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畜牧兽医专业高水平项目建设
——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
2023-01-02孙耀辉
孙耀辉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111)
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悉尼协议》和《华盛顿协议》所倡导的高等教育理念。我国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成果导向教育也因此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1]。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清晰定义学习成果,根据成果建置课程体系,创设利于成果达成的支持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适时评价人才培养成效并持续改进[2]。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自2018年起开展了为期3年的省级高水平专业建设,期间畜牧兽医专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制订了人才培养蓝图,创新实践了“双元互动、三段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机制,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1 建置人才培养成果蓝图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畜牧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情况的分析,畜牧企业对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求较高;更注重人才的问题解决和专业技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表现出实践能力薄弱、专业知识不扎实等问题。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建置学校、学院和专业纵向呼应的人才培养蓝图。人才培养蓝图的建置需参酌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点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依据[3]。
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基于人才需求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参酌国家及行业要求、校友期望及学生职业发展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见表1、表2。
表1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Tab.1 Objectiv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rofession cultivation
表2 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能力Tab.2 Core competenc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rofession
2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1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成果导向教育也要求创设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人才培养路径。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是技术技能项目丰富、从业者需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因此,创新符合专业办学实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
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整合成果导向教学要求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了“双元互动、三段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通过校企双方“双师资交流、双基地轮动”的方式,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开发了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训练项目、专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在该专业学习的第1~4学期,在校内以专任教师为主完成学生通识能力和基本能力培养;第5学期,专兼职教师通过生产性实训共同完成学生专项技能训练;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完成学生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图1 “双元互动、三段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Fig.1 “dual interaction and three-stage integr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
2.2 构建支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支撑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面向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职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到教学内容,是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方法。
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结合成果导向要求,通过专业领域工作过程分析,面向核心能力建立了“职群化、学程化、模组化、通识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素质通识学程、专业统整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学程”的课程结构。检视现行课程间的纵向连贯性、内在联系及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4]。通过预设课程能力指标权重,科学分析现有课程能力指标与预设能力指标权重的关系,制订课程调整方案。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易于实施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细分后支撑各项专业核心能力,支撑比重根据教学内容、平衡各类课程确定。全部课程支撑核心能力比重按学分加权求和,应符合培养蓝图的设定。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支撑核心能力权重见表3。
表3 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支撑核心能力权重Tab.3 Weight of core competence supported by core courses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
3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1 完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畜牧兽医专业以畜牧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环节,形成了由仿真实验、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行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按照专业能力指标建立综合实践训练项目,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堂即是生产现场、教具即是生产工具、学生即是企业员工”的思路,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和企业优质资源,设计开发职业化、岗位化教学情境,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使学生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职业氛围中“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全面提升。
3.2 优化教学设计,推行行动导向教学
教师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及技术更新情况,遵循成果导向课程发展理论,动态修订课程大纲。各课程以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重点,以工作任务、技能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教学项目。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协作力、学习力、专业力”,检视能力指标的实现情况,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持续完善“四化”课程体系,建立学生选课机制,设定最低毕业学分,实行“学分制”人才培养机制。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组改革了课堂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组树立了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教学思想,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及行动过程,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行动学习”“合作学习”,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活动、“动手”实践活动,“动心”体会活动、“动口”汇报活动,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实践经验和知识体系[4]。
4 完善专业运行机制
4.1 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畜牧兽医专业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组建了农牧类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制订了联盟章程,建立了会议制度。联合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正邦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推进订单培养,探索建立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了专业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岗位互聘”机制、学生顶岗实习双导师机制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项目开发、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应用技术研究、文化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推进了校企实质性合作,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
4.2 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和“学生成长保障”支持系统
学校设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程建设委员会,提升专业治理能力,确保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符合岗位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专业建设会议,研讨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就业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专业建设委员会中的企业家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根据课程对应的岗位工作内容设立3个课程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为课程负责人调整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提供指导性意见,并负责审定课程大纲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
畜牧兽医专业切实落实学校关于保障学生成长的“六五四三”系列机制体系:“六步合一守护机制”以启航、导航、诊断、预警、补救、追踪六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五师统合陪伴守护机制”强化生活导师、职涯导师、学长导师、校友导师和学业导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四期一体职涯辅导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职场、探索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场态度;“三级补救教学实施办法”有效实现学习预警,及时完成辅导,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并改善学习效果。
4.3 建立专业诊改机制
学校还引入了利益相关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用人单位与行业协会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和研究机构评价等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确立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等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制订专业建设目标、质量标准,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质量内外部保障体系。建立学习成效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用度、教学条件的支撑度、过程质控的有效度、行业企业的满意度“五度合一”的诊改运行机制。完善校企双方参与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定期座谈和听课制度。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专业质量评价报告及专业建设目标适宜性、质量标准达成度、与产业吻合度等,对专业建设提出调整、改进建议。
5 结语
畜牧兽医专业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集成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理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开发路径、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专业建设路径[5]。在课程开发、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对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创新提出“课程设计项目化、项目内容职业化、教学实施行动化”的课程改革策略。构建了“校内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的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专项岗位实践、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技能逐步提升。经过3年多的建设,该专业预期学习成效清晰明确,教学内容契合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实用,操作技能熟练,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