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桓仁县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3-01-02

吉林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种质

肖 尧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灌草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及植被类型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资源,也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物候环境、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重要影响,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2]。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人工林建设,不仅要考虑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作为独特的系统也需要纳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考量中[3]。

桓仁县人工林分类型多为阔叶红松混交林,林下灌草层多作为抚育清除对象而未受重视。红松人工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和盖度与初植时土壤中灌草种子库、周边灌草群落状况密切相关,随着人工林郁闭度的增加、松针落叶层的增厚,灌草种类及盖度明显下降。本文以桓仁县普乐堡镇坎川沟村大岭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现状为例,分析该区域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维护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提供发展思路。

1 桓仁县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现状

桓仁县位于辽宁省东部,为低山丘陵山区,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境内总面积35.4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9.0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81.9 %,森林覆盖率79.5 %。

桓仁县次生林的林分类型主要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Pinuskoraiensis)和杉松(Abiesholophylla),阔叶树种主要有紫椴(Tiliaamurensis)、糠椴(Tilia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裂叶榆(Ulmuslaciniata)等。桓仁县次生林灌草层植物种类丰富,灌木层主要植物有毛榛(Corylus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东北茶藨子(Ribesmandshuricum)、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schrenkii)、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等;草本层主要植物有山茄子(Brachybotrysparidiformis)、短果茴芹(Pimpinellabrachycarpa)、木贼(Equisetumhyemale)、掌叶铁线蕨(Adiantumpedatum)、多齿蹄盖蕨(Athyriummultidentatum)、扁杆薹草(Carexplaniculmis)等。受自然更新和人为诱导影响,目前桓仁县人工林面积8.9万hm2,占林地面积的30.6 %。红松是桓仁县的主要造林树种,红松人工林面积5.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18.9 %。普乐堡镇坎川沟村是桓仁县发展红松人工林较早的区域,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营造红松人工林,林龄50年,面积46.7 hm2,郁闭度0.7。红松人工林灌木层盖度5 %,草本层多为杂草,作为抚育清除对象每年进行除草工作,盖度不到1 %,灌草层植被种类在红松人工林中有缩减现象。

2 桓仁县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缺乏

虽然桓仁县在森林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生态稳定性差、监管难度大、保护成本高仍是红松人工林灌草层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破坏程度严重,生物多样性趋于丧失,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灌草植物退化,鼠害、虫害问题依然严重,亟需出台有效的保护措施予以改善。

2.2 种质资源传承能力薄弱

目前采取的末端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虽然能够减缓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的破坏进程,但是先破坏、后治理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桓仁县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传承能力薄弱,现阶段采取的治理方法缺乏科学性、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能有效提升灌草类植物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效率,不利于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3 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面向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形式单一,各地民众参与森林生态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自觉性不高,缺乏自然生态保护后备力量,森林灌草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桓仁县红松人工林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3.1 加强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的政策监管

自然资源等森林主管部门要强化对红松人工林的经营监管,在承认其主导功能是人工经济林的同时,鼓励将红松人工林改造为多树种混交林,鼓励维持林下灌草植物的多样性,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整体生态功能。根据红松人工林分类经营和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合理划分生态公益林,加强林下灌草层种质资源的原生境保护,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4]。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红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规划,提供人才、技术和政策支撑,激励媒体和大众进行社会监督,促进林下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共享和利用。

3.2 加强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的科技支撑

进一步加强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各级技术服务部门、科研管理机构与红松人工林发展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灌草植物的收集、保护和利用。逐步推进灌草层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促进灌草类植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对收集的种质材质进行系统、深入、多学科的鉴定分析,建立珍稀濒危野生灌草植物种质资源圃、种子库和试管苗,采用超低温保存花粉、种子、营养体、细胞等科技手段,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灌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5,6]。

3.3 加强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的科学普及

改变红松人工林发展主体以用材用果为主的经营思想,加强以林下灌草层种质资源保护为科普主要对象的专科专属研究工作。进一步修订《桓仁植物志》等文献,为科学普及灌草层植物资源提供资料[7]。进一步丰富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壮大珍稀濒危野生灌草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以植物园、展馆、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模式向社会公众开展保护宣传;另一方面,应用小程序、公众号、官网等网络信息公共平台向大众普及灌木、草本等森林种质资源保护的政策、常识,营造共建共享的舆论宣传氛围,加强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

4 小结

森林群落中灌草层物种在进化历史、功能策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红松人工林改变次生林低维度空间尺度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3]。目前,森林生态系统中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潜在的驱动机制也有待深入研究。因此,建议发展红松人工林的同时,加大对灌草层种质资源的监管、收集、保护、利用和宣传,以维护林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猜你喜欢

红松人工林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绕口令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