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探讨
2023-01-02张海强
张海强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030000)
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原理
现今,大部分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在建筑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是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创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劈裂注浆施工技术与渗透注浆施工技术结合,并在施工过程中演化而成的[1]。劈裂注浆施工技术通过往桩端空隙注入水泥浆,提升建筑主体的刚性和硬度。渗透注浆施工技术通过高压克服建筑工地土层的初始压力进行注浆施工,使得水泥浆能够将各个空隙填满,提升建筑桩体的承受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则是对二者优点结合,既能提升建筑桩基稳定性和质量,又能节约造价,适应大多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
2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价值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广泛运用,主要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在施工中运用比较广泛,能够有效避免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其次,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施工技术中对质量的影响,减少传统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固化桩沉渣等不良现象,从而有效促进桩基础的综合性能[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粗粒土质和细粒土质的承载性能,此优势是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缩减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促使整体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为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3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3.1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使用之前,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进行有效准备,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成孔、清孔、制作注浆管等工作。文章对注浆管的制作与安装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
成孔在建筑工程中是指施工之前对桩位、水准点等进行详细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通过对桩身进行计算可知,在钢筋内侧的5~10 cm 处,运用120°分界线,在桩体上均匀钻45~52 cm 的孔洞,在孔洞钻成后对其进行清理[3]。清理时不能忽略对桩基、桩口的清洁,桩基空隙及桩底部杂物也需要清理干净,以此提升水泥浆注入效果,促进施工整体质量。为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可以采用高压旋喷转机高效清理孔中的杂物,在清理时需要以水的清透性为基准,直至返水清澈方能停止清理。
3.2 注浆管的制作及安装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最基础环节就是注浆管的制作与安装。在操作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注浆管制作和安装给予高度重视。注浆管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分析,选用镀锌管或无缝焊接管进行管体制作。在一般情况下,管材直径为25~30 mm。在管材选择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进行选择[4]。在运用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注浆管运行过程中内部的摩擦阻力进行综合考量,对摩擦阻力的影响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会将结构施工分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三个部分。注浆管制作质量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成效具有直接联系,因此技术人员需要运用塑料薄膜对花管区域进行处理,并运用铁丝将其进行绑扎,避免注浆管发生渗漏,降低总体建筑工程效果。
3.3 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压水试验操作具有关键的作用。此施工环节需要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一般需要等待5 d[5]。压水试验施工环节技术人员对注浆管理和单向阀门的运用情况给予高度关注,并清洁单向阀门周边杂物,使混凝土材料附近沉积的杂物得到清除和整理。施工技术人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桩端部位、侧面出现孔洞情况,或是充盈系数较差,则需将压水试验操作提前完成,对较厚混凝土覆盖层进行处理。在压水试验开展后,技术人员要注重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使其成为后续施工开展的数据依据。
3.4 注浆工艺分析
注浆技术在灌注桩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运用中是最后环节中必用的技术,对施工技术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注浆开始之前,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施工技术,因此应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控制质量的意识,从而提升灌注桩的质量,为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提供规范性技术保障。
首先,施工单位在灌注桩注浆施工之前需要对注浆压力、注浆中掺入的水泥量等进行综合考量,并对其中细节性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其次,需要注意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间隔时间,要在2 d 后对其进行施工,以提升灌注桩柱的施工效果[6]。第二次注浆要交替使用稀水泥浆与稠水泥浆,从而提升泥浆与岩石空隙、泥土砂砾的黏合性,保证桩基土体硬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有效支撑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
3.5 注浆顺序和注浆时间分析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重视注浆顺序以及注浆时间,提升注浆施工质量和效果,保证注浆时间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首先,成桩工作要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并在成桩工作完成后两天进行注浆施工。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标准以及工作需要,对施工作业点与成孔作业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要大于8 m,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以将最小距离定位10 m[7]。再次,建筑工程建设所处位置不同,建筑工程的地理条件具有一定的差距,注浆工序也具有差异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若是饱和土质,在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时,需要先进行桩侧面注浆,再对桩端进行注浆。在实际注浆过程中桩端和桩侧施工时要有时间间隔,但是间隔时间不能小于2 h,否则会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科学确定间隔时间。
3.6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施工开展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且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之前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促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8]。在注浆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对注浆管的两端进行封堵处理,避免注浆管渗漏浆液,影响注浆管的使用效果。此外,要对注浆管的施工质量进行审核,保证各个施工环节都能符合标准规定,在操作中提升建筑整体质量。
4 结语
在建筑中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提升建筑基桩的整体承受能力,节省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单位掌握此项施工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其中的各个节点及安装过程进行控制,使建筑施工操作保持规范,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全面发挥,提升建筑单位的施工水平,以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