和作答时间<100 s的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 560份。

1.2.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来自标准问卷和量表。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如性别、年龄、民族、学历、专业、年级、性格类型等);(2)传染病防治素养测试题。问卷问题来自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6年)中6道传染病防治素养题。(3)疫情相关的态度行为情况,包括学生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度、满意度、假期饮食、作息变化、出行和返校情况、戴口罩和洗手行为、自觉感染新冠几率9项指标。

1.2.3判定标准 在6道传染病防治素养题中,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不得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得2分,错选、漏选不得分。各题目得分相加为最终总分,得分6-7分为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即达到总分的80 %及以上[4-6]);<6分为不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的人数在总人群及各特征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该人群样本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1.2.4质量控制 采用无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不涉及填写者的隐私问题;相同IP地址只能作答1次。

2 结果

2.1本研究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内蒙古地区在读大学生4 560人,其中男性1 227人、女性3 333人;年龄16~26岁、平均年龄21.1岁;中专和专科学历4 075人(89.4 %),本科及以上学历485人(10.6 %);居住地为农村、城镇和城市的分别占48.9 %(2 230人)、28.6 %(1 303人)、22.5 %(1 027人)。本次调查中,蒙族及其他民族占35.3 %(1 609人)。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比较

2.2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正确率 本次传染病防治素养测评的6道题目,全部答对者仅占6.5 %,其中“烈性传染病发生时的应对方式”这道题正确率最高,为92.8 %,其次为“服用抗生素是否可以预防流感”为77.4 %,见表2。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 560份,根据划分标准,得分为6-7分为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共有760人,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6.7 %。

表2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测评题目正确率

2.3不同特征人群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比较 从样本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来看,女性高于男性(P<0.05),汉族略高于蒙族及其他民族(P<0.05),医学类专业高于非医学类专业(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中专和专科学历(P<0.05)。居住地为城市、城镇和农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有所不同(P<0.05);偏内向的学生低于偏外向和内向外向兼而有之的学生(P<0.05)。见表1。

2.4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因变量为是否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自变量为年龄、学历、专业、年级、民族、居住地、性别、性格类型。结果显示,性别、学历、专业类别、民族、居住地、性格类型为传染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以中专/专科为参照,本科及以上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高于中专和专科组(P<0.05);以非医学类专业为参照,医学类专业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较高(P<0.05);性格类型影响素养水平,以其他/说不清楚为参照,偏外向组学生素养水平较高,偏内向组较低(P<0.05),而兼而有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汉族为参照,蒙族及其他民族素养水平较低(P<0.05);以居住地为农村为参照,城市学生传染病素养水平高于农村组(P<0.05),城镇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女性为参照,男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女性(P<0.05)。见表3。

表3 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对疫情相关态度和行为影响分析 疫情相关态度和行为指标包括内蒙古地区居住的大学生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满意度(87.0 %),对疫情的关注度(98.3 %)等以下9条内容。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较小和不会感染的比例为38.7 %和50.4 %;假期饮食和作息有较大变化的占13.1 %和22.7 %,其余为改变一般、较小或没有变化;29.0 %的学生有急切返校的想法;96.5 %的学生过去2周出行情况为一直宅在家里/在家周围转转;89.9 %的学生每次出门均戴口罩;84.9 %的学生过去两周洗手次数明显增加。

在控制了高校在校生人口学特征和性格影响外,分别对以上9个疫情相关态度和行为指标进行9次有序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对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有影响。平行线假设检验P=0.368>0.05,不拒绝零假设,可以采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这一问题的调查选项设置采用有序等级多分类选项进行定性评估,分为“非常大”“较大”“一般”“较小”“不会感染”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4、3、2、1、0;防治素养水平为“具备”和“不具备”,赋值为1、0;人口学特征和性格特征赋值与传染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一致。结果显示,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为保护因素,不具备的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更大。见表4。

表4 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的有序分类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健康素养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素养水平关乎个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从而也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7]。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这种新发的传染病在《传染病法》中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管理办法。而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将在传染病防控的诸多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素养是一个综合指标,涉及获取、识别、理解和处理基本的传染病信息和服务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和维护自身健康[4]。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与此同时,学生停课在家,面对疫情以及数月居家学习生活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以及探究影响学生素养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应对当下以及未来传染病的发生,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本研究调查的内蒙古地区居住的在校大学生,其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仅为16.7 %,整体水平较低。但疫情对全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生对于新发传染病发生时的应对方式体会深刻,题目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2.8 %;77.4 %的学生知道抗生素不能用来预防流感;乙肝和结核病作为乙类传染病,在我国已做到了计划免疫,但学生对于乙肝和肺结核的相关知识了解依然不够;流感季节开窗通风的重要性以及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的回答正确率只有44.7 %和27.3 %,这些简单却重要的疾病预防措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往往被忽略。在冬天同样需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有利于健康;咳嗽打喷嚏时可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也可用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本研究发现,居住在城市、学历较高的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较高,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4,8-11]。与农村相比,城市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更加完善,传染病健康信息和服务更加到位[12],同时,学历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理解、认知和运用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策略,从而导致了这些差异。此外,非医学类专业、蒙族和其他民族、性格偏内向的男生的防治素养偏低。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有重要意义,综合类高校可把传染病相关课程作为通识课[13];蒙族和其他民族与汉族学生在生活习惯、民俗风俗等方面有所不同,性格内向者相对不善于沟通交流,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可能会有更大的心理应激反应,那么在知识宣教、心理疏导过程中可有所倾斜。

低传染病防治素养不利于传染病防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发现传染病防治素养较高的居民与较低水平者相比,出现发热、腹泻的概率分别降低了15.2 %和30.3 %[14]。同时,疫情发生后,有很多研究调查了居民对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15-18]。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与否对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有影响,不具备防治素养的学生与具备的学生相比,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更大,心理压力也更大。新冠疫情发生后,面对这种传染性和致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以及疫情发展具有的不可控和不确定性,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也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一系列相关心理问题[19]。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较大,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与居民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及维护健康的技能有关,高校应更加重视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稳步提高,如果学生具备这种素养,有较好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储备,有助于减轻学生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以及维护心理健康,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传染病水平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张水平作品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内蒙古地区选拔赛获奖名单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