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研讨

2023-01-02金宏伟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物探勘查信息

金宏伟

(杭州市临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1300)

在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时,需要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重大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灾害应对策略,从地质层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合理的物探技术应用策略,提高预估的精确程度与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安全性,进一步优化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勘查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

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及外部的力量差别、人为操作等因素造成的,可能会出现能量差异、地质板块异常运动、岩层变形等状况,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勘查,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在过度开垦、乱砍滥发等行为造成水土流失后,地质环境会产生较大变化,在降水量大幅度变化的作用下,土地会呈现出严重的沙漠化趋势,给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所以,规范人类行为,积极完成地质勘查任务,能够提高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降低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源头上避免灾害的再次发生。

2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处理地质灾害的过程极为复杂,需要依次完成调查、监控、控制和评价等各个环节。现阶段,可以运用物探技术准确预测出地质灾害类型,完成有效预防的目标,降低各类地质灾害对环境损害的程度。现代社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运用多种先进科技预估地质灾害,如远程遥感控制方法等。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给评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岩溶灾害等各种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需要加大创新应用力度,充分展现其良好的预测效果。除此之外,物探技术能够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的效率,为灾害发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提高公共区域内部的安全性。可以辨别出重点勘查区域,并完成实时监测的任务,提高勘查工作的针对性,达到良好的勘查效果。同时,物探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地质层的状态信息,获得地质层动态变化信息,分析各种地形状态的形成原因,有效预防各类风险灾难,降低大型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

3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需要实现的目标分析

首先,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可以用合适的手段与先进的技术创造出精确的物力探测装置,完成收集并处理地质层信息的任务。在获得海量数据信息后,需要用到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发挥物探技术获得数据的价值,准确估计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与可能性。其次,在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需要长期监测周围数据信息,确保数据的连续型。可以运用各种作图软件将各类数据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与控制策略,完成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监控目标,有效避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二次发生。最后,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运用物探技术探测出该灾害对于工程项目发生的损害,及时完成无损检测项目。专业的检测仪器能够获得精确的检测数据,能够推动工程项目朝着长期、稳定、安全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4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

首先,在预估地质灾害类型时,可以将海量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发生地质灾害位置处与其周围地质层存在着较大的物理差异,需要通过数据分析过程得出科学结论,降低勘查异常状况发生的概率与可能性。在分析数据时,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综合各种数据信息,获得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信息,切实提高物探技术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其次,在选择物探技术类型时,需要结合地质实际情况,提高勘查结果的精确程度。运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能够提高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节约生产流程耗费资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准确度和竞争力水平。最后,可以根据勘查工作中已知的条件推测出未知条件,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布局。在勘查工作正式开始前,需要完成搜集资料的过程,如地质地形状态资料、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资料等,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处理后可以得到准确的勘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5 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分析

(1)运用浅层地震映象法发出的地震波勘查地质灾害。人工可以运用浅层地震设备向着岩层发出地震波,可以根据该过程的传播规律来辨别出相关地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工作人员能通过落锤法或者敲击法激发地震波,并仔细观察该过程中所产生的波形信息,详细记录其接收情况和偏移距离信息。在此过程中,若时间信息发生的重大变化,需要考虑地质层信息的异常状况,可以运用上述数据分析过程来解释。不同状态的地质层的密度等特性各不相同,地震波在经过岩层的边界时可能会发生折射或者反射作用,可以借用相关仪器设备具体分析地震波波形的变化规律及传播时间信息,通过其变化规律推测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完成数据分析过程后,即可获得实时的岩层结构信息及外形状态信息,完成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内容。

(2)运用GIS物探技术勘查地质灾害。GIS技术的操作流程十分简单,并且可以获得极为准确的地质勘查结果,在预估重大灾害发生概率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完成全面实时监控的目标,能获得大量准确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提前了解移动时间与距离、检测时间和精度之间的关系能够大幅提高精确度,掌握关于勘测精度及状况的相关信息,精准的预测出地质灾害的发生状况。例如,在对重庆市万明区域进行地质勘查时,利用GIS技术获得该处地理位置的精确信息,并根据位移距离信息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大概位置,精确预测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查地质灾害。高密度电阻率需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挥作用,能获得3D电阻率的阻断层面,用可视化的方式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任务。该技术适合点间距较小的地质状况,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能获得高密集性的数据信息。在完成地下勘查任务时,可以运用该技术获得电异常体的相关信息。根据地质层导电状况的差异性可以勘查出地形状况的差别,经过反演处理后可以完成电极设置的任务,有效降低了各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提高了勘查结果的精确性。

(4)运用面波技术及地震CT扫描技术勘查地质灾害。面波技术能够获得面波在地质层中传播的速度、方向及形状信息,根据物理学知识可以解决地质勘查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运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勘查出地质环境状况极为复杂的路况信息,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意外地质灾害状况。运用扫描方法可以获得关于地质信息的清晰图像,从中可以获得岩溶变化特点。目前,该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有希望广泛应用于未来的地质勘查工作中。

(5)运用探地雷达方式提高现场监测效率。探地雷达主要是由探测金属物品和非金属材料构成的,能够在天线的帮助之下向着地质层发射出频率稳定的电磁波,反作用于地质层。由于地质层之间存在着电性差异,导致电磁波在边界处会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构造及深度的不同获得准确的地质勘查结果。雷达设备产生信号的间距时间十分微小,在遇到外表不均匀的介质物体时,可能会产生较强的反射信号,能够在地面上接受到回波。运用接收机放大信号信息,并将其运输到微机内部,可以根据幅度变化的大小对数据进行编号,达到良好的勘查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勘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地质灾害的产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选定科学的物探技术,不断提高预估精度与质量。可以运用探底雷达方式提高现场监测的质量,运用CT扫描技术获得可视化的图像信息,用GIS技术提高勘查效率,提前防治各类地质灾害。

猜你喜欢

物探勘查信息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物探工作在大理石石材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及其发展的若干研究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