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状况及问题对策研究
2023-01-02■沈昊赵俊
■ 沈 昊 赵 俊
医教协同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更是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临床教学基地作为高校和医院协调开展医学教育的主阵地,是推动医教协同的关键环节,不仅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和资源,同时也为医、教、研融合发展提供了支撑。本文选取某省临床教学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医教协同的视角,对其行政区域范围内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现状、支持政策等进行整体分析,在省域中观层面探讨临床教学基地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推动省域临床教学基地更高水平建设,从而发挥支撑医教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 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1 临床教学基地结构分布
临床教学基地按与医学院的关系及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附属医院(直属、非直属)、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三类。目前,该省临床教学基地总数超过700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占3.44%、非直属附属医院占25.7%、教学医院占23.28%、实习医院占40.84%、临床学院占1.91%、社区卫生实践基地占4.71%,形成以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以教学、实习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卫生实践基地等为补充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该省临床教学基地年均人才培养规模超过10万人,临床教学资源基本满足省内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随着医学生培养对临床教学基地医疗服务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持续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其中,在不同医院类型构成比上该省综合性医院占比最高,达64.76%,专科医院占17.43%,中医医院占13.99%,其他占3.82%。在不同医院等级构成比上三级医院数量最多,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有404所,占基地总数的51.40%。
1.2 临床教学基地政策供给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依赖于国家和省级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国务院专门发文明确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要求,在2017年深化医教协的文件中提出:“加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2020年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文件中强调:“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在省级层面,该省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制定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对加强和规范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提出明确政策;在临床教学基地自身建设层面,主要落实国家及省相关文件要求,同时参照《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以及所在高校的具体制度安排。
1.3 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实施
该省临床教学基地能够有效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类型覆盖医学生全部临床教学类型,其中59.88%的基地组织临床理论教学,63.29%的基地承担临床见习,94.85%的基地负责临床实习,同时有49.23%的基地开展研究生培养,63.68%的基地开展规培带教。部分临床教学基地不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通过全程临床教学、临床技能学专项课程教学、PBL学习等模式的运用及改革创新,医学生床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显著提高,行业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1.4 临床教学基地协同效益
该省临床教学基地与所在高等学校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实现医、教、研等各类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临床教学基地能够主动承接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高校支持附属医院参与和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升社会贡献度,强化医疗特色,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该省高校与医院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有4所附属医院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推动了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协同高水平发展。
2 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该省临床教学基地总体上能够满足全省医学人才培养需要。但面对疫情防控新挑战,新医科建设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新要求,特别是基于医教协同来考量,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
2.1 校院协同问题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科学运行是医教协同的重要内涵,也是推动医教协同的重要环节和现实途径,但目前临床教学基地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契合医教协同的本质要求。一是高校与医院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双方还处在满足于完成日常临床教学任务的阶段,缺乏在医、教、研领域深度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各类资源未能真正实现有效共享。二是高校与医院之间的教学理念、模式、方式等方面融合度不高,教学内容、岗位需求和实践形式的契合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临床教学基地实践过程中,学校管理与医院管理中普遍存在“两张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不相匹配[1]。三是高校与医院优势互补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部分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在依托所属高校工科优势推动“医工结合”领域还仅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临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周期较长。
2.2 人才培养问题
临床教学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医学人才,但实际培养过程受高校与医院双主体的影响,导致培养质量与医疗卫生行业需要还不能完全匹配。一是临床教学基地定位不够清晰,除直属附属医院以外,大部分其他类型的临床教学基地在医学教育中所处位置模糊,校院合作培养衔接不够,教研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临床教学基地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带来的医疗卫生行业总体水平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医院对临床教学资源配备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同一高校所属临床教学基地间的差异性。三是临床教学基地面临的教学环境需要优化,作为培养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临床教学受空间、人员和设备的限制多。同时因社会舆论多元化、医患关系复杂化,使得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践教学面临困境[2]。四是临床教学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参与教学工作的医护人员拥有多重身份、承担多种责任,在医院绩效考核、个人职称评定等压力影响下,需要对医疗、科研倾注更多精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教学的投入。五是临床教学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在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力量中,经过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方法锻炼的比例不高,任教后参加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机会较少,仅凭经验实施临床教学,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3]。
2.3 规范管理问题
临床教学基地管理缺少相关规范性政策,如《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发布于1992年11月,近30年未作修订,有关条款亟待优化调整。一是临床教学基地设置与认证缺乏集中、统一的认证程序,一般由学校自行组织。除直属附属医院外,报省级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临床教学基地不超过总数的10%。部分高校设置附属医院处于无序状态,与高校所在地是同城的临床教学基地不超过总数的50%,这与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存在一定关系。部分教学、实习医院的合作协议不够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二是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临床教学基地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测机制。部分附属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医疗、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医、教、研协调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高校附属医院的科研水平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难以达到临床教学基地的基本要求,将临床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岗位技能操作。
3 对策建议
临床教学基地是教育、医疗的结合点,既要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也要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针对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和面临问题,需要由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在更高水平和更广程度实现医教协同的前提下,推动校院深度合作、融合发展,以标准构建提高建设水平,以规范管理强化教学能力,以队伍建设提升医教研综合能力。
3.1 深化医教协同,促进校院合作
省级教育、卫生、财政、发展规划等行政部门需要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协同机制,加大高校临床教学基地布局结构的统筹力度,切实提高基地建设效益与使用效率。高校与医院共同履责,按需建成不同类型的临床教学基地,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才能确保医教协同产生效益[4]。高校主动落实医教协同职责,在制定学校规划时将临床教学基地发展作为重点方面。成为高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医院需要科学统筹医、教、研工作,明确将临床教学作为医院重点职能,并探索将临床教学纳入医院考核评估重要标准的改革。
3.2 优化基地标准,提高建设水平
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省内临床教学基地设置规定,适时出台省级医学教育教学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校按本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科学规划临床教学基地类型和数量。附属医院作为重要的临床教学基地,设置时需严格执行认定程序。建有临床教学基地的高校和医院,逐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增强附属、教学及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职能,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联合创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在省域内发挥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5]。
3.3 规范基地管理,强化临床教学
省级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完善医教协同机制,构建临床教学基地监管制度,建立以医教研和社会服务等综合考量的认证、评估和退出制度,规范临床教学基地认定审核、动态管理和分类评估。高校加强资源投入、教学管理和实践服务;临床教学基地将临床资源向教学适当倾斜,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激励机制、探索考核方式,试点将人才培养作为临床科室设置依据。为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标,探索设置教学门诊及病床,保障高质量完成医学生教学任务[6]。
3.4 加强师资队伍,提升综合能力
临床教学基地要加大临床教学人才招聘和引进的考察力度,在学历、职称以及教师资质方面作出合适的要求。高校与医院试点联合建立临床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对新任职临床教师开展全员岗前培训。临床教学实行课程体系动态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涵盖最新的医学教育理念、医学教育方法、临床教学规范。高等医学教育面临新环境新形势,需要高校与医院围绕当前医学前沿和关键问题,破除学科之间的壁垒,充分整合双方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依托临床教学基地构建创新中心和创新团队[7],基于科研支撑教学的路径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
4 总结
省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将不断优化医学人才供给,使得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现阶段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对医教协同提出的新要求,校院双方迫切需要协同提升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水平,另一方面是为培养能够担当“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任务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临床教学基地自身就有加快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需求。这些阶段性问题或困境正在通过医教协同深入开展和校院共同发力逐步得到解决,但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实际的发展对策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